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岚

作品数:78 被引量:391H指数:1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0篇细胞
  • 17篇肾移植
  • 15篇基因
  • 12篇中毒
  • 10篇氟中毒
  • 9篇凋亡
  • 8篇排斥
  • 8篇肿瘤
  • 8篇细胞凋亡
  • 8篇成骨
  • 7篇蛋白
  • 7篇移植肾
  • 7篇排斥反应
  • 7篇急性排斥
  • 7篇骨细胞
  • 7篇膀胱
  • 7篇成骨细胞
  • 6篇嵌合
  • 6篇急性排斥反应
  • 6篇大肠

机构

  • 45篇吉林大学中日...
  • 32篇吉林大学第一...
  • 18篇吉林大学
  • 11篇天津医科大学
  • 9篇天津市泌尿外...
  • 2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吉林省临床检...
  • 2篇长春市中心医...
  • 2篇北里大学
  • 2篇吉林省中医药...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长春市儿童医...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吉林省人民医...
  • 1篇佳木斯大学附...
  • 1篇吉林市医学情...
  • 1篇长春市宽城区...
  • 1篇吉林省肿瘤医...
  • 1篇白城中心医院

作者

  • 78篇张文岚
  • 23篇傅耀文
  • 16篇李广生
  • 15篇杨绍娟
  • 10篇王伟刚
  • 10篇薛立娟
  • 10篇周洪澜
  • 10篇赵军
  • 8篇韩瑞发
  • 8篇卜丽莎
  • 7篇吴长利
  • 6篇邢德利
  • 6篇侯治富
  • 6篇王维忠
  • 6篇崔亚南
  • 5篇胡海龙
  • 5篇王金国
  • 5篇王钢
  • 5篇李建军
  • 5篇徐莘香

传媒

  • 13篇中国实验诊断...
  • 10篇吉林大学学报...
  • 5篇中国地方病学...
  • 5篇中国肿瘤临床
  • 5篇深圳中西医结...
  • 4篇中国地方病防...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4篇天津医药
  • 3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15篇2004
  • 9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iRNA沉默E2F3基因对人膀胱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siRNA干扰E2F3基因对膀胱癌细胞(563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阐明E2F3基因沉默对563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化学合成3对编码短发夹RNA序列的、靶向E2F3基因的寡核苷酸链,经BamHⅠ、HindⅢ双酶切克隆至pRNAT-U6.1/Neo系统,重组构建E2F3siRNA的RNAi质粒,以质粒转染DH5α菌株筛选得到稳定表达siRNA的细胞,转染5637细胞E2F3基因沉默,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E2F3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5637细胞周期,采用Annexin-V/PS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干扰后5637细胞E2F3基因表达抑制,3条干扰序列对5637细胞周期抑制且G1期细胞比例增高,与阴性转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01);细胞凋亡率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转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siRNA干扰E2F3基因对膀胱癌5637细胞具有明显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的作用。
洪泉张文岚赵军傅耀文胡海龙韩瑞发
关键词:RNA干扰小分子干扰E2F3膀胱肿瘤细胞增殖抑制
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原则在肾移植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在肾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3例肾移植患者分别采用CREGs配型原则和HLA配型原则的配型情况并对其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HLA配型A、B、DR位点0(抗原错配)MM的比率分别为7.51%、4.04%、3.46%,2MM的比率分别为39.88%、65.31%、58.38%;而应用CREGs配型A、B、DR位点0MM的比率分别为49.71%、30.63%、24.27%,2MM的比率分别为5.20%、12.14%、8.67%。HLA配型A、B、DR位点0MM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96%、21.38%、7.51%,2MM分别为22.54%、20.23%、66.67%;CREGs配型A、B、DR位点0MM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83%、20.21%、6.14%,2MM分别为22.22%、20.00%、69.82%。结论:CREGs配型原则能够有效提高供肾利用率,是一种新的选择肾移植供-受者的配型的方法。
陈博张文岚周洪澜王伟刚程艳丽傅耀文
关键词:肾移植排斥反应
CYP3A5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术后患者他克莫司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CYP3A5基因型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血他克莫司浓度的影响,为肾移植术后患者他克莫司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YP3A5基因型分为野生纯合子组(CYP3A5*1/*1型,11例)、突变杂合子组(CYP3A5*1/*3型,46例)和突变纯合子组(CYP3A5*3/*3型,58例),记录3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7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有效的血他克莫司浓度/剂量(C_0/D)值。结果:3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年龄构成比和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突变杂合子组比较,野生纯合子组患者术后7d、3个月、1年和2年他克莫司C_0/D值明显降低(P=0.011,P<0.01,P=0.022,P=0.024);与突变纯合子组比较,野生纯合子组和突变杂合子组患者术后各个时段他克莫司C_0/D值均明显降低(P<0.01)。野生纯合子组术后7d患者他克莫司C_0/D值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1年和2年(P=0.004,P=0.049,P=0.036);突变杂合子组术后7d患者他克莫司C_0/D值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P=0.006,P<0.01,P<0.01,P<0.01,P<0.01),术后1个月患者他克莫司C_0/D值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P=0.013);突变纯合子组术后7d患者他克莫司C_0/D值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P=0.002,P<0.01,P<0.01,P<0.01,P<0.01)。结论:CYP3A5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血他克莫司浓度有明显影响,且这种影响可持续至术后2年。
王明睿翟秀宇翟秀宇王钢张文岚高宝山周洪澜
关键词:肾移植CYP3A5基因他克莫司基因多态性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环孢素致人肾小管上皮损伤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体外探索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拮抗环孢素A(CsA)所致肾小管上皮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作为体外实验模型,实验分对照组、CsA对照组、EPO 15U/mL与CsA合用组、EPO 30U/mL与CsA合用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金氏公式评价EPO与CsA合用拮抗作用效果,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肾损伤分子-1(KIM-1)的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存情况。结果采用金氏公式评价结果显示,EPO在15U/mL与30U/mL浓度时可以拮抗CsA对肾小管上皮的损伤作用;对比CsA对照组,EPO在15U/mL与30U/mL浓度可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KIM-1的表达量(P<0.05),降低凋亡细胞比率(P<0.05),降低坏死细胞比率(P<0.05),增加活细胞比率(P<0.05)。结论 EPO拮抗CsA所致肾小管上皮损伤,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凋亡而实现。
宋莲莲孙玲赵军于金宇张文岚薛丽娟傅耀文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环孢素肾小管上皮凋亡
地氟病属于“钙矛盾疾病”
<正> 通过对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和对我们近年来实验研究结果的总结,我们认为,膳食低钙是地氟病(氟骨症)的主要促发和加重因素;氟骨症从发病机制上属于“钙矛盾疾病”(calciumparadox disease)。“钙矛盾”...
李广生张文岚华坤李洪岩徐辉
文献传递
肾缺血再灌注细胞内钙水平与氧化应激损伤研究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 观察肾细胞中游离钙([Ca^(2+)]i)及氧自由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改变情况,探讨二者在再灌注肾损伤中发生作用机制。方法 摘除Wistar大鼠左肾,钳夹右侧肾蒂,建立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应用Fura-2/AM荧光指示剂测定缺血再灌注大鼠肾细胞内[Ca^(2+)]i浓度的变化,同时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肾细胞内[Ca^(2+)]i浓度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各实验组SOD活力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MDA生成高于对照组,GSH-Px在再灌注早期活力减弱,明显低于对照组,晚期活力基本恢复。结论 1.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大鼠肾细胞内[Ca^(2+)]i超载和不同程度的氧化侵袭,在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再灌注时间与肾细胞内[Ca^(2+)]i超载呈正相关,提示再灌注损伤通过不同机制加重细胞钙超载。
史明张文岚薄立华
关键词:肾缺血再灌注钙水平氧化应激肾细胞
Smad蛋白家族与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传导被引量:11
2002年
Sm ad蛋白直接参与转化生长因子 (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和活化素的信号传导 ,TGF-β和 BMP是调节骨代谢的信息转导是由 Sm ad蛋白家族成员承担的。在已经鉴定的 8种 Sm ads成员中 ,与骨代谢密切相关的是 Sm ad 1、Sm ad 5及 Smad 4。实验证明在成骨细胞系 Sm ad是 BMP信号转导的关键因子 ,对 Smad蛋白家族的了解将有助于对 TGF-β和
张文岚孙文伟卜丽莎李广生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成骨细胞分化BMP
营养性低钙与慢性氟中毒大鼠细胞内钙超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探讨营养性低钙与慢性氟中毒细胞内钙超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饮水加入氟化钠进行大鼠染毒实验,配以低钙饮食,应用Fura-2/AM荧光指示剂标记单细胞,显微荧光标记测定慢性氟中毒大鼠肝、肾、脑细胞内游离钙([Ca2+]i)的变化。结果氟可刺激细胞内[Ca2+]i水平增高,正常饮食投氟组肝、肾、脑细胞内[Ca2+]i水平分别为(124.11±11.35)、(127.20±14.40)、(136.75±15.91)nmol/L,与正常饮食对照组(86.37±27.55)、(95.65±8.75)、(99.20±12.89)n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1、4.706、4.953,P< 0.05);低钙饮食+氟组肝、肾、脑细胞内[Ca2+]i水平[(151.57±19.61)、(162.62±31.41)、(158.79±27.65) nmol/L]与低钙饮食对照组[(103.17±14.29)、(103.59±11.40)、(115.26±30.91)n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9,P<0.05;t=8.581、6.003,P<0.01);低钙饮食+氟组骨病变明显:细胞内[Ca2+]i水平与血清离子钙(i[Ca])、总钙(t[Ca])呈负相关(r=-0.59)。结论慢性氟中毒可致机体组织细胞钙超载,低钙可加重氟中毒时的细胞内钙超载,提示细胞内钙超载可能参与氟骨症发病机制并起着重要作用。
张文岚孙玲薛立娟吴岩李广生
关键词:中毒细胞内钙超载
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为了进行肾移植的基础研究,建立一种可复制的大鼠原位异体肾移植模型。方法采用Wistar大鼠作为供体和受体,原位低温灌注、原位移植、显微外科技术肾动脉端端吻合、肾静脉cuff套管吻合、输尿管端端吻合重建尿路。结果经过近5个月的反复实验摸索,克服了移植物灌注、血管吻合、输尿管吻合等技术难关。建立了稳定可复制的实用的肾移植大鼠模型。模型成功率为86%,动脉吻合时间(14±2 min),肾静脉Cuff套管吻合时间(6±2min),供肾缺血时间小于40 min,受体存活可达2周以上。结论采用本方法制作的大鼠肾移植模型成功率高,手术方法简便可行,符合肾移植实验研究的需要,具有推广价值。
臧崇森李祎傅耀文张文岚王金国王伟刚
关键词:肾移植
过量氟对大鼠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过量氟对大鼠破骨细胞 (osteoclasts,OCs)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经饮水投氟 2 0周的大鼠胫骨进行常规组织切片 ,并对其进行 HE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染色 ,观察染氟大鼠胫骨 OCs的变化。同时提取股骨干骺端的总蛋白质 ,应用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 blotting)观察长骨干骺端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 (又称明胶酶 B)的变化。结果 :染氟组大鼠胫骨各个包被及干骺端 OCs增多 ,骨皮质密质骨松质化。常食加氟组、偏食对照组 (低钙偏食饲料组 )、偏食加氟组 TRAP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均有增加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 ,常食加氟组大鼠干骺端 MMP- 9蛋白表达增高 ,与常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偏食加氟组与偏食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0 .0 5 )。且二者与常食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过量氟造成骨转换增高 ,破骨性骨吸收增强 ,低钙偏食是氟骨症的促发因素。氟可通过增强 MMP- 9的蛋白质表达来加强
华坤杨少娟张文岚李广生
关键词:氟化物中毒破骨细胞酸性磷酸酶明胶酶BWISTAR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