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平
- 作品数:70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语言文字更多>>
- “酒”和“山水之间”与“醉翁之意”——20世纪30年代“两个口号”论争的深层原因新论(三)
- 2009年
- 李乐平
- 关键词:山水当事人国防民族
- 闻一多诗作诗论及杂文与人格的方正和圆满
- 2008年
-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在针对其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时,总是将其文和其人相结合。其实,作为人们研究对象的闻一多,其诗作、诗论与杂文等,也都是其方正人格的表现。闻一多凡事追求完美和极致,由于其人格建立在高洁的基石上,因此,他之由绅士转变为斗士,就不是政治家的政治表现,而是坚持正义、寻求真理的知识分子行为。所以,其方正人格的"绝唱"又使其诗作诗论乃至杂文的品位得到彰显。闻一多虽然失去了宝贵生命,但正因为他有"道",所以无论其诗作、诗论还是人格,都能获得圆满和永生。
- 李乐平
- 关键词:闻一多诗作诗论人格
- 论老舍《月牙儿》悲剧意蕴及其人物命运被引量:2
- 2014年
- 老舍的名作《月牙儿》向读者展示了母女俩在生活重压下一步步走向堕落,沦为暗娼,走向人生毁灭的悲剧过程。其通过"我"、"母亲"和"小磁人"三个代表性的女性形象,采用女性独特的视角、散文诗化的语言和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展现以母女两代为代表的处在社会底层卑微妇女的残酷生存境遇,表现其悲剧的人生命运和社会现实,因此无论思想内容或艺术形式,都更深化其悲剧意蕴。
- 陈舒婷李乐平
- 关键词:老舍月牙儿悲剧意蕴人物命运
- “酒”与“山水之间”和“醉翁之意”——胡风与周扬恩怨是非新论
- 2011年
- 很多学者总认为周扬和胡风几十年的恩怨在胡风冤案中起了很大负面作用,但胡风和周扬几十年的矛盾乃至他所指控周扬的"罪状"都属于当时主流文艺思想的范畴。周扬在处理胡风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和态度,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而是"醉翁"借助"山水之间"行"酒"之意。胡风的舛难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其意义完全超越他个人命运,留给后人的思考,就是文艺理论再也不能和政治捆绑在一起。若此,方能避免出现因个人宿怨而酿成惊天冤案的惨象,跳出继续站在"左"的立场上批判极左的怪圈,在文艺的根本问题上实事求是,恢复"五四"追求人的解放、人的文学尤其民主和科学的历史传统。
- 李乐平
- 关键词:恩怨新论
- 现代汉语多层定语层次划分及其规律性被引量:6
- 2004年
- 虽然现代汉语中定语层次的划分有时非常复杂 ,但还是有规律可循。只要符合语法规范 ,无论多么复杂的限制性或者描写性甚或是限制性加描写的多层定语 ,都不会出现歧义。
- 李乐平
- 关键词:现代汉语定语
- 厚积薄发,志求精深——读《张兵小说论集》
- 2006年
- 李乐平
- 关键词:小说学术论文学术成就
- 闻一多和王尔德契合差异比较论
- 2014年
- 闻一多和王尔德都曾强调艺术形式,追求愉悦作用,推崇艺术本身而反对表现道德。但他们对美的表现和本质认识不同。王尔德追求美而不真,属于美的偏执。闻一多则把真作为美的前提,崇奉美即是真和真即是美。王尔德颠倒艺术和生活的主从关系,闻一多却对其进行科学的辩证分析。王尔德的创作是唯美与颓废融合,闻一多却只唯美但不颓废。王尔德在个人表现方面极不严肃,闻一多却特别拘谨。我们将闻一多和王尔德进行比较,最重要者是要将辨别假丑恶和真善美作为评价坐标,以之增强我们核心价值观及其判断力乃至道德责任感。
- 李乐平
- 关键词:闻一多唯美主义
- 鲁迅对于"革命文学"态度的转变被引量:3
- 2003年
-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其倡导初期,鲁迅对之表现出极大的踟蹰,并同倡导者的围攻进行论争。但随着倡导者"挤"他看了几种科学的文艺论著以后,他终于对其有了正确的认识并给予高度评价。文章对鲁迅思想的这一转变及如何评价这一转变加以论述。
- 李乐平
- 闻一多对“先拉飞派”的批评及其原因被引量:1
- 2013年
- 理论阐发和创作实践上均曾追求过诗画融通的闻一多,却在1928年发表《先拉飞主义》一文,批评先拉飞派的"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是艺术的自杀。他强调绘画自身之美,反对艺术创作尤其是绘画表现思想,体现了极端唯美主义追求和对艺术功利价值取向的对抗。同时,通过批评先拉飞派的艺术型类混乱和宗教道德说教,他也含蓄地批评了当时左翼文学倡导者以革命功利取代文学自身价值的取向。
- 李乐平
- 关键词:闻一多诗画
- 闻一多与徐志摩的关系及其诗学追求的比较被引量:1
- 2015年
- 徐志摩和闻一多同倡新诗格律化,但其创格追求却并不完全相同。闻一多强调整齐字句是调合的音节必然产生出来的现象,徐志摩则强调诗感跳动和血脉流转构成诗形。徐志摩诗作没有闻一多严谨,但诗却和音节波动互为因果。徐诗轻灵而不失自然,闻诗沉郁却也蕴藉,都是复杂的金银盾。闻一多对徐志摩之死失语的表象背后,是因诗学追求之差异而有所攻讦。徐志摩所爱者是移情别恋、罔顾道德和舆论、追求自由与美的女性。闻一多所爱者则是祖国和人民,为了人民自由和美好,甘愿赴汤蹈火,面对手枪毫不畏惧。虽然两人最终都为自己的追求献出生命,但徐志摩之死留给后人无尽话题和唏嘘,闻一多的牺牲则让人永远赞颂和铭记。
- 李乐平
- 关键词:闻一多诗学追求新诗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