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斌

作品数:24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核科学技术
  • 9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U
  • 5篇动力学
  • 5篇铂黑
  • 5篇催化
  • 4篇反应动力学
  • 4篇
  • 3篇N2H4
  • 3篇PUREX流...
  • 3篇N
  • 2篇单甲基肼
  • 2篇萃取
  • 2篇还原剂
  • 2篇甲基
  • 2篇甲酸
  • 2篇核燃料
  • 2篇核燃料后处理
  • 2篇反应机理
  • 2篇
  • 2篇
  • 2篇

机构

  • 22篇中国原子能科...
  • 7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广核研究院...

作者

  • 22篇李斌
  • 16篇何辉
  • 9篇叶国安
  • 8篇唐洪彬
  • 5篇周贤明
  • 5篇张秋月
  • 5篇夏良树
  • 4篇黄小红
  • 4篇于婷
  • 4篇刘金平
  • 3篇陈延鑫
  • 3篇蒋冬梅
  • 3篇刘利生
  • 3篇丁伯发
  • 2篇蒋德祥
  • 2篇晏太红
  • 2篇李峰峰
  • 2篇王辉
  • 2篇李小该
  • 1篇刘占元

传媒

  • 8篇核化学与放射...
  • 6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广东化工
  • 1篇Chines...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中国核学会2...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POR流程1B槽中镎的走向行为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从Np(Ⅴ,Ⅵ)与二甲基羟胺(DMHAN)、单甲基肼(MMH)反应动力学及有机相中Np(Ⅵ)的反萃动力学两方面实验考察了APOR流程1B槽中镎的走向行为。结果表明:DMHAN还原Np(Ⅵ)的速率很快,动力学方程为-dc(Np(Ⅵ))/dt=kc(Np(Ⅵ))c(DMHAN)/c0.6(H+),25℃时,反应速率常数k=289.8(mol·L-1)-0.4·min-1;进一步还原Np(Ⅴ)的速率则很慢,其中,DMHAN还原Np(Ⅴ)的动力学方程为-dc(Np(Ⅴ))/dt=kc(Np(Ⅴ))c(DMHAN)c(H+),25℃时,k=0.0236(mol·L-1)-2·min-1;MMH还原Np(Ⅴ)的动力学方程为-dc(Np(Ⅴ))/dt=kc(Np(Ⅴ))c0.36(MMH)c(H+),25℃时,k=0.0022(mol·L-1)-1.36·min-1。所以,1B槽中Np主要以Np(Ⅴ)形式存在。在扩散控制模式下,DMHAN和MMH对Np(Ⅵ)的反萃动力学方程分别为:dca(Np(Ⅵ))/dt=k(V/S)co0.,05(Np(Ⅵ)).co-0.14(TBP)ca-0.32(NO3-),25℃时,k=2.29×10-4(mol·L-1)0.96·cm-1·min-1;dca(Np(Ⅵ))/dt=k(V/S)co0.,063(Np(Ⅵ))co-0.27(TBP)ca-0.34(NO3-),25℃时,k=6.24×10-4(mol·L-1)0.98·cm-1·min-1。可见,DMHAN-MMH存在下,Np可被快速反萃入水相。基于以上的动力学参数以及工艺过程参数,可计算出1B槽中95%的Np进入水相。
李小该叶国安何辉唐洪彬李斌李会容
关键词:单甲基肼动力学
甲酸铈煅烧制备二氧化铈被引量:1
2022年
以硝酸亚铈与甲酸反应后的甲酸铈为煅烧原料,在不同条件下煅烧后进行表征,分析煅烧产物的粒径、比表面积、形貌、碳含量、氮含量和氧与铈原子比(简称O/Ce比)。结果表明,煅烧后的颗粒粒径和形貌与煅烧前的颗粒粒径和形貌有关。16 mol/L甲酸与硝酸亚铈反应制备的甲酸铈颗粒煅烧前为棒状结构的团聚体,煅烧后形貌不变,粒径稍有减少,在煅烧温度高于700℃时产生大量粒径小于0.100μm细颗粒;而20 mol/L甲酸与硝酸亚铈反应制备的甲酸铈颗粒煅烧前为接近球体的团聚体,煅烧后形貌不变,但煅烧后即产生大量粒径小于0.100μm细颗粒。比表面积的降低是由孔结构减少引起的,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晶体结构重新排列,晶格内缺陷减少,造成孔结构不断减少。煅烧后颗粒的碳含量和氮含量主要与煅烧温度有关,升高煅烧温度能有效降低碳含量和氮含量,而煅烧时间对碳含量和氮含量的影响较小。二氧化铈的晶体结构稳定,O/Ce比基本上维持在2.000±0.010之间。两种甲酸铈的煅烧工艺均选择煅烧温度为700℃,煅烧时间为1 h,煅烧时需要通入足量空气或氧气。
贾红伟贾艳虹李斌于婷何辉
关键词:甲酸二氧化铈煅烧煅烧温度煅烧时间
Mn^(2+)催化亚硝酸氧化破坏H_(2)C_(2)O_(4)机理研究
2023年
为明确硝酸溶液中以Mn^(2+)作催化剂时,亚硝酸氧化破坏H_(2)C_(2)O_(4)的具体化学行为和反应机理,本文考察了在硝酸和硫酸体系中以Mn^(2+)作催化剂时亚硝酸氧化H_(2)C_(2)O_(4)的差异、Mn^(2+)与草酸络合对亚硝酸氧化Mn(Ⅱ)到Mn(Ⅲ)的作用以及Mn(Ⅲ)破坏H_(2)C_(2)O_(4)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获得了具体的催化反应历程,推测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亚硝酸在催化反应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加入亚硝酸可有效消除反应初期存在的诱导期;反应过程中,溶液中游离的Mn^(2+)与H_(2)C_(2)O_(4)络合生成了MnC_(2)O_(4),而作为配体的草酸降低了Mn(Ⅱ)被氧化到Mn(Ⅲ)的反应活化能,使得亚硝酸能氧化MnC_(2)O_(4)并生成[Mn(C_(2)O_(4))_(3)]^(3-),Mn(Ⅲ)会将所络合的草酸氧化生成·OOC—COOH并被还原成Mn(Ⅱ),·OOC—COOH在酸性溶液中稳定性差,会迅速分解并释放出还原性物质,最终实现了H_(2)C_(2)O_(4)的氧化分解。
郝帅李斌李先俊刘占元刘敏蒋冬梅夏良树
关键词:亚硝酸催化氧化EPR
肼催化还原U(Ⅵ)制备U(Ⅳ)的热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在硝酸体系中,以铂黑为催化剂、肼为还原剂,在反应液初始铀酰浓度0.9 mol/L、初始肼浓度1.0 mol/L、初始硝酸浓度0.8 mol/L、铂黑用量(以反应液计)8×10-3g/mL的工艺条件下,根据体系中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导出了单位体积物质的理论反应热计算公式,并计算出了反应时间在0.5—4 h过程中的理论反应热,同时通过自行设计的测量肼催化还原U(Ⅵ)制备U(Ⅳ)的反应热装置测量相同工艺条件下,40,50℃时不同时刻的反应温差,计算得到了肼催化还原U(Ⅵ)制备U(Ⅳ)的实际反应热,最后与计算的理论反应热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1 h内实验值与计算值基本吻合。
胡思思何辉李斌夏良树彭安国肖静水
关键词:热力学
铂催化肼还原制备U(Ⅳ)的工艺研究
本论文研究了硝酸体系中以铂黑或负载铂为催化剂、肼为还原剂还原制备U(Ⅳ)的工艺条件,考察了硝酸浓度、肼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对U(Ⅳ)生成速率及转化率的影响。铂黑为催化剂,优化反应条件下U(Ⅳ)的转化率超过99%;...
李斌何辉张秋月黄小红周贤明叶国安
关键词:铂黑
文献传递
全逆流混合澄清槽中萃取体系料液流场CFD模拟研究
2023年
为了研究全逆流混合澄清槽内气-液(水相)-液(有机相)三相流体在微观层面的行为,本文采用CFD方法,以全逆流混合澄清槽为对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搅拌会在混合室内产生一个V型液位分布,桨叶后方出现负压区域,且上部会出现空化现象;正方形混合室的四角方向会出现压力滞止死区;混合室内有机相会出现围绕搅拌轴的包覆层,水相主要从桨叶正下方吸入后与有机相在桨叶区域进行混合;混合室内存在多个局部速度旋涡场,桨叶下部是四周液体向桨叶正下方汇集,桨叶上部则是先向上后向旋转轴汇集;两相的混合与液滴的破碎与并聚主要发生在桨叶处及混合室附近壁面上。
于婷喻修成何辉谢成龙叶国安李斌卢宗慧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混合室
肼为还原剂催化还原U(Ⅵ)制备U(Ⅳ)的工艺条件被引量:10
2013年
研究了硝酸体系中以铂黑为催化剂、肼为还原剂还原制备U(Ⅳ)的工艺条件,考察了硝酸浓度、肼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对U(Ⅵ)转化率及副反应的影响。当铀浓度为0.90mol/L时,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初始硝酸浓度0.80mol/L,初始肼浓度1.0mol/L左右,反应温度60℃,反应液25mL时催化剂铂黑用量为0.2g,反应3h后U(Ⅵ)的转化率大于99%。
李斌何辉丁伯发张秋月黄小红陈延鑫唐洪彬
关键词:铂黑
Purex流程萃取体系下相关组分的分配比模型 Ⅰ.U(Ⅳ)分配比模型被引量:1
2014年
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利用文献报道的610组U(Ⅳ)分配比数据分别对美国、印度及日本提出的3种不同的U(Ⅳ)分配比模型函数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3种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均至少在20%以上,其中以美国研究者提出的U(1V)分配比模型计算效果最佳,但仍无法直接用于模拟计算U(IV)的分配比。因此,为得到相对偏差较低的U(Ⅳ)分配比模型,以美国研究者提出的模型为基础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模型为D(u(Ⅳ))=K*(U(IV))c^2(fTBP),其中K*(U(IV))=(1.4/(30×c(U(IV))+1))×K*(U(VI))×(0.0541+0.000658×c^2(NO3-)),该模型使用范围为:平衡水相硝酸浓度为0.4~4.0mol/L,U(Ⅳ)质量浓度为5~50g/L,U(VI)质量浓度为15~150g/L,Pu(Ⅲ)质量浓度为0.4~36.3g/L,肼浓度为7×10^-4~2mol/L,相对偏差在士15%以内。
陈延鑫何辉彭力高巍朱礼洋李斌唐洪彬王立京
关键词:数学模型
铂催化肼还原制备U(Ⅳ)的工艺研究
本论文研究了硝酸体系中以铂黑或负载铂为催化剂、肼为还原剂还原制备U(Ⅳ)的工艺条件,考察了硝酸浓度、肼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对U(Ⅳ)生成速率及转化率的影响。铂黑为催化剂,优化反应条件下U(Ⅳ)的转化率超过99%;...
李斌何辉张秋月黄小红周贤明叶国安
关键词:铂黑
硝酸体系中铂催化肼还原U(Ⅵ)的反应动力学被引量:2
2019年
开展了硝酸体系中以肼为还原剂、铂黑为催化剂催化还原U(Ⅵ)的动力学研究。通过考察U(Ⅵ)浓度、肼浓度、酸度以及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初始动力学速率方程为-d c(UO 2+2)d t=kc 0.44(UO 2+2)c 0.19(N 2H+5)c-0.23(H+),在60℃、固液比r S/L=2.0 g/L时,速率常数k=2.6×10-3(mol/L)0.6/min。研究了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75℃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过程由动力学控制转变为扩散控制过程。对比了硝酸体系与高氯酸体系的反应动力学实验数据,发现相同条件下硝酸体系的反应速率明显低于高氯酸体系,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李斌何辉张秋月刘金平丁伯发唐洪彬
关键词:反应动力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