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丹

作品数:21 被引量:23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病毒
  • 7篇呼肠孤病毒
  • 5篇球虫
  • 5篇艾美耳球虫
  • 3篇禽源
  • 3篇棉花
  • 3篇基因
  • 2篇早熟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研究
  • 2篇器官
  • 2篇陆地棉
  • 2篇免疫
  • 2篇基因组
  • 2篇番鸭
  • 2篇番鸭呼肠孤病...
  • 2篇分子
  • 2篇分子生物
  • 2篇分子生物学
  • 2篇分子生物学研...

机构

  • 21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湖北省农业科...
  • 2篇福建省农业科...
  • 2篇北京农学院
  • 2篇新疆农垦科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21篇王丹
  • 10篇张大丙
  • 5篇李超
  • 5篇索勋
  • 5篇汪运舟
  • 5篇马国明
  • 3篇华金平
  • 3篇王玉美
  • 3篇沈杰
  • 2篇顾小龙
  • 2篇黄瑜
  • 2篇谢小雨
  • 2篇张冬冬
  • 2篇赵鹏
  • 2篇刘正杰
  • 2篇陈敏
  • 2篇张冰
  • 2篇宁康
  • 2篇刘丽
  • 2篇许丰

传媒

  • 3篇中国兽医杂志
  • 3篇寄生虫与医学...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棉花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第三届水禽疫...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株鸭呼肠孤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分析
2005年以来,我国养鸭业出现鸭"脾坏死病",以脾脏出现坏死斑为特点,其病原为鸭呼肠孤病毒(duck reovirus,DRV)。因其基因序列信息有限,故本研究测定了一株DRV分离株的基因组序列。1材料与方法1.1毒株D...
马国明王丹施佳健张大丙
文献传递
鸭出血性卵巢炎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81
2010年
2010年6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所饲养的种鸭和蛋鸭发生一种疾病,以突发产蛋急剧下降为特点,根据病变,暂将该病称为鸭出血性卵巢炎(duck hemorrhagic ovaritis,DHO)。从不同地区的发病鸭群采集34份样品,取15份样品进行病毒分离,获得10个鸡胚分离物和5个鸭胚分离物。RT-PCR检测结果表明,15个分离物均为禽流感阴性,14个分离物为新城疫阴性。选分离株YY5株进行了电镜观察和PCR排查,结果表明,该毒株的毒粒直径为40~50 nm,呈鸭瘟病毒、水禽细小病毒、鸭呼肠孤病毒、鸭甲肝病毒、鸭星状病毒、鸭圆环病毒、鸭冠状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PCR阴性,但为黄病毒RT-PCR阳性。基于黄病毒NS1序列合成引物,用RT-PCR检测15株病毒分离物和其余19份临床样品,黄病毒阳性率为82.4%。用YY5株的221-nt NS1序列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YY5株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恩塔亚病毒群(Ntaya virus group)的巴格扎病毒(Bagaza virus)具有相近的遗传进化关系,但遗传距离介于病毒种的水平。用一株鸭胚分离株感染91日龄临近开产的麻鸭和232日龄的产蛋麻鸭,可复制出卵泡膜出血的病变。结果表明,从DHO自然病例分离到一种新的黄病毒,暂称为鸭黄病毒(duck flavivirus,DFV),DFV可能与DHO有关。
曹贞贞张存黄瑜刁有祥叶伟成刘月焕韩婧文马国明张冬冬许丰王丹姜甜甜袁媛谢小雨高绪慧唐熠施少华万春和张晨何玢杨梦婕陆新浩张冰张国中马学军张大丙
关键词:鸭黄病毒种鸭蛋鸭产蛋下降
鸭圆环病毒的检测和分型
本研究旨在对2008~2010年间来自我国北京、河北、江苏、山东和吉林的病死鸭样品进行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的检测,并经测序和序列分析以了解DuCV的变异性。1材料与方法1.1基因组测序1...
王丹谢小雨张冬冬马国明张大丙
文献传递
番鸭呼肠孤病毒L2基因的序列分析
2014年
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是危害番鸭养殖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其病原是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1]。MDRV感染于1950年在南非首次报道[2],随后在法国[1]、以色列[3]等国亦有发生,1997年后,该病出现于我国,并广泛流行于福建、广东、浙江、广西、江苏等地[4-11]。该病分为两种"病型"。
许丰马国明黄瑜王丹施佳健李焕荣张大丙
关键词:呼肠孤病毒重要传染病病型进化分析REOVIRUS
水禽源呼肠孤病毒的全序列测定和分型
为获得水禽源呼肠孤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从而明确该类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分类地位。本研究采用RTPCR和5’RACE方法,测定了番鸭"白点病"病原815-12株全基因组序列以及新型鸭源呼肠孤病毒J18和091株S1基因节...
王丹张大丙
关键词:基因组序列基因型
文献传递
棉籽油分含量近红外无损检测分析模型与应用被引量:14
2015年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建立快速、无损检测棉花种子含油量的方法,对于棉花油分育种工作中的材料鉴定、筛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118份不同油分含量棉花种籽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方法测定验证,建立了棉籽油分含量快速无损检测的近红外模型。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MSC),光谱范围5 446~8 848 cm^(-1),主成分维数为5,以基本覆盖陆地棉棉籽含油量范围的106份试验材料为校正样品集,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棉籽仁油分含量近红外反射光谱(NIR)校正模型。校正模型决定系数R^2=0.975,校正标准差SEC=0.67。用外部验证样品集进行外部验证,对所建模型的实际预测能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油分含量预测值与化学值相关系数r=0.978,预测结果误差范围0.1%~1.7%,建立的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性。利用建立的模型对784份育种材料进行了油分含量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应用可以加快棉花育种材料的油分鉴定。
商连光李军会王玉美李玉华王丹熊敏华金平
关键词:棉花近红外光谱棉籽油分
棉花3个脂肪酸碳链延长基因的cDNA克隆和表达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克隆棉花脂肪酸合成碳链延长的3个重要基因,分析它们的基因表达及其对逆境胁迫的反应,为棉花高油分育种和抗逆育种提供候选基因。【方法】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陆地棉脂肪酸合成碳链延长3个重要基因GhKAR、GhHAD和GhENR的cDNA全长;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克隆基因编码蛋白的特性;通过RT-PCR,分析目标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时空表达水平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结果】GhKAR和GhENR属于NADB Rosemann超基因家族,GhHAD属于hotdog超基因家族;GhKAR、GhHAD和GhENR的cDNA全长分别为1 119、906和1 318 bp,分别编码283、221、394个氨基酸;它们在根、茎、叶及胚珠发育不同时期均有表达。3个基因在高油材料中的基因表达水平都高于低油材料;20DPA(days post anthesis)到30DPA是高低油材料油分积累的主要时期,而30DPA到成熟期是高低油材料油分含量差距产生的关键时期。20DPA低油材料3个基因均有一个表达低值,高油材料基因表达量则持续升高;30DPA时表达量达到最高,其中,对于GhHAD和GhENR的表达量,棉花高油材料为低油材料2倍以上。不同非生物胁迫的诱导表达分析表明,GhKAR、GhHAD和GhENR都不同程度地受低温诱导,GhKAR和GhHAD在ABA诱导时上调表达,但都不受MeJA诱导表达;而GhENR在MeJA诱导2 h时上调表达,之后逐渐下调,受ABA诱导不明显。【结论】获得了GhKAR、GhHAD、GhENR 3个基因cDNA全长,通过基因表达特征分析,3个基因的表达可能对种子油分积累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棉花抗逆方面也起一定的生理作用。
刘丽赵鹏王丹刘正杰王玉美华金平
关键词:陆地棉基因克隆表达量非生物胁迫
器官成形素调控果蝇翅芽细胞形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果蝇翅芽是研究细胞形貌发生的模式系统。在果蝇翅芽的发育过程中,器官成形素由浓度高的区域(成形素表达细胞)向浓度低的区域(接收细胞)移动,形成动态的浓度梯度。器官成形素信号通路的激活调控翅芽细胞的形貌发生、存活、生长和分化。目前已鉴定的在翅芽细胞表达的器官成形素包括Hedgehog(Hh),Decapentaplegic(Dpp)和Wingless(Wg)。结合国际最新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3种器官成形素在翅芽细胞形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了细胞形貌发生的分子机制。
刘素宁王丹沈杰
关键词:果蝇
棉花脂肪酸合成酶基因GhKAR和GhENR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功能初探被引量:7
2016年
酮脂酰ACP还原酶(β-ketoacyl-(ACP)reductase,KAR)和烯脂酰ACP还原酶(β-enoyl-(Ace)reductase,ENR)是脂肪酸合成过程中2个关键的还原酶,主要负责脂肪酸碳链的延伸。为明确棉花同源基因的功能,克隆了陆地棉GbKAR和GIrENR基因,并构建表达载体;应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棉花,经过PCR检测和South-em杂交,筛选出阳性单拷贝植株,分析其后代株系中目的基因对油分含量以及抗寒性的影响。通过对转基因T。株系含油量的测定,发现转基因株系种子的含油量比野生型对照提高10.2%~14.1%,与对照差异极显著。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转基因株系种子的脂肪酸成分,发现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野生型对照增加4.04%6.02%。测定4℃低温胁迫下各个转基因株系不同时间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积累明显高于对照,而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在不同胁迫时间与对照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过表达的转基因株系的抗寒性有所提高。
刘丽王玉美赵彦朋王丹赵鹏刘正杰华金平
关键词:陆地棉含油量抗寒性
兔球虫PCR检测方法的改进和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兔球虫病由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消化道而引起,对养兔业的危害极大。由于兔艾美耳球虫的11个虫种在致病性上有较大差异,因此进行准确的虫种鉴定对兔球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提高和扩大PCR方法检测粪便样品中艾美耳球虫的灵敏度和应用范围,我们利用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对提取自粪便样品的球虫基因组进行预扩增,提高PCR反应初始模板含量,再利用兔艾美耳球虫ITS-1序列种特异性引物对WGA产物进行PCR扩增,以鉴定虫种。结果显示,经全基因组扩增后的样品的PCR检测能够在单个卵囊的水平上进行虫种鉴定。利用该方法,我们对10份卵囊含量较少的田间兔粪样品进行了PCR检测,对其中的虫种进行了的鉴定。检测结果显示,与卵囊形态鉴定相比,该方法不仅与能确定形态的形态学检测结果一致,还能够检测出形态学不易判断的虫种,体现了更高的准确性。该技术的应用可提高田间样品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度,为兔球虫临床感染情况提供实践指导。
汪运舟陶鸽如崔玉娟李超王丹焦雅清索勋刘贤勇
关键词:全基因组扩增PCR检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