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丹

作品数:8 被引量:138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污染
  • 5篇复合污染
  • 3篇土壤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2篇小白菜
  • 2篇酶活性
  • 2篇白菜
  • 2篇
  • 2篇
  • 1篇单一及复合污...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镀铜
  • 1篇胰蛋白酶
  • 1篇抑制率
  • 1篇有机硅
  • 1篇有机硅烷
  • 1篇有效性
  • 1篇杂环

机构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8篇王丹
  • 6篇梁东丽
  • 6篇王松山
  • 5篇魏威
  • 3篇胡斌
  • 1篇张海宁
  • 1篇王静
  • 1篇肖新敏
  • 1篇胡兆农
  • 1篇吴文君
  • 1篇李彦妮
  • 1篇师宝君
  • 1篇周萌
  • 1篇王芳

传媒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铜、硒复合污染对小白菜生长及金属吸收和转运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含量铜、硒单一和复合污染对小白菜生长及金属铜、硒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硒(2.5mg.kg-1)可以促进小白菜生长,表现为小白菜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值(SPAD)、根长、地下和地上生物量的增加,但高含量硒(≥10.0mg.kg-1)却抑制小白菜的生长.外源铜单一污染或铜硒复合污染均能显著抑制小白菜生长,表现为小白菜叶片的SPAD值、根长、茎长、地下和地上生物量均与外源铜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复合污染处理中,相同铜含量水平下,小白菜地上部分铜含量随外源硒含量升高而增加,而地下部分铜含量则以Se含量10mg.kg-1处理最高;硒含量一定时,小白菜地上、地下部硒含量随外源铜含量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Cu含量为200mg.kg-1处理的硒含量最高.土壤中适量的硒(2.5mg.kg-1)与铜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而当外源硒含量高于10.0mg.kg-1时,硒与铜之间呈现协同毒害作用.硒能促进铜从小白菜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而高含量铜胁迫则使得更多的硒滞留在小白菜地下部.
胡斌王丹王松山周萌梁东丽
关键词:重金属复合污染小白菜
基于路径分析的土壤性质与硒形态的关系被引量:54
2011年
选择我国15种不同类型土壤,采用连续浸提法测定了土壤中硒的形态,并以Amos18.0路径分析法研究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硒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江西红壤(水田和旱田)和黑龙江黑土中硒主要是以残渣态存在外,其余土壤中硒主要以有机结合态为主,可溶态硒仅占土壤硒总量的0.4%~14.6%。土壤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硒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可溶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含量与其他形态硒含量间无显著相关。路径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对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有负影响作用,而对其他四形态硒均为正影响作用。无定形铁含量对可溶态硒含量无影响作用,但对其他四形态硒的正影响作用大于有机质含量的。除可溶态硒外,土壤有机质和无定形铁含量分别对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的影响最大。pH和黏粒分别通过对土壤有机质和无定形铁的负和正作用而影响硒形态。有机质和无定形铁对硒在土壤中的分配起直接决定作用,而pH和黏粒也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
王松山梁东丽魏威王丹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
铜、铬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及根长的生态毒性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研究铜(Cu)和铬(Cr(Ⅵ))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和根长的生态毒性,为铜、铬复合污染的预测、评价和修复提供依据。【方法】以小白菜"秦白2号"种子为试材,采用培养试验方法,研究铜、铬单一及复合污染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根长的影响。【结果】低含量铜、铬对小白菜种子发芽指标影响不显著,而高含量铜(≥800mg/kg)、铬(≥60mg/kg)对小白菜种子萌发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0.05)。外源铬含量与小白菜根长抑制率呈极显著线性关系(P<0.01);低含量铜(≤200mg/kg)可促进根伸长,而高含量铜对根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铜和铬复合污染对小白菜种子发芽及根长抑制率均表现为拮抗毒性,铜对铬毒性效应拮抗作用的大小与铜含量有关。【结论】铜、铬复合污染对小白菜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但对根长影响明显,建议以种子的根长抑制率作为判断铜、铬最初生物毒性的指标。
王丹魏威王松山梁东丽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复合污染种子萌发小白菜
杂环硅烷自组装膜改性的聚丙烯表面镀铜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在电晕放电处理的聚丙烯(PP)表面自组装6-(3-三乙氧基硅基丙基氨)-1,3,5-三嗪-2,4-二硫醇单钠盐(TES)纳米膜后,进行了化学镀铜研究。考察了施镀温度、镀液pH值对镀速的影响,施镀时间对镀层厚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工艺参数。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制备镀层,用扫描电镜对镀层的形貌进行分析,并做了粘接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施镀温度为50℃,pH为13,施镀时间为50 min。采用此优化工艺条件制备的镀层,表观光亮,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力良好。
王芳王静张海宁王丹李彦妮
关键词:聚丙烯有机硅烷自组装化学镀铜
土壤铜、铬(Ⅵ)复合污染重金属形态转化及其对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37
2011年
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外源铜、铬(Ⅵ)单一和复合污染中土壤金属形态转化及其对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铜、铬(Ⅵ)单一污染土壤中,铬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而铜则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铜、铬(Ⅵ)复合污染时,低浓度铜(≤400 mg.kg-1)促进铬向交换态转化,低浓度铬(≤5mg.kg-1)促进了铜向残渣态转化,而高浓度铜(≥800 mg.kg-1)和铬(≥20 mg.kg-1)却抑制了这种转化.不同浓度的铜、铬复合污染对其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影响不同.此外,生物有效性试验结果显示,铜能够促进土壤有机结合态铬转化成残渣态而抑制小白菜对铬的吸收;同样铬因为促进土壤交换态铜向残渣态转化而抑制小白菜对铜的吸收.因此,在对铜铬(Ⅵ)复合污染土壤进行评价及植物修复时,应考虑二者的综合效应.
王丹魏威梁东丽王松山胡斌
关键词:复合污染重金属形态生物有效性
铬铜复合污染下铬形态分布及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土培盆栽实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r单一和Cu-Cr复合污染条件下,外源施加的Cr在土壤中的形态变化及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外源Cr浓度的增加,土壤交换态Cr含量增多,残渣态占总量的百分比减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与有机结合态变化不大(碳酸盐结合态未检出)。Cu-Cr复合污染条件下,≤400mg·kg-1Cu能促进Cr从有机结合态向交换态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化(P<0.05),而高浓度Cu(800mg·kg-1)却抑制了这种转化的发生。与对照(CK)相比,重金属Cu、Cr单一及复合污染均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酶活性抑制率随外源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增大;3种供试酶相比较,Cr、Cu对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较大,对除C(r5mg·kg-1)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较小;低浓度C(r5mg·kg-1)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有一定激活作用。土壤脲酶活性受土壤交换态Cr含量的影响较大;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r含量有关;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Cr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残渣态Cr含量与3种供试的土壤酶活性间无显著相关。
魏威王丹梁东丽王松山胡斌
关键词:土壤酶复合污染
铜铬复合污染对有、无作物种植的土壤酶活性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用盆栽实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u、Cr单一和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物酶学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污染水平下,除Cr最低浓度(Cr5)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有激活作用外,其余各浓度的Cu、Cr单一和复合污染均对供试的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4种酶相比较,Cu、Cr复合污染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抑制最小,而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抑制最大。各处理有作物种植的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抑制率均大于相应的无作物种植处理,而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抑制率却小于无作物对照。有作物处理的4种供试酶活性抑制率与对应的无作物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无论是否有作物种植,Cu、Cr复合污染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抑制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无作物种植时,Cu、Cr复合污染对土壤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抑制率为协同作用,而有作物种植时则为拮抗作用。建议以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来共同表征Cu、Cr复合污染毒害作用的大小。
魏威王丹王松山梁东丽
关键词:复合污染CUCR酶活性抑制率
粘虫中肠胰蛋白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克隆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Lepidoptera:Noctuidae)中肠胰蛋白酶基因5′端侧翼启动子序列,并分析启动子功能,为进一步探索昆虫胰蛋白酶活性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Genome Walking方法克隆粘虫中肠胰蛋白酶基因5′端侧翼启动子序列,运用在线分析软件NNPP v.2.2和数据库JASPAR进行序列分析,构建由胰蛋白酶基因启动子驱动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通过转染草地贪夜蛾sf21细胞系,瞬时表达后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分析该启动子活性。【结果】克隆得到粘虫中肠胰蛋白酶基因5′端侧翼启动子序列1 863bp,其中含TATA框、CAAT框等启动子核心序列及GATA、STAT、C/EBP等转录调控元件。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分析表明,相对于空载体pGL3-Basic,所构建的重组载体p(-1 673/+25)具有明显的启动子活性。【结论】克隆得到的启动子片段明显具有启动报告基因表达的能力,可用于在胰蛋白酶基因启动子水平和转录因子水平研究杠柳新苷活性化合物的激活机理。
王丹刘骉胡兆农吴文君肖新敏师宝君
关键词:粘虫胰蛋白酶染色体步移启动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