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秋珊珊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理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篇点火具
  • 1篇点火延时
  • 1篇亚胺
  • 1篇乙二胺
  • 1篇乙酰
  • 1篇乙酰基
  • 1篇乙酰基二茂铁
  • 1篇硬脂
  • 1篇硬脂酸
  • 1篇炸药
  • 1篇质谱
  • 1篇三阶非线性
  • 1篇三阶非线性光...
  • 1篇三阶非线性光...
  • 1篇色谱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气流速度
  • 1篇热分析
  • 1篇最大爆炸压力
  • 1篇最小点火能

机构

  • 7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上海化工研究...

作者

  • 7篇秋珊珊
  • 5篇潘峰
  • 3篇黄丽媛
  • 3篇曹卫国
  • 2篇刘静平
  • 1篇徐森
  • 1篇郑俊杰
  • 1篇梁济元
  • 1篇赵金刚
  • 1篇肖秋平
  • 1篇苗楠

传媒

  • 4篇爆破器材
  • 1篇化学世界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点火具爆炸压力的理论计算与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研究不同质量的点火具自身爆炸特性以及对粉尘爆炸下限浓度的影响,采用20 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不同质量的点火具进行了试验,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对过200目筛、中位径为32μm的煤粉进行了爆炸下限浓度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爆炸压力随点火具质量的增加而呈现线性上升;随着点火具质量的增加,煤粉的爆炸压力逐渐增加,爆炸下限浓度逐渐降低,当点火具质量由0.24 g增加至2.40 g时,煤粉的爆炸下限浓度由40~50 g/m3下降到30~40 g/m3,引爆煤粉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大。
曹卫国黄丽媛梁济元郑俊杰刘向阳苗楠秋珊珊潘峰
V(Mo,W)-Cu(Ag)-S簇合物的合成及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了V(Mo,W)-Cu(Ag)-/S簇合物的合成反应和结构特征,并首次对V-Cu-S化合物进行了光学性质测试,其目的在于寻找具有更强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光学分子功能材料。   对簇合物1和2的非线性光学性...
秋珊珊
关键词:结构特征三阶非线性光学
文献传递
炸药及其爆炸残留物组分分析的研究进展
调研了国内外炸药及其爆炸残留物组分分析的发展概况,特别是近年来采用现代仪器分析测试技术取得的进展。总结比较了光谱法、色谱法、质谱法、热分析法等在炸药及其爆炸残留物中的组分分析中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旨在为生产企业控制产品...
秋珊珊潘峰钱华刘静平曹卫国张兴明
关键词:炸药光谱色谱质谱热分析
文献传递
硬脂酸粉尘爆炸过程中火焰传播试验及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硬脂酸粉尘火焰在上端开口的圆柱形垂直燃烧管道的传播过程。试验利用高速摄影系统和红外热成像仪记录了火焰的传播过程和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温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采用Fluent软件计算得到的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模拟结果揭示了硬脂酸粉尘爆炸过程中气流速度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时刻,气流速度高于粉尘火焰传播速度,是造成粉尘二次扬尘,进而产生持续爆炸的重要因素之一。
刘静平赵金刚潘峰秋珊珊
关键词:火焰温度数值模拟气流速度
石松子粉粉尘爆炸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该论文采用20 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对粒径在75μm以下的石松子粉的粉尘爆炸下限浓度、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随粉尘浓度的变化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松子粉粉尘爆炸下限浓度在20~40 g/m3之间,在粉尘浓度相对较低的60~500 g/m3时,粉尘的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随着粉尘浓度的提高而急速上升,在浓度为500 g/m3时达到最大,此时最大爆炸压力为0.69 MPa,爆炸指数为17.20 MPa.m/s;继续增加粉尘浓度,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值;并判定石松子粉粉尘爆炸危险性分级为Ⅰ级。
秋珊珊曹卫国黄丽媛张建新潘峰
关键词:粉尘爆炸最大爆炸压力
双(乙酰基二茂铁)缩乙二亚胺合铜的合成
2016年
以二茂铁、乙酸酐和无水乙二胺等为原料,合成双(乙酰基二茂铁)缩乙二亚胺合铜,并对其进行了IR、MS表征。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反应物配比对结果的影响。当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h,双(乙酰基二茂铁)缩乙二亚胺与二水合氯化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时,最高收率为88.9%。
刘静平肖秋平李玉艳潘峰秋珊珊
关键词:二茂铁乙二胺
石松子粉最小点火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采用1.2 L哈特曼管最小点火能测试装置,研究了中位径为32μm的石松子粉的最小点火能量随粉尘浓度、点火延时以及喷粉压力之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25±5)℃,环境湿度为30%±5%的条件下,石松子粉的最佳着火浓度750 g/m3,最佳点火延时为90 ms,最佳喷粉压力为0.8 MPa,此时石松子粉的最小点火能达到极小值。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有电感的点火方式比无电感的点火方式所需的能量要小。在有电感存在的情况下,石松子粉的最小点火能为10 mJ;在无电感存在的情况下,石松子粉的最小点火能为15 mJ,说明石松子粉对电火花较敏感。
黄丽媛曹卫国徐森张建新秋珊珊潘峰
关键词:最小点火能点火延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