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鹿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地质
  • 4篇盆地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2篇地震
  • 2篇地质意义
  • 2篇新元古界
  • 2篇油气
  • 2篇元古界
  • 2篇三叠
  • 2篇十万大山盆地
  • 2篇河套盆地
  • 2篇
  • 2篇沉积环境
  • 2篇储集
  • 2篇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震作用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油气储层

机构

  • 1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2篇陆鹿
  • 7篇李壮福
  • 3篇冯乐
  • 3篇秦勇
  • 2篇康鹏
  • 2篇张新
  • 1篇窦鲁星
  • 1篇师庆民
  • 1篇沈玉林
  • 1篇屈争辉
  • 1篇叶嗣暄

传媒

  • 3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1篇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徐州地区新元古界赵圩组风暴沉积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徐州地区新元古界赵圩组地层在赵圩村出露良好,整体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岩性组合可划分为4段:鲕粒灰岩段、风暴事件沉积段、叠层石段和白云岩段,其中叠层石段又划分为A和B两个单元。剖面内部发育大量风暴沉积记录,并与正常沉积在垂向上互层叠置,整体具有向上频率变弱、规模变小的趋势。典型的风暴沉积标志包括丘状交错层理、粒序层理、冲刷-充填构造、冲刷切削构造、砾屑灰岩层、生物礁丘截切现象等。文中划分出4种风暴沉积序列类型,说明每种序列类型指示的古地理和古环境意义,以及在剖面上的分布组合特征。依据剖面岩性与风暴沉积的分布组合规律,认为赵圩组由下至上构成一个总体向上变深,而后又变浅的沉积序列,沉积环境演化依次为浅滩—近岸浅水潮下带—碳酸盐岩开阔台地—碳酸盐岩局限台地—深水斜坡—潮坪、泻湖,气候总体炎热干旱。风暴频发可能与沉积期本区所处的较低的古纬度有关。
陆鹿李壮福叶嗣暄康鹏张新
关键词:新元古界
中国煤型铀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正>铀矿资源是保证国家安全和改善能源结构的重要矿产资源,也是核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砂岩型铀矿所占比重较大,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从中长期来看,仅仅依靠开发传统铀矿资源,无法满足对铀资源的需求。煤型铀作为一种新型铀矿资...
周贤青秦勇陆鹿
下扬子巢湖地区下三叠统瘤状灰岩成因再探讨被引量:12
2014年
巢湖地区下三叠统整体沉积于较深水环境,广泛发育瘤状灰岩。针对目前该瘤状灰岩成因机制认识争议较大的现状,文中依据野外实地观测及室内宏观、微观的系统观察,结合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与瘤状灰岩形成的关系分析,对瘤状灰岩的成因机制进行综合的探讨。研究表明瘤状灰岩的形成是沉积和成岩作用综合作用的产物,沉积时期不平整CCD界面的周期性浮动是造成瘤状灰岩细颈化的基础,而CCD界面的周期性浮动可能与早三叠世气侯冷暖周期性变化以及海底底流作用有关。后期基质泥岩中酸性孔隙水的溶蚀是造成瘤状灰岩细颈处折断的重要原因,压溶作用产生的局部应力场变动造成瘤状灰岩瘤体杂乱状分布。而前人总结的3种瘤状灰岩,即顺层串珠型、断续型和杂乱型瘤状灰岩,是在沉积与成岩改造作用逐渐加强条件下依次形成。
靳学斌李壮福陆鹿冯乐
关键词:瘤状灰岩下三叠统
基于灰色模糊模型的塔山煤矿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被引量:5
2022年
为实现大同煤田塔山煤矿构造复杂程度的定性-定量综合分析和分区评价,本次研究充分收集研究区钻孔实测数据和井田详查和勘探阶段的区调资料,以及各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统计了研究区近百条褶皱和断裂构造产状、落差和延伸长度等参数,绘制了研究区构造纲要图。厘定了断层密度、断层强度、断层影响指数和褶皱的平面变形系数4个构造评价指标,应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了因素权重和程度权重基础上的双权重,并利用GIS进行了网格化和定量化分析,并探讨了不同构造等级区对勘探和开采工作的影响。结果表明,塔山矿构造复杂程度整体较高,构造复杂程度呈“区带状”分布,包括3条北西-南东向展布的红-橙色高构造复杂区带,和间夹的3条紫-蓝色低构造复杂区带。不同等级构造区构造复杂程度的主控因素存在差异,Ⅰ级至Ⅱ级构造区内,构造复杂程度主要受褶皱的平面变形系数影响,而Ⅱ级至Ⅲ级构造区内,断层密度、断层强度和断层影响指数是主控因素,权重系数占比较高;Ⅰ级至Ⅱ级构造区勘探井网和采煤工作面的布置难度较低,适用于机械化程度高的综采设备,而Ⅱ级至Ⅲ级构造区勘探井网和采煤工作面的布置难度较大,卡钻和漏液风险高,且对开采设备的机动性要求也较高。
段宏跃陆鹿谢卫东金俊俊
关键词:大同煤田
一种特殊的储集空间成因机制:断裂—地震—高压水射流作用被引量:2
2021年
本文以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扇三角洲相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揭示一种与断裂构造相关的储集空间形成的潜在机制。研究表明,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扇三角洲相砂砾岩纵向上往往表现为破碎段和完整段相间分布的特征。破碎段砂砾岩破碎严重,仅残留少量疏松易碎的岩石碎块,其中碎屑颗粒发生明显碎裂,而碎屑颗粒之间的填隙物多已缺失。完整段砂砾岩在宏观上未发生明显破碎,但镜下分析表明,在靠近破碎段的砂砾岩中不均匀地发育一些粒间孔和粒内裂缝孔,并以条带状、不规则斑块状、近圆形或椭圆形斑点状等多种形态集中分布。这些特殊储集空间的形成很难由简单的“断裂破碎”模式加以解释。基于宏—微观岩相学的系统研究,本文提出“断裂—地震—高压水射流”成因机制:①原生沉积的扇三角洲相巨厚层状砂砾岩为泥质或同生泥晶—粉晶方解石填隙,致密无孔,后因盆内断裂切割而发生破碎,形成构造破碎带这一最为主要的储集空间。②后期断裂活动促使地震活动频发,引起断裂带内地下水的激荡性运动,形成断裂带内及向两侧的高压流体射流。高压流体射流的冲洗作用使碎屑颗粒间泥质及泥晶—粉晶方解石填隙物被带走,形成冲洗粒间孔,同时使得碎屑颗粒通过撞击而发生碎裂。③高压流体充注使得颗粒脆性碎裂得以保留。
沈华陆鹿史原鹏李壮福陈树光曹兰柱胡延旭李明桦
关键词:储集空间油气储层地震作用高压水射流河套盆地
徐州地区新元古界下部具臼齿构造碳酸盐岩事件成因探讨被引量:7
2015年
徐州地区新元古界贾园组-赵圩组发育陆棚-缓坡-台地边缘的碳酸盐沉积,记录有广泛的风暴事件,并在其中发现大量具"臼齿构造"碳酸盐岩。依据野外剖面系统观察与室内综合分析,将臼齿碳酸盐岩划分为原地型:条带状M1(平直条带状M1-a、分叉条带状M1-b)、蠕虫状M2(短小蠕虫状M2-a及长条蠕虫状M2-b)、丝状M3、悬针状M4;异地型:碎屑状M5等五种形态类型,主要发育于缓斜坡下部到潮坪环境。以水体深度及水动力条件下的七种代表性风暴序列为背景,将臼齿碳酸盐岩的形态及分布与瞬时高能事件沉积做关联分析。研究发现,臼齿构造与风暴事件有密切联系,表征晴好天气下的块状层中以M3为主,风暴期动荡水体序列层段以M1,M2为主,而在表征风暴高潮期序列层段以异地型的M4,M5为主。风暴的强弱及水深变化控制了风暴序列的分布,进一步控制了臼齿构造的形态与规模。由此推断,臼齿构造形成是在中-新元古代特殊的古大气古海洋背景下,在风暴周期的不同阶段,经历具有裂缝形成与微亮晶充填的紧密联系的过程。风暴前期和风暴高潮期,风暴浪对臼齿构造的形成主要体现在造缝阶段,而风暴后期则主要为微亮晶的填充阶段。最终形成广泛分布的具臼齿构造碳酸盐岩这一地质历史内特殊的事件型碳酸盐岩类型。
冯乐李壮福陆鹿窦鲁星师庆民周晏召
关键词:新元古界臼齿构造地震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白垩纪-古近纪沉积环境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22年
河套盆地沉积环境演化的研究程度较低,尤其是针对具有重要油气勘探潜力的临河坳陷白垩系和古近系。通过对地震和钻井资料的详细分析,对河套盆地临河坳陷白垩系和古近系沉积演化开展系统研究,并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1)白垩纪和古近纪,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处于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沉积水体整体富氧但局部贫氧—厌氧,并且淡水和半咸水环境交替出现。(2)坳陷内的白垩系和古近系共发育5类沉积相,包括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湖泊相,又进一步划分为12类沉积亚相及22类沉积微相。坳陷西北侧断控构造活动较强,地形高差较大,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东南侧构造活动弱,地形较缓,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各期沉积格局整体相似,仅表现在盆缘扇体和盆内湖相沉积规模的此消彼长。(3)坳陷内的白垩系和古近系沉积作用表现为“弱幕式构造主控下的干旱浅水双物源沉积”特征。在盆地发育的初期,构造活动较强,但盆地规模较小且水体较浅,两侧碎屑物质快速向盆内推进,并在盆地中心汇合,形成“满盆砂”的沉积格局。随着构造活动减弱和水平面快速上升,碎屑物质供应不足,湖泊的沉积和改造作用占据主导,从而形成以湖泊相占优势的沉积格局。(4)坳陷内的沉积相带控制着砂体的宏观发育规模、叠置关系和垂向演变,进一步决定了有效储集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沉积相带和断裂作用双重主控因素下,坳陷内的白垩系和古近系有利储集层多分布于以滨—浅湖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并且断层发育的中央断垒带。
陆鹿陈树光李壮福秦勇屈争辉沈玉林
关键词:储集层河套盆地
安徽巢北地区栖霞组臭灰岩段富有机质成因探讨被引量:6
2014年
以安徽巢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臭灰岩段为研究对象,从岩石学、古生物学及沉积学特征出发,探讨臭灰岩段富有机质与风暴事件沉积之间的关系。臭灰岩段岩性整体为灰黑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层间夹数毫米至数厘米厚灰黑色钙质泥岩,整套岩层富含有机质;其中生物化石丰富,整体为热带、亚热带正常盐度浅水生物组合为特征;为正常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沉积期表现为一个明显的海侵过程,并受风暴作用的频繁扰动。臭灰岩段沉积环境并非"贫氧或缺氧"条件,而是正常富氧环境。富有机质特征一方面得益于沉积期较高的生物产率,同时还与风暴事件沉积作用密切相关,即在风暴作用下,沉积物发生快速堆积,有机质未来得及与富氧水体发生长期接触即被埋藏覆盖,从而导致有机质被良好保存,形成臭灰岩段富有机质特征。风暴作用频发与研究区臭灰岩段沉积期所处的低纬度特征有关。
陆鹿李壮福康鹏张新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扶隆坳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探究广西十万大山盆地扶隆坳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在显微镜下对研究区砂岩进行了系统鉴定、碎屑颗粒组分统计,并利用ICP-MS对该区泥岩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扶隆坳组砂岩碎屑颗粒组分石英颗粒含量较高,长石含量较少,岩屑以浅变质岩屑为主,Dickinson图解显示物源区为再旋回造山带;泥岩样品的REE受成岩作用改造微弱,且主要来自陆源碎屑矿物,源岩主要为沉积岩及花岗岩岩石;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相关参数显示晚三叠世扶隆坳沉积时期气候相对湿热,沉积了一套以陆相沉积环境为主的碎屑岩。综合前述认识,结合本区构造演化史,推断扶隆坳组物源供给主要来自晚泥盆世-早石炭世钦防海槽沉积的硅质岩、硅质页岩及泥岩,源区构造背景兼有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的性质。
靳学斌李壮福陆鹿冯乐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地质意义十万大山盆地
中国煤型铀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9年
中国铀矿资源缺口巨大,仅靠开发传统铀矿资源无法满足能源和国防建设不断增长对铀资源的需求,煤型铀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对铀资源的需求压力。通过总结近些年煤型铀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主要煤型铀矿的含矿点、铀含量范围、含煤地层的形成时代及分布范围进行了归纳,并给出了煤型铀的界定标准(大于或等于40mg/kg),为划分煤型铀矿提供依据;对煤型铀的赋存状态、成矿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综合分析认为我国对煤型铀研究较不足,其中对于微观地质选择过程着力不够,而查明煤中铀富集的微观地质选择过程对于成矿机制的理解至关重要;煤型铀矿化时间和期次研究有待进一步加深,有利于分析煤型铀的矿化模式、揭示煤型铀与伴生砂岩型铀矿之间的成因联系,进而深化对煤型铀矿化机制的理解。
周贤青秦勇陆鹿
关键词: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