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昕

作品数:13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8篇巢湖
  • 6篇水体
  • 5篇悬浮物
  • 4篇散射
  • 3篇遥感
  • 3篇总悬浮物
  • 3篇漫衰减系数
  • 3篇湖泊
  • 3篇反演
  • 2篇滇池
  • 2篇遥感反射率
  • 2篇遥感反演
  • 2篇营养化
  • 2篇散射系数
  • 2篇生物光学模型
  • 2篇太湖
  • 2篇后向散射
  • 2篇湖泊水体
  • 2篇环境一号
  • 2篇环境一号卫星

机构

  • 13篇南京师范大学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3篇徐昕
  • 12篇刘忠华
  • 12篇李云梅
  • 12篇徐祎凡
  • 5篇王桥
  • 5篇张红
  • 5篇吕恒
  • 4篇王彦飞
  • 4篇郭宇龙
  • 4篇吴传庆
  • 4篇黄家柱
  • 4篇檀静
  • 4篇金鑫
  • 3篇尹斌
  • 3篇朱利
  • 3篇施坤
  • 1篇陆超平
  • 1篇马万泉

传媒

  • 7篇环境科学
  • 3篇湖泊科学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池水体总悬浮物散射系数参数化模型被引量:5
2010年
总悬浮物的散射系数是水体非常重要的固有光学量之一,散射系数的参数化研究,对于水体生物光学模型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9年9月对滇池水体25个样点进行野外采样,对滇池水体水质参数、悬浮物的吸收、散射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乘幂模型对散射系数进行参数化,分析了模型精度与色素颗粒物吸收之间的关系,进而改进乘幂模型.结果表明,在色素颗粒物吸收较强的波段,普通乘幂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8,模型改进后相对误差缩小为0.02;在色素颗粒物吸收较弱的波段,会出现模型的过修正,这主要取决于色素颗粒物的吸收,因此,没有必要对乘幂模型进行修正.
施坤李云梅朱利吕恒王彦飞金鑫刘忠华徐祎凡徐昕
关键词:散射系数滇池总悬浮物
基于MODIS的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时空分布及气象影响分析
近年来,我国内陆湖泊、水源地蓝藻水华暴发现象日益严重,为周围居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内陆湖泊蓝藻的治理和预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研究气象因素与蓝藻水华暴发的相互联系,对于预警预报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2...
徐昕
关键词:巢湖滇池蓝藻水华气象因素
文献传递
巢湖水体漫衰减系数空间差异及其遥感反演被引量:3
2011年
根据2009年6月巢湖32个样点的实测数据,分析巢湖水体漫衰减系数光谱特征、主导因子、空间分布规律以及400-700nm各波段Kd与Kd(490)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Kd的遥感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巢湖水体Kd具有一致的光谱特征,400-600nm之间Kd随波长的增加呈指数衰减趋势,在600-700nm之间的变化较小,部分点位在波长675nm附近出现峰值,700-900nm之间Kd呈现出类似于纯水的吸收光谱特征;巢湖中无机颗粒物是水体漫衰减的主导因子,有机悬浮物影响次之,CDOM的影响最小;巢湖东半湖区Kd(490)普遍高于西半湖区,巢湖中部Kd(490)等值线分布较密集,湖区其他部分则相对稀疏;利用591、702、842nm处的遥感反射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反演得到的Kd(490)与实测Kd(490)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85%;同时,400-550nm波段范围内,可以利用线性关系和Kd(490)对Kd(λ,λ≠490nm)进行参数化表示,在550-700nm波段范围则可采用常数与Kd(490)的乘积来表示Kd(λ,λ≠490nm).通过遥感反射率反演Kd(490),进而推算Kd(λ),其结果与实测Kd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14%.
金鑫李云梅王桥刘忠华王彦飞尹斌张红徐祎凡徐昕朱利吴传庆
关键词:漫衰减系数多元线性回归参数化巢湖
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巢湖后向散射概率估算被引量:4
2011年
后向散射概率是水面光谱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2009年6月巢湖实测数据,基于生物光学模型在近红外波段的简化原理,通过2个近红外波段构建巢湖后向散射概率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巢湖后向散射概率最大值为0.059,最小值为0.001 4,均值为0.023 6,巢湖西部后向散射概率总体上大于东部,并且西部的空间差异性要大于东部.此外,利用后向散射概率计算出各样点的颗粒物折射指数,根据折射指数的变化范围划分巢湖水体颗粒物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74%的样点属于无机颗粒物主导型,18.5%的样点属于藻类颗粒物和无机颗粒物共同主导型,而藻类颗粒物主导的样点仅占总样点的7.4%,说明巢湖水体的后向散射特性主要受无机颗粒物影响,而藻类颗粒物的影响相对较小.
刘忠华李云梅吕恒徐祎凡徐昕黄家柱
关键词:生物光学模型巢湖
基于半分析方法的内陆湖泊水体总悬浮物浓度遥感估算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根据生物光学原理,通过对总悬浮物吸收占水体总吸收比例光谱的分析,确定适宜总悬浮物浓度反演的波段范围;结合以往学者对太湖等水体固有光学特性的研究成果,运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生物光学模型的相关参数,建立了浑浊湖泊水体总悬浮物浓度的单波段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在短波波段,总悬浮物的吸收占水体总吸收的比例较高,出现光饱和现象,不适合总悬浮物浓度的反演;在732~850 nm波段范围悬浮物吸收比例相对较小,是总悬浮物浓度反演的较适宜的波段范围.在该波段范围所建立的总悬浮物浓度单波段反演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24%,RMSE低于18 mg/L,其中反演效果最好的波段位于825 nm处.该方法反演总悬浮物浓度效果优于传统的经验算法.
施坤李云梅刘忠华徐祎凡徐昕马万泉陆超平
关键词:总悬浮物太湖巢湖生物光学模型
巢湖水体漫衰减系数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根据2009年6月巢湖32个样点的实测数据,分析巢湖水体各组分的吸收、后向散射特性以及水体漫衰减系数光谱特征,并通过Lee模型计算各影响因子对漫衰减系数的贡献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巢湖水体漫衰减系数与各衰减因子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非色素颗粒物、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均随着波段增加呈现不断衰减趋势,400~660 nm范围内,色素颗粒物吸收的贡献率较平稳,在675 nm处由于色素强吸收,其贡献率在该处形成峰值,此后迅速下降,且色素颗粒物吸收贡献率与非色素吸收贡献率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纯水吸收的贡献率则随着波长不断增加,682 nm以后成为漫衰减最重要影响因子,颗粒物后向散射的贡献率先增大,在571 nm处达到最大,之后贡献率不断减小并维持第二主导因子地位.漫衰减系数与主要衰减因子浓度的相关分析显示,漫衰减系数与悬浮物中无机颗粒物的相关性最好,其次是有机颗粒物,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较差,532 nm处漫衰减系数与色素颗粒物、非色素颗粒物以及aCDOM(440)等衰减因子浓度的相关关系好于440 nm、676nm、735 nm等波段.
金鑫李云梅王桥刘忠华王彦飞张红尹斌徐祎凡徐昕
关键词:漫衰减系数散射巢湖
内陆水体后向散射系数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在利用半分析方法结合光学闭合原理模拟水体后向散射系数的过程中,参考波长的选择对最终结果有较大影响.为了得出最佳参考波长的影响因子,利用太湖、巢湖和滇池的野外实测数据,对后向散射系数进行模拟,进而分析水体的最佳参考波长与其对应的水质参数浓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同时,建立了太湖、巢湖和滇池水体的后向散射系数曲线的幂函数光谱模型,获得的光谱指数分别为2.643±0.317、2.719±0.242、1.638±0.534.结果表明:①以整个湖泊为研究对象时,最佳参考波长随着湖泊水体中总颗粒物浓度cSPM、有机颗粒物浓度cSPOM和叶绿素浓度cCHL平均值的增大而向长波方向移动,太湖、巢湖和滇池水体的最佳参考波长分别为695、720和730 nm;②以单个湖泊的各个样点为研究对象时,由于内陆湖泊光学特性的复杂性,最佳参考波长的影响因子存在一定差异,但cSPM是一个共同的影响因子.此外,过高的cCHL将削弱水质参数浓度与最佳参考波长间的规律性;③在以无机颗粒物为主的水体中,后向散射系数与总颗粒物浓度之间存在更好的相关性,如在太湖水体中,R2达到0.852.
张红李云梅黄家柱刘忠华徐祎凡徐昕郭宇龙檀静
关键词:后向散射系数
基于QAA算法的巢湖悬浮物浓度反演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QAA(quasi-analytical algorithm)算法基于辐射传输原理,估算水体后向散射系数,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半分析模型方法.2009年6月对巢湖水体进行野外实测,在获得遥感反射率、吸收衰减系数、悬浮物浓度(cTSM)等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巢湖水体cTSM的近红外双波段反演模型,并将QAA算法计算得到的后向散射概率作为输入,以期提高cTSM的反演精度.结果表明,①对巢湖水体而言,807 nm和834 nm是构建近红外双波段模型的最佳波段,807 nm处的单位散射系数为0.411 m2.g-1,834 nm处的单位散射系数为0.395 m2.g-1;②利用QAA算法计算得到的巢湖水体的后向散射概率为0.029,将该值输入反演模型后,cTSM的反演精度与输入其他经验值相比得到明显提高,反演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PE分别达到12.143 mg.L-1和24.378%;③在cTSM较高的站点(近似高于30 mg.L-1),利用近红外双波段模型反演的悬浮物浓度结果更为稳定和可靠.
张红黄家柱李云梅徐祎凡刘忠华徐昕
关键词:巢湖悬浮物浓度近红外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多光谱影像数据的三湖一库富营养化状态评价被引量:27
2011年
环境一号卫星是我国2008年自主发射的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其2d的时间分辨率使其成为环境变化监测的重要数据源.根据实测的太湖、巢湖、滇池和三峡水库的水面光谱信息以及水质参数,构建基于环境一号卫星多光谱数据的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对太湖、巢湖、滇池和三峡水库2009年水体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环境一号卫星CCD(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数据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内陆水体富营养化状态(研究区最大平均相对误差为23.2%,最小平均相对误差为6.8%);太湖在2009年初81.09%的水体呈中营养状态,而在4、5、6、9和11月份时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且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占到了水体面积的85.75%;巢湖和滇池全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且两湖的主要水域在大多数时间里都为重度富营养化状态,所占平均面积分别达到了66.67%和89.75%;此外,滇池的富营养化状态不同于太湖和巢湖先升高再降低的年内变化趋势,而是在年中的5~9月份出现富营养化状态降低的情况;三峡水库基本上处于贫营养和中营养状态之间,水库水位与水华面积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818),表明水库的营养状态与其蓄水量的关系密切.
徐祎凡李云梅王桥吕恒刘忠华徐昕檀静郭宇龙吴传庆
关键词:环境一号卫星富营养化遥感反射率叶绿素A浓度
基于不同光谱主导因子的内陆湖泊水体叶绿素浓度三波段反演模型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分层聚类法,对实测的遥感反射率进行分类,结合固有光学特征和实测的水色要素,确定每种类别遥感反射率光谱变化的主导影响因子.根据太湖、滇池、三峡库区及巢湖的地面遥感实验,将其遥感反射率分为3类,类型一的光学特性由总悬浮物和浮游藻类共同主导,类型二的光学特性由浮游藻类主导,类型三的光学特性由悬浮物主导.根据每类水体光学特征的差异,分别建立叶绿素浓度的三波段反演模型,反演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3.8%,均方根误差为8.5 mg/m3,其反演精度要高于未经分类而直接建立的三波段模型.
施坤李云梅刘忠华徐祎凡徐昕吴传庆朱利
关键词:浮游藻类总悬浮物叶绿素浓度太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