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鹏

作品数:15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钻井
  • 3篇油藏
  • 3篇渗透率
  • 3篇储层
  • 2篇油基
  • 2篇油基钻井液
  • 2篇深井
  • 2篇提高采收率
  • 2篇钻井液
  • 2篇裂缝性
  • 2篇流变性
  • 2篇采收率
  • 1篇低孔
  • 1篇低孔特低渗
  • 1篇低渗
  • 1篇调剖
  • 1篇调驱
  • 1篇对流传热
  • 1篇多轮次调剖
  • 1篇性能评价

机构

  • 15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克拉玛依职业...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长城钻探工程...

作者

  • 15篇徐鹏
  • 6篇熊汉桥
  • 4篇王健
  • 3篇刘菊泉
  • 3篇余恒
  • 2篇袁骐骥
  • 2篇庄严
  • 2篇苏晓明
  • 1篇郭平
  • 1篇牛晓
  • 1篇王智洪
  • 1篇任呈强
  • 1篇李振银
  • 1篇王洪福
  • 1篇樊宏伟
  • 1篇尹达
  • 1篇卢虎
  • 1篇张茂林
  • 1篇王娟
  • 1篇桑鹏飞

传媒

  • 3篇油气藏评价与...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钻井液与完井...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油田化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天然气技术

年份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北保护储层的油基钻井液优化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顺9井区志留系储层埋藏较深,钻井过程中井壁垮塌、漏失现象严重,井下情况复杂。对顺9井区现场使用的油基钻井液体系进行了常规性能、抑制性及保护储层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现场用油基钻井液抗温性能、抗污染性能及油气层保护性能都较差,有待进一步改善。通过对现用油基钻井液流变性能的调节、稳定性能的控制及储层保护性能的调整,优化出了一种柴油基钻井液体系。室内试验评价表明,优化后的柴油基钻井液体系流变性能良好,具有抑制性强、抗温、抗污染及储层保护性能好等特点。现场试验也表明该钻井液体系确实解决了储层坍塌掉块问题,能够满足钻井工程、井壁稳定和保护油气层的需要。
熊汉桥桑鹏飞刘行徐鹏
关键词:油基钻井液保护油气层性能评价
含水漏失层段的气体钻井技术被引量:1
2009年
钻井过程中,出现井漏特别是恶性井漏后,将给钻井工程带来一系列的难题。对于采用常规的钻井液堵漏方法不能解决的恶性井漏,应用气体钻井来钻穿漏失井段,可以避免在易漏失井段出现的漏失。在考虑漏失层特性参数对气体钻井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地层岩石吸水膨胀室内实验,分析了漏失层特性参数与气体钻井的关系,提出采用气体钻井来钻过漏失层或漏、水共层井段,解决了既有漏失层又有含水层或漏、水共层的井段的钻井难题。为钻遇复杂恶性漏失层井段选取欠平衡钻井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袁骐骥徐鹏李真祥谢志
关键词:深井气体钻井欠平衡钻井
裂缝性注水开发油藏多轮次调剖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探讨多方向见水井控水的技术对策,有必要弄清油藏多方向见水规律,认识多轮次调剖技术的调剖机理。实验通过设计制作平面裂缝—基质可视化模型,模型为一注三采,不同注采端口之间的渗透率不同,研究在裂缝—基质条件下凝胶的运移特征及封堵机理,后续水驱的液流改向,残余油的分布特征;通过不等渗透率并联填砂管岩心流动实验,模拟油藏的层间非均质性,对单次调剖和多级调剖操作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发现对于裂缝性油藏,多轮次调剖可以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提高调剖效果,能使裂缝渗流通道得到有效封堵,具有良好的促进后续流体转向的作用,且调剖效果存在逐次递减现象;多轮次调剖技术较单次调剖技术能更好适用于裂缝性地质构造的调剖施工作业,起到更好的缓解层间矛盾的作用。
何涛王健余恒徐鹏刘旭文
关键词:裂缝性油藏物理模拟多轮次调剖提高采收率
库车山前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伤害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库车山前致密砂岩气藏目前有效解决顺利钻进问题;而钻完井过程中并未形成配套的储层保护技术。以大北区块为例,分析岩性物性、裂缝、温压等的储层特征,进行岩石敏感性、液相圈闭、钻井液动态损害评价等实验;并在对钻井液中固相颗粒、滤液、处理剂吸附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当前储层伤害的主要机理。依据储层损害机理,提出应对策略,主要包括:提高抑制能力和减少工作液侵入能够有效的减小岩石敏感性和液相圈闭损害;应用高效的暂堵和快速封堵技术可有效减少渗流通道堵塞损害;调整完井工艺措施是当前减小应力敏感性损害的主要方法。
徐鹏尹达卢虎李磊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伤害储层保护
常温下油包水乳化钻井液水侵后对裂缝性储层渗透率的伤害性能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分析实际钻井过程中地层水侵入油包水乳化钻井液体系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采用油水比分别为80∶20、70∶30、60∶40、50∶50、40∶60、30∶70钻井液体系模拟受不同程度水侵后的油包水乳化钻井液,在常温下研究了钻井液随着油水比的变化对储层的损害情况及流变性和润湿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油水比的减小,一方面钻井液稳定性变差,对井壁的冲刷程度加剧,泥饼遭到破坏,滤失量增大,大量的固相颗粒进入地层造成储层伤害;另一方面裂缝表面对钻井液流体的束缚能力减小,有利于后期开采过程中近井带钻井液的反排,减小储层伤害。综合考虑,油水比40∶60数60∶40的钻井液较为合适。
苏晓明熊汉桥徐鹏袁媛庄严岳超先
关键词:油水比润湿性流变性
深井不同钻井完井液对渗流能力影响评价及预防对策被引量:4
2014年
在深井钻完井过程中,钻井完井液损害造成渗流能力降低是储层最重要的损害机理。选用深井钻井现用钻井液、优化钻井液对储层天然岩样、人造裂缝岩样的损害实验,以及钻井完井液侵入评价实验共同揭示研究区块储层损害特征。分析两类固相堵塞,固-液、液-液配伍性,毛管现象及工程因素对于储层渗流能力的影响;并提出多级架桥暂堵技术、调整钻井液配伍性能等对策提高地层渗流能力,为钻井完井决策提供参考。
牛晓熊汉桥何仲潘丽娟徐鹏
关键词:渗流能力深井
多级架桥暂堵技术在合川区块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合川气藏须家河组储层属于低孔-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在钻井完井过程中,极易受到损害。提出通过优先暂堵大贡献孔喉、提高暂堵大贡献孔喉的粒子群分布频率达到更好的屏蔽暂堵效果。室内实验研究多级架桥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配方。多级架桥屏蔽暂堵技术在室内和现场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王智洪欧阳伟刘菊泉徐鹏王洪福
关键词:低孔特低渗屏蔽暂堵渗透率恢复率
高酸性气田聚合物—甲酸盐封隔液的室内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四川盆地普光、罗家寨和元坝等高酸性气田的开发是一个世界级难题。在高温、高压、高含H2S和CO2气井生产过程中,需要向油管与套管的环空中注入防腐能力强的封隔液来防腐,以保证油管、套管及井下工具能够安全工作。该封隔液必须抵御酸性天然气的侵入而保持防腐性能稳定,一旦与储层接触也不损害储层。为此,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研制出了聚合物—甲酸盐盐水封隔液体系。该体系以NaCOOH和KCOOH为加重剂,体系密度可达1.45g/cm3;用黄原胶(XC)和复配聚阴离子纤维素(PAC)来调节流变性并降低滤失量;用抗高温保护剂HTS来进一步提高聚合物的抗温能力。通过72h的高温高压含H2S和CO2天然气侵入实验,评价了该封隔液对G3、N80和TP110SS等3种钢材的腐蚀防护效果,结果表明钢材的腐蚀速率均低于0.076mm/a。结论认为:该封隔液体系具有密度范围宽、抗温性好、防腐能力强、保护储层效果佳以及能够在井下环空长期稳定等优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熊汉桥刘菊泉熊箫楠时冠兰任呈强徐鹏李闯
关键词:高酸性气田甲酸盐
油藏注烃气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为了充分开发有限资源,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必须了解影响注气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各种因素及其对油藏注气效果的影响程度,从而进行注气可行性分析,制定经济合理的注气方案。首先调研了影响注气效果的各种因素,然后根据针对我国某油田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对这些不同因素的影响进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影响油藏注气效果的因素显著性强弱顺序为含水饱和度、注入气组成、压力保持水平、注入速度等,研究结论为该油藏注气动态监测及方案调整提供了依据,也为其它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王娟郭平张茂林徐艳梅徐鹏
关键词:注气影响因素正交试验
CO_(2)泡沫改善吸水剖面实验评价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针对注水开发油田高含水开发期平面水驱不均、纵向吸水差异大、水驱采收率低的问题,开展了CO_2泡沫驱改善吸水剖面室内评价试验研究,建立了三组渗透率级差分别为3、6、9的高、低渗透率并联岩心组合驱替模型,采用CO_2泡沫驱替岩心,研究CO_2泡沫驱替过程中渗透率级差以及含油饱和度级差对吸水剖面改善效果的影响及CO_2泡沫驱油效率。研究表明,渗透率极差越小,CO_2泡沫对注入剖面的改善效果越好,并考虑到不同渗透率级差下CO_2的驱油效率,实际应用中应当将同一层系的渗透率级差控制在6以内;含油饱和度越高,CO_2泡沫对剖面的改善效果越好,在实际应用中注入时机应当选择含油饱和度级差的范围为4~6。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吉林油田A区块CO_2泡沫驱矿场试验中得到应用。
王健吴松芸余恒张作伟徐鹏
关键词:渗透率级差驱油效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