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纬

作品数:120 被引量:484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87篇显像
  • 61篇心肌
  • 38篇核素
  • 35篇放射性
  • 34篇放射性核素
  • 32篇灌注显像
  • 32篇核素显像
  • 30篇动脉
  • 29篇放射性核素显...
  • 24篇心肌灌注
  • 20篇心肌灌注显像
  • 19篇灌注
  • 19篇肺动脉
  • 18篇心脏
  • 16篇心肌病
  • 16篇肌病
  • 15篇蛋白
  • 15篇血栓
  • 15篇发射型计算机
  • 11篇心室

机构

  • 5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4篇北京协和医学...
  • 2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5篇苏州大学
  • 1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8篇江苏省人民医...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国家心血管病...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山东吉威医疗...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120篇方纬
  • 44篇何作祥
  • 20篇杨敏福
  • 20篇王峰
  • 20篇刘秀杰
  • 19篇田月琴
  • 18篇史蓉芳
  • 16篇赵世华
  • 13篇沈锐
  • 13篇季顺东
  • 12篇闫朝武
  • 12篇张晓丽
  • 11篇汪蕾
  • 11篇汪蕾
  • 8篇柳志红
  • 8篇陆敏杰
  • 8篇张宗耀
  • 7篇郭风
  • 7篇孙晓昕
  • 6篇何嘉

传媒

  • 34篇中华核医学杂...
  • 26篇中华核医学与...
  • 10篇中华心血管病...
  • 8篇中国循环杂志
  • 4篇心血管病学进...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核技术
  • 3篇国际放射医学...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同位素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年份

  • 7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11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1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现状及进展被引量:6
2020年
随着多种无创性影像技术的进步,肺栓塞的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肺通气/灌注显像仍是肺栓塞诊断的最重要检查手段,其显像技术和图像评价标准很重要。该文重点对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不同成像方法的比较以及新技术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王蒙汪蕾方纬
关键词:肺栓塞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特征及肥厚节段分析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 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受累肥厚节段的分布和程度进行分析.方法 连续收集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225例临床诊断或可疑的肥厚型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核磁共振检查.依据9节段分析法分析受累节段范围、程度等.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男163例,女62例,平均年龄(50.4±14.5)岁.2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无症状,系通过体检发现.19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其中11例伴发晕厥.21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异常,73例患者有明确家族史.12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发现95例患者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32例患者伴发二尖瓣关闭不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合并高血压50例,合并冠心病14例,合并糖尿病5例.225例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平均为(39.4±8.3)mm,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平均为(47.8±5.5)mm.依据9节段分析法,32.1%的节段受累.非对称性肥厚患者222例,其中室间隔受累198例,对称性肥厚患者3例.心尖受累67例,其中单独心尖受累24例.98例患者室间隔和左心室前壁同时受累.所有室间隔肥厚患者室间隔平均厚度为(23.0±5.2)mm.其中伴发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患者室间隔平均厚度为(24.3±5.3)mm,高于无梗阻患者(21.6±4.6)mm,P<0.05.所有心尖肥厚患者心尖平均厚度为(15.6±3.4)mm.结论 我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男性比例较高,临床发病时间较晚.心脏磁共振能很好地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各个亚型的病理解剖学特征,是准确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有效方法.
闫朝武赵世华李华蒋世良陆敏杰张岩韦云青凌坚方纬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性磁共振成像
左心室心肌脂肪替代的临床特征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左心室心肌发生脂肪替代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心血管CT筛查示左心室心肌脂肪替代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51.9±14.7)岁。以左心室心肌CT值≤-30Hu为左心室心肌脂肪替代标准。分析左心室心肌脂肪替代患者左心室受累节段、受累程度等。结果45例患者中冠心病患者25例(男20例,女5例),平均年龄(61.2±10.4)岁。非冠心病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7.8±13.3)岁。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占56%,双支病变占20%,三支病变占24%,合并室壁瘤形成者3例,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者1例,平均左心室横径(54.5±9.4)mm,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51.8±13)%。非冠心病组患者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例,房间隔缺损1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其余15例患者心内结构未见异常,平均左心室横径(51.1±9.1)mm,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59.4±13.9)%。冠心病患者脂肪替代均位于左心室梗死区,表现为心内膜下条带状或线状低密度区,其中伴左心室室壁变薄(〈5mm)患者2l例,18例患者脂肪替代累及左心室心尖部,其次为室间隔远段(15例)和左心室前壁远段(11例),室间隔中段和前壁中段患者各7例,左心室基底段受累患者仅1例。非冠心病患者脂肪替代主要累及室间隔,表现为条带状脂肪替代17例,小片状替代3例,其中室间隔中段受累11例,室间隔远段10例,心尖部9例,脂肪替代累及左心室壁问患者14例,累及心内膜下患者10例,其中4例患者左心室壁间与心内膜下均受累。结论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肌脂肪替代在受累部位、形态等方面不同,了解这些差异对判断左心室心肌脂肪替代的病因有重要意义,非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脂肪替代的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闫朝武赵世华李华蒋世良凌坚张岩吕滨陆敏杰曹程祁晓鸥杨敏福方纬
关键词:心肌梗死
肺动态显像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核素肺动态显像对瓣膜性心脏病(简称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价值。方法 瓣膜病患者140例手术前均行右心导管、肺动态显像、超声心动图检查。按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水平分为4组,MPAP<2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正常组,20 mm Hg0.05),瓣膜病各组间及对照组与MPAP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重度升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②肺动态显像测定的LET与右心导管所测MPAP相关系数r为0.88,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压力与肺动脉收缩压r为0.64。③瓣膜病各组LET与MPAP的符合率分别为71%、78%、81%、100%。④以MPAP≥20mm Hg为标准LET测定肺动脉压力的灵敏度为85%,特异性79%,准确性83%。结论
王雪梅史蓉芳潘世伟方纬王道宇王琦张海龙
关键词:瓣膜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放射性核素显像
开博通介入肾显像对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评价开博通介入肾显像对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3 1例患者经肾动脉造影证实有肾动脉狭窄并行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 ,并在行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前行基础肾显像 +开博通肾显像。全部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 2~ 2 4( 12 5± 9 4)个月。结果 :各种指标对再血管化治疗患者的疗效预测价值不同。从准确性方面看 :开博通肾显像对再血管化治疗疗效的预测准确性为 87 0 % ,高于其他几种指标的预测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为 89 0 % ,高于其他几种指标的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 83 3 %。结论
宋丽萍刘秀杰史蓉芳何作祥田月琴张晓丽杨敏福方纬蒋雄京
关键词:开博通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肾显像肾血管性高血压
磁共振成像在鉴别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室壁瘤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诊断心肌梗死后左心室真、假性室壁瘤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共26例(男22例,女4例).所有患者均行心脏MRI、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9.3±9.3)岁.其中胸闷气短24例,15例伴发高血压.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左心室真性室壁瘤22例,假性室壁瘤4例;左心室附壁血栓5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6.9%±9.1%.心脏MRI发现24例患者受累左心室壁厚度<5.5 mm,2例患者厚度5.5~8.0 mm.24例患者左心室室壁存在矛盾运动,2例患者受累室壁无运动;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67.8±9.3)mm,室壁瘤最宽处直径(35.1±13.8)mm.心脏MRI诊断真性室壁瘤23例,假性室壁瘤3例,7例患者左心室存在附壁血栓.与病理结果对照,心脏MRI诊断结果与病理一致,而超声心动图检查误诊假性室壁瘤1例,漏诊左心室附壁血栓2例.结论 心脏 MRI 能够准确鉴别心肌梗死后左心室真、假性室壁瘤.
闫朝武李华赵世华蒋世良陆敏杰张岩凌坚韦云青杨敏福方纬赵红
关键词:心肌梗死磁共振成像心脏室壁瘤
^99Tc^m—His10—Annexin Ⅴ探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99Tc^m标记带有10个连续组氨酸的膜联蛋白Ⅴ(His10-Annexin Ⅴ)探测荷非小细胞肺癌(NSCLC)裸小鼠模型化疗后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行性。方法用^99Tc^m直接标记His10-Annexin Ⅴ。荷H460 NSCLC肿瘤裸小鼠模型20只,按体表面积以100mg/m^2剂量紫杉醇化疗诱导,分成未治疗(对照)、化疗诱导后24,48,72h共4组.^99Tc^m-His10-AnnexinⅤ显像探测化疗前后肿瘤组织细胞凋亡,计算肿瘤/对侧正常肌肉组织放射性比值(T/NT),测定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以^99Tc^m-IgG显像为对照,确定肿瘤的非特异性摄取。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肿瘤组织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光学显微镜HE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测定凋亡指数。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Pearson)。结果”^99Tc^m -His10-Annexin Ⅴ放化纯为(98.01±1.67)%。注射^99Tc^m- His10-Annexin Ⅴ后2h即可得到清晰图像,化疗诱导组肿瘤部位可见明显的放射性浓聚,化疗后24,48,72h组的T/NT值分别为2.63±0.76,3.41±0.90,3.85±0.62;对照组T/NT值为1.42±0.19,F值分别为12.064,23.322,70.177,P均〈0.01。未治疗组肿瘤仅有少量放射性摄取,为(1.09±0.18)%ID/g,化疗后肿瘤摄取明显增加,24,48,72h肿瘤摄取分别为(2.55±0.73)、(3.60±1.09)、(3.73±0.97)%ID/g,明显高于未治疗组(F值分别为18.733,20.624,35.626,P均〈0.01)。^99Tc^m-IgG显像化疗组及对照组肿瘤均未见明显放射性浓聚。未治疗组活化Caspase-3为(3.70±0.74)%,化疗后24,48,72h分别为(23.46±2.23)%、(62.85±6.13)%、(70.44±6.09)%,3个化疗诱导组和未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54.610,459.438,591.052�
郑玉民王自正颜珏杨翔华子春方纬孟庆乐王峰
关键词:细胞凋亡
<Sup>99</Sup>Tc<Sup>m</Sup>-SytI-C2A标记化合物用于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像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Sup>99</Sup>Tc<Sup>m</Sup>-Syt I-C2A标记化合物用于对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显像剂的应用,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像剂成像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而发明。本发明<Sup>99</Su...
方纬王峰季顺东
文献传递
综合影像学评价中华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评价多排探测器螺旋CT(MD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SPECT)对中华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的显示效果。方法中华小型猪6只,接受MDCT扫描1次后,在前降支近段放置Ameroid环,当日行MDCT、MRI扫描。术后第2、27天再次行SPECT,28天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MDCT、MRI,最后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结果2只实验猪饲养中死亡,4只完成实验。病理显示3只实验猪有心内膜下梗死,1只无梗死。CAG显示3只实验猪狭窄>50%。MDCT的动脉期减低区域、MRI的首过减低区域以及SPECT的减低区域均与TTC染色显示的梗死区域一致。MDCT测得术后28天的ESV高于术前与术后当日(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RI测得EDV术后28天高于术后当日(P<0.001),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CT测得的SV、EDV均值均高于MRI(P均<0.05);二者测得的ESV与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术后当日、术后28天左心室前壁动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74,P=0.011)。结论MDCT动脉期、MRI首过灌注、SPECT显示的左心室前壁灌注减低与TTC染色梗死心肌相对应。心肌缺血后CT值减低。
唐翔吕滨赵世华唐跃吕凤英方纬陆敏杰鲁锦国陈雄彪蒋世良
关键词:心肌缺血
神经突触结合蛋白Ⅰ-C2A区重组表达及其在心脏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中的显像研究
2010年
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重组表达神经突触结合蛋白Ⅰ的C2A片段,探讨其在心肌细胞凋亡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将C2A基因连接到含有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上,转化感受态细菌BL21,异内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纯化.(2)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纯化的蛋白,通过细胞结合实验鉴定蛋白质活性.(3)采用2-亚氨基噻吩方法,进行99TcmO-4标记C2A-GST融合蛋白,标记后的蛋白质用纸层析法测定其放化纯.(4)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99Tcm-C2A-GST,1 h后用SPECT仪进行显像 显像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出心肌,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分离缺血心肌和存活心肌,测质量及其放射性计数,比较缺血心肌与正常心肌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值之间差别.采用SPSS12.0软件行统计分析,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1)成功表达的C2A-GST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104.(2)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ITC-C2A-GST具有结合凋亡细胞的功能.(3)标记后的99Tcm-C2A-GST放化纯为(98.90±0.43)%.(4)大鼠显像示缺血损伤心肌显影清晰,体外测定缺血心肌摄取99Tcm-C2A-GST为(2.41±0.32)%ID/g,对照组99Tcm-C2A-GST-N-羟基琥珀酰亚胺(C2A-GST-NHS)的摄取为(0.82±0.24)%ID/g,两者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P<0.01).结论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重组神经突触膜蛋白Ⅰ的C2A区域,重组后其具有监测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中的心肌凋亡的作用.
孙康云周俊东沈飞方纬吴锦昌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放射性核素显像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