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晶

作品数:45 被引量:615H指数:18
供职机构: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数据挖掘
  • 10篇穴位
  • 8篇头痛
  • 7篇偏头痛
  • 6篇治疗偏头痛
  • 5篇耳针
  • 5篇放血
  • 5篇META分析
  • 4篇针刺
  • 4篇灸法
  • 4篇刺络
  • 4篇刺络放血
  • 3篇电针
  • 3篇穴位埋线
  • 3篇有效性
  • 3篇针灸
  • 3篇镇痛
  • 3篇镇痛效应
  • 3篇透穴
  • 3篇中医

机构

  • 37篇河北医科大学
  • 17篇河北中医学院
  • 4篇河北大学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省中医院
  • 2篇邢台市眼科医...
  • 2篇北京市朝阳区...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 1篇邢台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省保定市...

作者

  • 45篇石晶
  • 34篇贾春生
  • 25篇李晓峰
  • 21篇王建岭
  • 18篇张莘
  • 18篇张选平
  • 14篇孙彦辉
  • 13篇杜玉茱
  • 11篇徐晶
  • 10篇马小顺
  • 9篇朱学亮
  • 9篇李伯英
  • 6篇丁树荣
  • 6篇冯欣欣
  • 6篇李俊蕾
  • 6篇杨青青
  • 5篇鲍娜
  • 5篇王琼
  • 4篇许晓康
  • 4篇刘二军

传媒

  • 14篇针刺研究
  • 7篇中国针灸
  • 6篇World ...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医杂志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199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方法:电子检索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Ovid数据库、Science Direct数据库、Socolar数据库、Sci Finder(美国化学文摘)及FMJS(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有关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文献,按拟定标准对原始文献进行筛选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11项,包含病例826例,其中仅3项为高质量研究,另8项均为低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刺络放血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结果 OR合并=6.23,其95%CI为(4.03,9.63),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8.24,P<0.00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刺络放血组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分析所得漏斗图对称度欠佳,提示Meta分析结果存在偏倚的可能。结论:Meta分析的结果为刺络放血疗法在偏头痛治疗中的优势提供证据,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普遍不高以及偏倚等因素,尚待临床更多大样本、高质量、方法学规范化的随机对照研究的实施,以期经过系统评价后作为可靠证据指导偏头痛的治疗。
杜玉茱贾春生石晶刘新张晓旭王建岭孙彦辉李晓峰张选平张莘岗卫娟
关键词:偏头痛刺络放血META分析
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呃逆的系统评价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对收集的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呃逆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总结及提炼,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系统评价分析,得出结论,以更好的为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决策提供证据。方法使用计算机全面检索相关文献,按照拟定的标准筛选、总结及提炼文献信息,并按照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研究质量评估,并采用Review manager5.1软件统计测量指标。结果 Meta分析纳入17个研究,异质性检验χ2=25.28,P=0.06,具有临床及统计学意义上的同质性,可用固定模型技能型分析。穴位注射组与对照组比较,合并OR=0.17,95%可信区间为(0.11,0.25),整体效果检验z=8.78,P<0.00001,差异极具有显著性,穴位注射疗法对呃逆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但纳入的论文均为低质量论文,存在发表性偏倚,影响结果的真实可靠性。结论纳入Meta分析的论文的质量研究指数偏低且存在潜在发表性偏倚,但是低级证据并不代表无临床实用性,只是其内在真实性可能较低。现有证据表明穴位注射疗法对于呃逆确实有效,施加的干预措施有利于疾病的改善。
许晓康贾春生王建岭石晶
关键词:穴位注射水针呃逆循证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穴位注射疗法效应特点研究被引量:55
2012年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穴位注射临床运用中潜在的规律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以穴位注射现代期刊论文、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为基础,设计建立数据库,规范录入信息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穴位注射临床运用所治疗的病种、科属、药物选择、穴位选择、临床疗效等进行交叉关联设计,进行穴位注射治疗疾病的规律和特点总结。结果:穴位注射疗法在内科疾病治疗中出现频次最高,其次为外科疾病,相对于其它疾病,呃逆和腰腿痛出现频次最高。穴位注射治疗时平均每个疾病选用4个穴位,2种药物,而且穴位选择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较多,药物选择以单、复方西药较多。疗效分析显示,穴位注射治疗各种疾病,总有效率均达到93%以上。结论:穴位注射疗法在内科和外科疾病的应用中优势比较明显,在内科疾病呃逆和外科疾病腰腿痛的治疗中应用最多。穴位注射疗法在临床治疗时选穴精简,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为主,注射用药精当,以单方西药制剂和复方西药制剂为主。各科疾病的穴位注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许晓康贾春生王建岭石晶覃亮张莘张选平
关键词:穴位注射水针临床适应症数据挖掘
中医统计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
2005年
石晶高永刚
关键词:教学方法
艾灸治疗术后尿潴留有效性的Meta分析(英文)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艾灸治疗尿潴留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报告进行质量评价,为临床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英文文献数据库Sciencedirect。年限为1990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日在排除无关、重复及非随机对照试验后,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穴位艾灸治疗尿潴留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Jadad评分量表对符合入选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用专用软件RevMan 5.2版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穴位艾灸治疗尿潴留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纳入的19篇文献同质性较好,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效应量OR=6.95,95%CI(5.1 2,9.44),合并效应量检验Z=12.43,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穴位艾灸组可能优于对照组,可认为穴位艾灸治疗尿潴留疗效较好、漏斗图显示研究对象分布较为对称,可认为该研究的偏倚较小。结论:穴位艾灸治疗尿潴留有一定优势。但纳入研究的样本含量少、文献质量较低,有待补充一些大样本、高质量。
檀占娜朱学亮李伯英王建岭孙彦辉李晓峰张选平张莘徐晶杜玉茱石晶贾春生
关键词:穴位艾灸有效性META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临床应用特点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临床运用中的规律与特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毫针针刺补泻手法数据库,对60多年来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临床应用中的规律和特点。结果: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临床各科应用广泛,在内科中应用频次最高,其次为外科,相对于其它疾病,中风、中风后遗症应用频次最高;不同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中以捻转补泻和提插补泻应用广泛,其中捻转泻法和捻转补法应用频次最高;穴位选择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为主;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留针时间在30~45min时有效率高于其它留针时间;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针刺临床各科的疗效显著,尤以皮肤科和外科最为突出。结论: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科、外科中应用优势明显,多使用捻转补泻和提插补泻手法,在临床各科疗效显著。
李俊蕾贾春生王建岭杨青青冯欣欣檀占娜李伯英朱学亮石晶孙彦辉徐晶李晓峰张选平张莘杜玉茱鲍娜王琼
关键词:针刺疗法数据挖掘临床病证
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痤疮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的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万方数据库中有关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的文献资料,按拟定标准对原始文献进行筛选后,应用jadad评分量表对符合入选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18项,包含病例16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刺络放血组与非刺络放血组比较,有效率结果 OR合并=6.38,其95%CI为(4.22,9.66),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刺络放血组治疗痤疮的疗效优于非刺络放血组。结论:目前证据表明,刺络放血疗法在痤疮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纳入分析的研究质量普遍不高以及潜在的发表偏倚等因素,尚待更多大样本、高质量、方法学规范化的随机对照研究,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杜玉茱贾春生石晶王建岭孙彦辉李晓峰张选平张莘刘新张晓旭岗卫娟
关键词:刺络放血痤疮粉刺META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灸法和火针疗法临床应用病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探讨灸法和火针疗法在临床应用病种的特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分别建立灸法和火针疗法期刊文献数据库,针对近60年来与灸法和火针疗法相关的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统计灸法和火针疗法于各科应用率、临床应用病种频次,筛选各科属具有临床应用差异性的病种,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各科属应用病种及临床应用的优势。结果:1灸法以内科、外科应用率最高,分别为43.6%、28.1%;火针以外科、皮肤科应用率最高,分别为53.7%、23.8%。2通过对两种疗法在临床应用病种上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在妇科临床应用病种中,治疗涉及灸法的26个病种中20个火针疗法未涉及;在儿科病种中,涉及灸法治疗的22个病种中20个火针疗法未涉及,可见妇科、儿科两种疗法在病种的临床应用上差异较其他4个科属显著。3灸法和火针疗法在各科属具有临床应用差异的病种中,仅灸法涉及到的病种,内科为不寐、痞满、虚劳;外科为脉痹、落枕、疝气;皮肤科为瘾疹、皮痹、皮肤癌;妇科为胎位不正、不孕、经闭;儿科为小儿腹泻、小儿食积、小儿腹痛;五官科为睑废、视物不清、燥证。仅火针疗法涉及到的病种,内科为麻木、冷症、急性肾绞痛;外科为脂瘤、软组织损伤、皮肤乳头状瘤;皮肤科为腋臭、雀斑、丹毒;妇科为子宫肌瘤;儿科为婴幼儿脐息肉;五官科为耳郭假性囊肿、聚星障、痰包。结论:灸法在内科和外科应用较多,火针疗法在外科和皮肤科应用较多,且在妇科和儿科的临床应用中,灸法的应用较火针更加广泛。灸法和火针疗法在各科属具有临床应用差异的病种中,灸法更多应用于以虚证为常见临床表现的病种,火针多应用于局部症状较明显的病种。
李伯英贾春生王建岭檀占娜朱学亮石晶孙彦辉李晓峰张选平张莘徐晶
关键词:灸法火针疗法数据挖掘
耳穴透穴埋针法治疗偏头痛46例被引量:5
2009年
贾春生郑丽娅石晶马小顺李晓峰李文丽
关键词:偏头痛埋针法透穴耳穴多发病
基于数据挖掘的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临床应用特点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的临床应用规律与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毫针文献数据库,对60多年来与毫针补泻相关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的效应特异性规律。结果:1从研究的病种看出,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科的应用频次最高,其次是外科、妇科、五官科、皮肤科、儿科;相对于其他疾病,腰腿痛出现频次较高。2烧山火手法的临床应用病种最多、频次最高,其次是透天凉、龙虎交战、阳中隐阴、阴中隐阳。3在临床各科疗效中儿科痊愈率最高,其次是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科、妇科。4烧山火手法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足三里,其次是三阴交;透天凉手法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足三里,其次是曲池;龙虎交战手法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环跳。结论:复式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科中的应用频次较高,腰腿痛是应用最多的病种,对于儿科疾病的治愈率最高。各种复式针刺补泻手法中,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多用于足三里穴,龙虎交战手法多用于环跳穴。
杨青青贾春生王建岭李俊蕾冯欣欣檀占娜李伯英朱学亮石晶孙彦辉李晓峰徐晶张选平张莘杜玉茱鲍娜王琼
关键词:数据挖掘临床病证穴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