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守华

作品数:86 被引量:3,325H指数:2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商学院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4篇经济管理
  • 10篇文化科学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城市
  • 13篇企业
  • 13篇集群
  • 11篇长三角
  • 7篇产业集群
  • 6篇实证
  • 6篇绩效
  • 5篇制造业
  • 5篇区域经济
  • 5篇经济增长
  • 5篇竞争优势
  • 5篇城市群
  • 4篇政府
  • 4篇中国城
  • 4篇实证研究
  • 4篇内生增长
  • 4篇内生增长理论
  • 4篇企业集群
  • 4篇区位
  • 4篇区域创新能力

机构

  • 58篇南京大学
  • 20篇清华大学
  • 19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上海对外经贸...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科技部
  • 1篇六安职业技术...
  • 1篇江苏省科学技...
  • 1篇北京机械工业...

作者

  • 86篇魏守华
  • 19篇吴贵生
  • 5篇刘小静
  • 5篇姜宁
  • 5篇邵东涛
  • 5篇徐建国
  • 5篇汤丹宁
  • 4篇吕新雷
  • 4篇禚金吉
  • 3篇王宇
  • 3篇王缉慈
  • 2篇石碧华
  • 2篇从海燕
  • 2篇唐方成
  • 2篇周斌
  • 2篇李显君
  • 2篇张来军
  • 2篇韩晨霞
  • 2篇何嫄
  • 2篇顾佳佳

传媒

  • 6篇中国工业经济
  • 3篇现代经济探讨
  • 3篇经济经纬
  • 3篇科学学研究
  • 3篇中国软科学
  • 3篇研究与发展管...
  • 2篇中国科技论坛
  • 2篇经济理论与经...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商业经济与管...
  • 2篇财经研究
  • 2篇上海经济研究
  • 2篇技术经济
  • 2篇现代城市研究
  • 2篇产业经济研究
  • 2篇南京邮电大学...
  • 2篇阅江学刊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商业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特点及策略研究被引量:179
2002年
从意大利的中北部地区、美国的加州到中国的浙江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模式,表现出巨大的经济活力。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由于地理接近性和产业专业化的特性,在间接融资方面具有不同于一般单个游离中小企业的特点:增加信息对称性、减少交易成本、高收益与低风险。此外,本文论证了在银企之间重复的动态博弈中,可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因而利用企业的信用,有助于银行扩展信用贷款,解决集群内中小企业信贷中担保不足的重大难题。最后,本文在总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常用对策后,提出三条存量优化策略:(1)加强商业银行的产业研究功能;(2)区域性试行契约型主办银行制度;(3)增加信用贷款的力度,进一步解决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问题。
魏守华刘光海邵东涛
关键词:产业集群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道德风险交易成本信用贷款
区域科技浅论被引量:24
2004年
长期以来,国家科技发展偏重于领域科技,而相对忽视区域科技。为此,文章首先对区域科技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区域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接着分析了发展区域科技的必要性以及典型的发展模式;最后,指出了发展区域科技的现实意义。
吴贵生魏守华徐建国李显君
地铁和多中心结构如何影响中国大城市的人口增长?被引量:2
2022年
以开通地铁的城市为样本,探讨地铁建设对中国大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铁建设有利于城市人口规模提升。进一步,基于城市内部圈层划分,设计两个城市多中心结构指标,并分别将其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地铁建设会推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向多中心结构演进,进而促进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
魏守华黄和吴海峰
关键词:地铁建设多中心城市
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以及策略研究——以嵊州领带产业为例被引量:44
2002年
浙江许多以中小企业集群的块状经济模式表现出巨大的经济活力 ,但是又存在着部分过度竞争 ,甚至是恶性价格竞争的问题 ,造成区内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本文通过对嵊州领带产业集群具体分析 ,研究其市场竞争的具体特征以及原因 ,针对出现的问题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魏守华
关键词:产业集群领带产业中小企业
内生创新努力、本土技术溢出与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被引量:85
2009年
基于新增长理论的内生创新努力,分产业维和区域维运用1997—2006年面板数据,本文重点分析了本土技术溢出对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从中发现:从产业维角度看,长三角产业专业化集聚环境下的本土技术溢出效应呈弱的负外部性;从区域维角度看,作为创新极的上海对江(苏)浙(江)具有正的技术溢出效应,浙江能从上海和江苏的技术溢出中受益,而江苏受益于上海的同时也承受来自浙江的负外部性作用。
魏守华姜宁吴贵生
关键词: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
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兼评我国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被引量:246
2010年
基于Furman等(2002)的国家创新能力分析框架,本文运用1998-200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创新能力不仅受R&D活动规模等创新基础条件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区域创新效率影响,创新效率依赖于区域特定的因素,包括产业集群环境、产学研联系的质量、对区外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结果还发现:我国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明显且呈扩大化趋势,这是区域间投入规模与创新效率综合作用的结果;创新能力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TFP)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地区经济差距。
魏守华吴贵生吕新雷
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内生增长理论区域经济差距
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兼评近期中国创新能力演变的特征
国家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国家中长期连续推出创新性技术的能力,它取决于创新基础设施、产业集群的创新环境、科技与产业部门联系的质量、国际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的创新产出指标取得了近乎指数型增长的成就,但...
魏守华
关键词:国家创新能力内生增长理论产业集群国家创新体系
文献传递
后发国家企业实现新兴产业赶超的时机选择研究——基于GVC视角下的技术创新A-U模型被引量:9
2014年
本文以全球价值链(GVC)为视角,基于技术演化的A-U模型和后发优势理论,通过理论研究、数理模型以及实证数据的分析,探讨了后发国家企业在新兴技术演化不同阶段赶超新兴产业所面临的优劣势,研究了后发国家企业进入新兴产业实施赶超的最佳时机。研究指出,技术赶超实力较强的后发国家优势企业可以选择新兴产业演化的不稳定阶段进入新兴产业,并通过开放创新能力的培育,积累技术赶超能力,以在过渡阶段实现赶超。而赶超能力较弱的企业应把握新兴产业演化过渡阶段的机会窗口,强化对技术的学习和吸收,集中资源突破关键技术,以在稳定阶段实现赶超。
黄永春魏守华
关键词:GVC后发国家新兴产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与产业特征匹配性初探被引量:13
2007年
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笔者对农业产业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作了"技术-市场"两维度划分,并对比分析了山东省莱州、寿光两市的成功农业发展案例。结果显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选择与当地农业产业的结构特征密切相关;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与产业特征相匹配能提高产业发展效率。
涂俊魏守华吴贵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地方产业集群创新机制与实证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探讨微观区域产业高度专业化,但又缺乏科技资源的地方产业集群创新机制与创新模式。重点分析存在产业共性技术需求的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特点、机制,以及创新体系建设的要点;并以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为例。认为行业技术创新中心是地方产业集群创新建设的核心。
魏守华吴贵生
关键词:地方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