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建勋

作品数:65 被引量:308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7篇成像
  • 34篇磁共振
  • 26篇磁共振成像
  • 10篇扩散
  • 10篇病理
  • 7篇坐骨
  • 7篇坐骨神经
  • 7篇扩散加权
  • 6篇血管
  • 6篇影像
  • 6篇磁共振扩散
  • 5篇肾脏
  • 5篇加权成像
  • 5篇X线
  • 5篇MRI
  • 4篇动物
  • 4篇张量成像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素
  • 4篇淋巴

机构

  • 45篇广州医学院第...
  • 17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东莞市人民医...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江门市五邑中...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市红十字...
  • 1篇粤北人民医院
  • 1篇惠州中心人民...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广州市脑科医...

作者

  • 62篇何建勋
  • 51篇李新春
  • 27篇孙翀鹏
  • 24篇伍筱梅
  • 20篇钟志伟
  • 10篇曾庆思
  • 10篇邓宇
  • 8篇万齐
  • 8篇陈妙玲
  • 8篇陈镜聪
  • 8篇关照坤
  • 7篇俞家熙
  • 6篇邹乔
  • 5篇陈小燕
  • 5篇温彦丽
  • 4篇赵康艳
  • 4篇张晓薇
  • 4篇宋玉全
  • 3篇朱巧洪
  • 3篇黄晓淳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中华生物医学...
  • 4篇放射学实践
  • 4篇广州医学院学...
  • 4篇实用医学影像...
  • 4篇中国CT和M...
  • 3篇现代临床医学...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现代医院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去神经骨骼肌退变的T2弛豫时间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T2弛豫时间(T2值)测定在不同时间段去神经骨骼肌退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3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七组,每组5只,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去神经支配腓肠肌实验模型,于模型制成后1、24、48 h,1、2、4、6周不同时间段行双侧下肢MR扫描,测量不同时间段腓肠肌的T2值,扫描后分别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去神经肌肉1及24 h各扫描序列上信号均无异常,去神经侧腓肠肌1~24 h的 T2值:(31.76±1.23)ms,假手术侧T2值为:(30.65±1.05) ms,T2值与假手术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F=3.884,P〉0.05).48 h后T2图上可显示去神经支配腓肠肌信号轻度增高,T2值为 (40.75±1.02) ms;1~2周时肌肉T2值继续升高,6周达高峰(57.04±1.79) ms,T2值时间曲线呈缓慢上升型.假手术侧T2值与48 h的T2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异(F=346.903,P〈0.01);T2值增加与病理上出现肌肉水肿、变性,肌细胞间毛细血管增多,扩张相一致.结论 损伤后48 h的T2值测定可早期发现去神经肌肉的异常改变,明显早于肌肉萎缩的形态学改变,T2值随着去神经骨骼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T2值时间曲线可客观反应去神经后肌肉的退变,可作为检侧去神经肌肉异常的敏感、可靠指标.
胡文清李新春陈妙玲孙翀鹏何建勋吴玉新郑晓涛
关键词:去神经支配骨骼磁共振成像肌松弛
磁共振自由呼吸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自由呼吸状态下运用超快速平衡式梯度回波序列(sBTFE/3D/NAVI)进行磁共振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的可靠性。方法20例健康志愿者运用sBTFE/3D/NAVI,结合呼吸导航技术,自由呼吸状态下对左右冠状动脉分别扫描,经MIP后处理获得冠状动脉图像。观察冠状动脉的显示率,测量各冠状动脉的显示长度及心肌,冠脉的信号强度及信噪比。结果20例受检者均完成检查,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全部显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显示良好18例(90%)。冠状动脉图像的信噪比为37.35±6.32,心肌组织的信噪比为20.03±7.2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由呼吸sBTFE/3D/NAVI冠脉成像方法显示成功率高,图像信噪比好,可作为不能屏气患者心脏冠脉检查的一种无创性手段。
何建勋李新春孙翀鹏钟志伟陈淑清
关键词: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MIP
直接数字X线摄影与传统高千伏胸部摄影对比分析被引量:81
2003年
目的 评价直接数字X线摄影术 (DR)在胸部的应用。方法 抽取我院DR胸部影像和传统高kV胸片各 10 0 0例 ,由 3位放射学医师对影像进行分析 ,分别统计甲、乙、丙及废片率 ,同时对胸部的细微结构显示率进行评价。结果  (1)DR影像 :甲片率 5 0 6% ,乙片率 3 8 5 % ,丙片率 10 9% ,废片率 0 %。 (2 )传统高kV胸片 :甲片率 41 1% ,乙片率 44 1% ,丙片率 13 3 % ,废片率 1 5 %。 (3 )肺内的细微结构显示率 :DR影像为 10 0 0 % ,传统高kV胸片为 78 6%。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968 6,P <0 0 0 1)。结论 DR胸部影像的诊断图像质量好于传统高kV胸片。DR系统操作简单 ,成像快捷 。
曾庆思岑人丽陈苓何建勋林翰菲
关键词:X线放射摄影术胸部
卵巢泡膜细胞瘤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卵泡膜细胞瘤MRI表现,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卵泡膜细胞瘤MRI表现,14例术前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检查,并结合病理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为边界清晰的单发肿块,实性肿...
李新春孙翀鹏何建勋郑晓涛陈淮
关键词:卵泡膜细胞瘤MRI诊断病理特点
卵巢泡膜细胞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卵泡膜细胞瘤MRI表现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并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卵泡膜细胞瘤MRI表现,并与病理相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为边界清晰的单发肿块,其中,实性肿块伴囊变9例,囊实性4例,实性1例;12例为圆形或卵圆形,2例为分叶状。肿瘤直径2.1~20 cm,平均9.8 cm;T1WI上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主要为等信号夹杂少量高信号9例,高信号为主5例;信号不均匀13例,均匀1例;9例瘤内见斑片状坏死、囊变区,4例囊性肿块内见较多实性软组织影,1例为实性均质肿块;13例轻度强化,1例囊实病变实性部分明显强化与周围血管一致。1例伴发子宫内膜轻度增厚,1例见大量盆腔及腹腔积液。病理证实13例为良性,1例为恶性。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卵泡膜细胞瘤的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陈妙玲李新春陈镜聪何建勋孙羽中鹏郑晓涛钟志伟
关键词:卵泡膜细胞瘤MRI病理
正常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测正常微量白蛋白尿(MAU)的2型糖尿病患者肾实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改变,评估其在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0年8月至12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陈小燕肖文霞李新春伍筱梅谭愈昱何建勋黄晓淳
3.0T MRI胸椎扫描中联合线圈单元开放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的联合线圈单元开放方法在3.0T MRI胸椎扫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筛选最佳扫描方案。方法:应用3.0T MR机联合线圈(NV线圈及SPINE线圈)对20例患者行胸椎扫描,分别获得不同线圈单元开放的T1WI压脂增强(SPIR)序列图像,测量图像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CNR),比较其图像质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20例中使用NV线圈开放NPC单元结合SPINE线圈开放ABC单元(即NPC-ABC,A组)图像的SNR-Ⅰ(上段胸椎)及CNR-Ⅰ均高于使用NV线圈开放PC单元结合SPINE线圈开放ABCD单元(即PC-ABCD,B组),SNR-Ⅰ分别为70.11±5.38和16.37±4.76(P<0.05),CNR-Ⅰ分别为15.11±4.62和7.90±4.4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PC-ABC与PC-ABCD的SNR-Ⅱ(即中段胸椎)及NPC-ABC与PC-ABCD的SNR-Ⅲ(即下段胸椎)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序列上段胸椎图像的主观评分为3.6±0.4,B组为2.7±0.5。结论:使用NV线圈开放NPC单元结合SPINE线圈开放ABC单元得出的上段胸椎图像质量最好,可作为常规扫描方案。
俞家熙李新春何建勋孙翀鹏钟志伟周润婷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线圈胸椎信噪比
宫颈癌的MRI表现与分期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MRI在宫颈癌诊断与术前分期中的价值,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及MRI资料的宫颈癌患者,重点观察原发肿瘤的大小、位置、信号特点及盆腔侵犯,对50例手术患者比较MR分期、临床分期及手术病理分期。检查方法平扫为SET1WI和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T2WI/SPIR及增强扫描T1WI成像。结果除1例IA期宫颈癌外,71例宫颈癌全部被MRI显示,T1WI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与宫颈基质、子宫内膜及宫旁脂肪有良好的对比,GD-DTPA增强后T1WI轻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对宫颈癌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6%,临床分期诊断准确率为64%(χ2=6.453,P<0.05)。50例宫颈癌MRI测量的大小为1.94±1.15,手术病理标本测量为1.94±1.11,两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能准确显示宫颈癌瘤灶大小及侵犯范围,对于发现宫旁侵犯方面明显优于临床,可作为中晚期宫颈癌常规的检查方法,但MRI对IA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有限,必须结合临床资料与宫颈刮片综合判断。
李新春商健彪伍筱梅曾庆思孙翀鹏何建勋钟志伟陈振松
关键词:子宫颈癌磁共振成像
育龄妇女不同月经周期子宫内膜MRS初步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不同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单体素磁共振波谱的特征及代谢水平。方法:30例20~45岁女性健康志愿者,月经周期规律,临床及B超检查无子宫内膜疾病。按照月经周期分为分泌期子宫内膜组(A组)和增殖期子宫内膜组(B组)两组,分别行常规盆腔MRI扫描及子宫内膜单体素MRS扫描,观察增值期和分泌期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和乳酸(lactate,Lac),脂质(lipin,Lip)峰的情况。结果:30例志愿者28例完成检查,分泌期及增殖期子宫内膜均有Cho峰(28/28,100%);分泌期子宫内膜的Cho峰较高,均数约67.08±10.25增殖期子宫内膜的Cho峰相对减低,均数约48.69±7.35,两者之间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7例分泌期子宫内膜可见Cr峰,3例见Lac峰,所有的志愿者均未见Lip峰的情况。结论:Cho是女性子宫内膜的正常峰,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与子宫内膜细胞增殖与调亡的趋势相一致。
李新春何建勋孙翀鹏关照坤陈淑清伍筱梅曾庆思
关键词:子宫内膜磁共振波谱学月经周期
肺孤立性实性病变的MRI扩散成像与MSCT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将肺孤立性实性病变的MRI扩散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与MSCT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肺孤立性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胸部CT发现肺孤立性病变的患者38例,周围型肺癌组30例,感染性肉芽肿组8例,均经过病理或临床资料证实。所有病人术前或治疗前1周内均进行磁共振常规及DWI扫描,b值为0、600 s/mm2,测量病灶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获得ADC诊断的最佳阈值,并对CT及MRI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CT诊断正确33例(86.84%);30例周围型肺癌的ADC值为(1.15±0.13)×10-3mm2/s,8例感染性肉芽肿的ADC值为1.45×10-3±0.20mm2/s。b值为600s/mm2时ADC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17,鉴别周围型肺癌及肉芽肿最佳ADC阈值为1.35×10-3mm2/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7%和75.0%。ADC值诊断准确30例(78.95%),ADC结合MRI平扫诊断准确32例(84.21%),CT与MR两者之间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值>0.05)。结论 ADC值结合MRI平扫能对肺周围型肺癌及感染性肉芽肿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作为肺部孤立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有效补充手段。
俞家熙雷永霞彭亚辉万齐邹乔孙翀鹏何建勋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周围型肺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