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岩

作品数:15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建筑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隧洞
  • 3篇高温
  • 2篇砂浆
  • 2篇水工
  • 1篇地基
  • 1篇地温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隧洞
  • 1篇岩石力学
  • 1篇岩体
  • 1篇岩体强度
  • 1篇引水
  • 1篇引水隧洞
  • 1篇应力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粘结剂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正交试验法
  • 1篇韧性

机构

  • 10篇西安理工大学
  • 8篇西安科技大学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新疆水利水电...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14篇张岩
  • 6篇李宁
  • 3篇张浩博
  • 2篇刘乃飞
  • 2篇万琼
  • 2篇王娜
  • 2篇禹亮
  • 2篇张新艳
  • 1篇冉建西
  • 1篇彭党聪
  • 1篇杨杰
  • 1篇徐彬
  • 1篇姚显春
  • 1篇胡德秀
  • 1篇张新艳
  • 1篇陈莉静
  • 1篇于海鸣
  • 1篇马保成
  • 1篇吕园
  • 1篇李国锋

传媒

  • 2篇新型建筑材料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微特电机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混凝土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新西部(中旬...
  • 1篇环境保护前沿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因素对高温隧洞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研究洞室围岩温度场扰动对洞室地层热力学平衡和围岩热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为隧洞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建立地下隧洞几何模型和洞内环境热力学模型,针对新疆某高温隧洞,根据实测洞内环境温度及围岩温度,应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不同施工工况下围岩的温度场变化进行模拟,深入研究温度场下隧洞的埋深、围岩类别(Ⅲ、Ⅳ1和Ⅳ2类)等不同状况对隧洞围岩稳定性的扰动规律。【结果】大量系统的数值试验表明,在影响高温隧洞围岩稳定性的各因素中,温度和围岩类别是影响围岩温度应力的2个主要因素。初始温度场的温度越高或温度差越大、围岩类别越好,围岩的温度应力越大;洞室埋深的增大对围岩二次应力场及围岩位移场均有显著影响。【结论】得到了温度、温差、围岩类别、埋深对高温隧洞稳定性的量化影响规律,对于高温隧洞问题,可参考上述规律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综合分析。
张岩李宁
关键词:地下隧洞温度场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
基于表面能理论的改性沥青与集料黏附性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是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定量分析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采用表面自由能理论与改进水煮法分别进行评价。首先采用接触角测量试验测定了25℃条件下沥青、改性沥青、老化沥青与花岗岩、石灰岩、辉绿岩的表面能参数,并计算出不同沥青-集料系统的黏附功与剥落功,以黏附功与剥落功的绝对比值ER作为黏附性评价指标。同时以通过改进水煮法得出的沥青质量损失率F作为定量指标,对表面能理论试验结果加以验证。结果表明:掺入改性剂的90A沥青表面能减小了2.5%~6.2%,改性后的沥青-集料系统水稳定指标ER增加了1.9%~7.8%,黏附性增强,其中掺抗剥落剂的改善效果最好,沥青老化后ER值减小了4.3%~9.2%,黏附性减小。同类型沥青与不同种类集料的黏附性排序为沥青-石灰岩>沥青-辉绿岩>沥青-花岗岩,同种类集料与不同类型沥青的黏附性排序为90PA>90HC>90C≈90H>90A。通过延长水煮时间的改进水煮法得到的黏附性等级差异明显,其结果与表面能评价结果相同。评价指标ER与质量损失率F呈线性负相关,验证了表面能评价体系的可靠性。
李昇张岩焦凯
关键词:沥青表面自由能
防水砂浆粘结剂用于改善古城墙砖耐久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古城墙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凝结着人类科技和文化艺术的成果,保留了历史和传统的文化。针对西安市古城墙砖上部的剥蚀和下部的侵蚀,结合JL-FS防水砂浆粘结剂开展了试验研究。找到了一种防护效果好,且便于大规模施工的防护材料。
张岩张浩博荆树猛陈亮金志鹏
关键词:剥蚀防水砂浆粘结剂耐久性
基于TMS320F2812的双通道高精度伺服系统被引量:1
2009年
设计了一套双通道高精度伺服系统。系统以TMS320F2812为控制核心,采用旋转变压器作为位置检测单元,伺服电机为无槽无刷直流电动机,运用电压空间矢量调制技术实现控制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平稳,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达到了双通道高精度控制的目的。
禹亮张岩陈振华刘明杰杨桂芳
关键词:双通道TMS320F2812伺服系统
软弱围岩隧洞位移和应力释放规律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软弱围岩强度低、自稳能力差,在隧洞施工中易引起不同程度的塌方,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研究及时支护情况下软岩隧洞围岩的位移和应力释放规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采用三维数值方法系统研究了隧洞开挖过程中的位移变化规律,并结合二维数值分析方案研究了围岩应力释放系数随工作面推进的关系。研究表明:(1)埋深、洞径和洞型等对拱顶位移释放系数影响较小,而岩性对其影响显著;(2)拱顶位移释放随应力释放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且岩性越差达到相同位移释放率时所需的应力释放率也越大;(3)研究断面前后一倍洞径是围岩应力调整的主要阶段,且应力释放率随岩性的弱化而增强;(4)初期支护对岩性较差的隧洞效果更明显。
刘乃飞李宁郭晓刚冉建西张岩
关键词:软岩隧洞
温度应力对裂隙岩体强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从断裂力学理论出发,定量分析高于常温的温度场中温度应力作用对含有单条裂隙、单组裂隙以及多组裂隙岩体强度的影响规律。由理论角度,从弹性力学着手,采用解析的方法以等效荷载法,利用叠加原理,将代表性体积单元中单条裂隙温度应力的表达式叠加到代表性体积单元的单条裂隙的结构荷载中,推导岩体裂尖处在一定温度应力作用下断续裂隙介质的细观断裂强度表达式,简便有效地将细观尺度如裂隙长度、方向等与宏观条件如温度、强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善现阶段研究对于裂隙岩体强度表达形式的不足,引出一个能够全面展示宏、细观层面及考虑温度影响因素,综合表达裂隙岩体强度稳定性的探索新思路。最后通过相关试验结果,验证所建立的公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张岩李宁于海鸣徐彬
关键词:岩石力学温度裂隙
WSP聚合物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在相同工作条件下,通过试验研究了新一代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WSP)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掺加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以及掺加聚丙烯纤维的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劈拉强度、弯曲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结果表明:WSP具有高效减水作用;WSP聚合物改性混凝土在保证抗压强度的同时,抗折强度有所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良好,大大改善了混凝土的脆性特征;SEM照片分析显示,将WSP加入混凝土基体后,在早期生成纤维状物质,能够从根本上对混凝土进行改性。
张岩张浩博禹亮孙有聚
关键词:韧性减水作用微观结构
高地温隧洞砂浆强度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针对高地温隧洞的喷层受力特点,考虑到纤维对水泥基材料的改性作用,开展不同温度条件下室内砂浆试件的抗折强度试验。设计1组素砂浆试件和3组不同的纤维砂浆试件,成型后分别在25、45、60、80、90、100℃下养护,测试得到各类砂浆强度随温度及龄期的变化规律,并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砂浆的抗折强度整体高于素砂浆;高温养护下各类纤维砂浆早期强度提高较快,后期增长缓慢,与常温相比抗折强度整体下降。纤维的掺入对于高温养护降低砂浆的后期强度而言起到相应的改善作用。
张岩李宁
关键词:高温养护抗折强度
不同石粉参数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2023年
为研究不同石粉参数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法开展了石粉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并通过SEM和MIP试验对石粉影响下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进行测试分析,最后基于BP神经网络对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进行预测分析和变参数扩展分析。结果表明:石粉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影响最大,其次是石粉岩性,石粉细度影响最小。混凝土强度随石粉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掺量为1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较基准组提高了18.21%,抗折强度提高了17.91%;3种石粉混凝土强度的大小依次为凝灰岩粉>石灰石粉>红砂岩粉;随着石粉细度的增加强度逐渐增大。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的石粉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2.33%,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变参数扩展分析,得到预测值与试验结果的变化规律一致。
张岩刘嘉昊吕园李志豪张燕楠李昇陈撰文
关键词:混凝土正交试验法SEM
温差影响下水工隧洞喷层结构的早期劈拉强度试验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新疆西昆仑山腹地的布仑口-公格尔水电站高温引水隧洞的现场实测资料表明,施工期间隧洞的混凝土喷层在高温场中,一侧接触温度较高的岩体,另一侧接触低温冷空气,处于明显的高温差环境。喷层混凝土结构在温差条件下的应力劣化程度如何,以及能否会造成喷层产生局部裂缝,成为亟待解决的工程难题。本文结合现场工程具体工况条件,研制出特定的保温加热装置,在100℃范围内对经历温度差的聚酯纤维混凝土、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以及普通喷射混凝土试件的劈拉强度进行室内试验研究。比较分析其劈拉强度受不同温度差的影响规律,初步提出喷层混凝土温差条件下的劈拉强度表达式,为高温隧洞喷层混凝土结构的后期强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张岩李宁张浩博陈莉静姚显春
关键词:水工材料劈拉强度劈拉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