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颜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学
  • 5篇艺术

主题

  • 7篇文学
  • 5篇叙事
  • 3篇电影
  • 3篇屠杀
  • 3篇大屠杀
  • 2篇电影改编
  • 2篇文学书
  • 2篇文学书写
  • 2篇南京大屠杀
  • 2篇记忆
  • 2篇改编
  • 1篇性别批评
  • 1篇叙事技巧
  • 1篇叙事伦理
  • 1篇叙事模式
  • 1篇言说
  • 1篇艺术
  • 1篇艺术风格
  • 1篇影像
  • 1篇越界

机构

  • 7篇海南大学
  • 5篇苏州大学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作者

  • 12篇章颜
  • 2篇梁建东
  • 1篇黄文凯

传媒

  • 4篇电影新作
  • 2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声屏世界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3
  • 3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粹屠犹电影中的空间叙事与国家意识被引量:1
2020年
从二战结束至今的74年中,关于犹太大屠杀在文学艺术等媒介进行了颇为全面的展示,在这个过程中,犹太人的精神创伤和文化记忆得以传续和再现。电影作为再现叙事的极佳媒介,以其对物质现实的再现,不仅记录历史,也在揭示现实。随着电影艺术与空间叙事理论的发展,纳粹屠犹电影的空间叙事已经成为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意义上的“深层结构”。犹太大屠杀题材的电影由于事件发生时的地点已经固定,所以在空间的建构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表意叙事策略上、指认纳粹罪行和凝聚民族记忆、重塑国家意识等方面达到良好效果。
章颜刘子玉
中国古典诗学的“理论旅行”——以刘若愚的《中国文学理论》为例
2012年
一当中国诗学在西方文化空间中进行传播并产生影响之后,中西方的诗学思想在潜移默化中相互影响、交汇并创造出前所未见、未闻、未及的新鲜思想。中国古典诗学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政治和经济的助力和推动下,开始获得百花齐放式的发展,呈现出了初步繁荣的景象。这对西方学者和读者来说是新之又新的事物。
章颜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理论中国诗学文化空间
紧贴“地面”的“史诗性写作”——试论刘慈欣的科幻文学观
2016年
古代社会,一个智慧超常的人可以选择"素隐行怪"的生活方式,以智者或先知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谆谆教诲,严厉斥责,告诫众人悔过自新,劝勉大家完善道德。然而,因为人的处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情形在工业革命之后就不在出现。人的本真状态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孰轻孰重,人类社会应该何去何从?诸如此类,必须成为特定历史阶段的"总问题"。科幻的历史价值就在于运用非同寻常的语言阐述作者的观念。在刘慈欣的创作实践中,
章颜
关键词:史诗性本真状态古代社会总问题主流文学现实主义文学
细节的政治——近年来海外汉学视野中的张爱玲研究
2012年
以张爱玲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在日据上海时期的写作形成了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生活与战争、宏大与细微的另类叙事潮流,尤其是张爱玲极具特色的"细节"描写,更蕴藏着特殊的人生观和政治诉求。近年来海外学者通过不同的方法和立场开展张爱玲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其中观照张爱玲以及中国现代女性写作与政治关系的特殊视角值得关注。
章颜
关键词:政治海外汉学
南京大屠杀文学叙事的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
2022年
日军侵华南京大屠杀的文学再现叙事,是对侵略者罪行的深度揭示和批判性追溯,也是对战争创伤“记忆之场”的构塑。在“后记忆”时代中关涉“历史—记忆”的框架下,探讨中日南京大屠杀记忆的差异与分歧,探究南京大屠杀文学书写如何召唤民族集体历史记忆和国家认同。南京大屠杀文学叙事应是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的协作,同时应重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合理运用叙事策略,使历史记忆升华成为文化记忆,而文化记忆的正确内化,是型塑国家认同的思想防线。
章颜
关键词:国家认同
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从跨文化的视野来探讨文学与电影在视觉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相互裹挟的今天,所呈现出的与以往不同的复杂关系;通过新材料和新方法的运用来推进对改编、文学叙事与电影叙事的差异、电影的文学批评功能、经典传承、历史反思和...
章颜
关键词:电影改编文学作品叙事技巧艺术风格
经典的建构与情感的共鸣——论《泰坦尼克号》的重映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以新近重映的《泰坦尼克号》(3D版)为案例,从经典的产生、个人与集体的悲剧共鸣、当代观众的怀旧情绪等三个方面,探讨这部电影在中国大陆热映所具有的文化意味。首先,笔者分析了导演卡梅隆是如何从布景、对话、拍摄和宣传等方面将《泰坦尼克号》制作成一部经典作品;其次,分析电影中所体现的个人悲剧与集体悲剧在观众心中是如何产生强烈的共鸣的;最后,借助对观众心理的情感变化过程的分析,探讨普遍的怀旧情绪是如何在流行的电影文化中寻找到寄托和依附的。
章颜梁建东
关键词:悲剧《泰坦尼克号》
论《塔洛》的危机美学被引量:1
2019年
万玛才旦在《塔洛》中,不仅充分展示了个人的"小写历史",而且探究了民族文化、生活叙事的深度,进而从社会和文化史的角度重新阐释了个体悲剧的多重话语构造。《塔洛》中人物多重/并在的选择冲突呈现出危机美学感,也打开中西对话视野,隐约阐释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和沟通的可能性。
章颜
关键词:美学神话
如何在现在重塑过去——兼评《纯真年代》中画与文的互文性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试图从互文理论的视角来探讨在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惯常的艺术手段的当代,电影如何利用其特有的视觉媒介去改编、重建经典的文学作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经典改编的现状、特点和可能的趋势;然后以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纯真年代》为例来分析文学与影像的文本如何在电影中构建起互文的场域,并实现了对原有改编模式的超越;最后通过对具体场景和摄影技巧的分析来阐释本文的核心观点,即影像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叙事,从而为文学经典在当代的再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梁建东章颜
关键词:《纯真年代》
南京大屠杀文学书写的叙事伦理与民族认同塑型被引量:5
2020年
作为再现叙事的重要途径,文学作品是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或对历史整体赋型,或只取横截面勾勒历史记忆的肌理。南京大屠杀题材文学书写不仅再现了民族惨痛历史,同时也是构筑民族创伤记忆的支点,更是重新指认日军侵略暴行的重要方式。再现南京大屠杀的文学叙事需要警惕泛化的“人道主义”立场、“去政治化”的虚无主义和对已有定论的侵略罪行报以“理解之同情”。历史创伤应与记忆、真相和正义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再现叙事的多元表现策略,使之成为民族认同感塑型的重要资源。
章颜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叙事伦理民族认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