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娟
- 作品数:10 被引量:70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肿瘤标志物及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效果
- 2020年
- 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CA242、CA724、CA199以及CEA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效果。方法:随机收集55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55例胃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实施肿瘤标志物CA242、CA724、CA199以及CEA检测和联合检测,比较各项指标水平,分析观察组中各项指标检测的疾病检出率与联合检测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高于对照组;联合检测Ⅰ期、Ⅱ期、Ⅲ期检出率均较单独检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CA242、CA724、CA199以及CEA联合检测可以将胃癌检出率提升,且有利于明确疾病的临床分期。
- 薛娟高磊王艳秋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胃癌
- VEGF、Ang-2在血管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在血管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9月我院病理科存档的毛细血管型血管瘤组织标本83例为毛细血管型血管瘤组,同期毛细血管畸形组织标本56例为毛细血管畸形组,同期含有正常血管的皮肤组织标本56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及RT-PCR检测VEGF、Ang-2蛋白及mRNA在毛细血管型血管瘤组、毛细血管畸形组、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VEGF、Ang-2在毛细血管型血管瘤组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VEGF、Ang-2蛋白在毛细血管型血管瘤组、毛细血管畸形组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VEGF、Ang-2蛋白在毛细血管型血管瘤组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毛细血管畸形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VEGF、Ang-2 mRNA在毛细血管型血管瘤组、毛细血管畸形组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VEGF、Ang-2 mRNA在毛细血管型血管瘤组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毛细血管畸形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VEGF、Ang-2在毛细血管型血管瘤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Ang-2在血管瘤中均呈高表达,二者相互作用可促进血管瘤增殖,其表达情况为临床诊疗血管瘤提供了新的方向。
- 薛娟薛娟高磊
- 关键词:VEGFANG-2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白酒灌胃法建立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给予UCMSCs移植或UCMSCs联合甘草酸经门静脉移植,在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处理。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细胞色素P450亚酶(CYP2B1)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动物血清AST、ALT和MDA水平分别为(210.6±26.0)U/L、(111.2±13.7)U/L和(1.6±0.1)μmo/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5±12.7)U/L、(30.8±4.5)U/L和(0.6±0.1)μmo/L,P<0.05】,而血清SOD和GPx水平分别为(141.3±6.9)U/L和(336.5±26.1)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7±16.4)U/L和(912.3±29.5)U/L,P<0.05】;细胞移植或细胞移植联合甘氨酸处理组动物血清酶学变化得到很大的改善;与对照组比,模型组肝组织CYP2B1 mRNA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和细胞移植组比,细胞移植联合甘氨酸处理组肝组织CYP2B1 mRNA水平显著增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甘草酸联合应用后,保护效果更加明显。
- 高磊曹蕾王瑞芳冯丹丹薛娟
- 关键词:酒精性肝损伤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甘草酸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回顾性资料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ADV治疗,观察组患者在ADV治疗基础上进行LAM联合治疗,观察LAM联合ADV治疗的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对患者血清IL-17水平表达的影响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BV DNA载量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V DNA载量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虽均有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的HBV DNA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其HBV DNA载量差距越来越大(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7、ALT水平比较,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17、ALT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3个月检测发现,观察组患者的IL-17、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HBeAg血清转换率发现,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两组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增加,同时观察组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M联合ADV可以有效降低HBV-DNA的载量,增加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同时降低血清内IL-17、ALT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 马晓薛娟
-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白介素17
- 血清LncRNA ANRIL水平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ANRIL(Lnc RNA ANRIL)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血清LncRNA ANRIL水平对U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3例UC患者,并选取同期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45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分析UC患者的血清LncRNA ANRIL水平与PCT和IL-17水平的关系,并比较2组人群的血清LncRNA ANRIL、PCT和IL-17水平,探索其对UC的诊断价值。结果143例UC患者的疾病程度:轻度41例、中度59例、重度43例;内镜分级:Ⅰ级38例、Ⅱ级65例、Ⅲ级40例。与对照组相比,UC组患者的血清LncRNA ANRIL、PCT和IL-17水平均升高(P<0.05);随疾病严重程度、内镜分级升高,UC组患者的血清LncRNA ANRIL、PCT和IL-17水平均逐渐升高,不同疾病严重程度和内镜分级UC患者的血清LncRNA ANRIL、PCT和IL-17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的血清LncRNA ANRIL水平与PCT和IL-17水平均呈正相关(r=0.596,P<0.001;r=0.492,P<0.001);血清LncRNA ANRIL水平诊断U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截断值为1.29,此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5%及83.4%;血清LncRNA ANRIL与PCT联合诊断UC的AUC为0.898,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8%和87.6%,诊断价值高于血清LncRNA ANRIL单独诊断(Z=2.102、P=0.036)。结论UC患者的血清Lnc RNA ANRIL水平升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联合PCT可更好地预测UC。
- 王艳秋许丽丽江涛薛娟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降钙素原
-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大鼠新生血管密度及VEGF/VEGFR通路的影响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通路及新生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HBSP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模型。HBSP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大鼠腹腔注射25μg/kg、50μg/kg、100μg/kg HBSP,阳性对照组给予灌胃辛伐他丁2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24 h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CD31染色观察新生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中VEGF、VEGFR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CRP、IL-6、TNF-α含量、主动脉组织中CD31 MOD及主动脉组织中VEGF、VEGFR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HBSP低、中、高剂量组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CRP、IL-6、TNF-α含量、主动脉组织中CD31 MOD及主动脉组织中VEGF、VEGFR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HBSP低、中剂量组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CRP、IL-6、TNF-α含量、主动脉组织中CD31 MOD及主动脉组织中VEGF、VEGFR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HBSP低、中剂量组相比,HBSP高剂量组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CRP、IL-6、TNF-α含量、主动脉组织中CD31 MOD及主动脉组织中VEGF、VEGFR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HBSP可以通过调控VEGF/VEGFR通路,降低新生血管密度,抑制动�
- 薛娟马晓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管
- 不同发病状态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变化及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被引量:21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不同发病状态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变化及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UC患者90例,根据患者不同发病状态分为急性组(n=30)、慢性复发组(n=30)、慢性持续组(n=30),另取同时间段内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吸附(ELISA)检测各组受试者的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β干扰素(IFN-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给予活菌计数。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1)UC患者血清MMP-1、TGF-β、HMGB1、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UC患者中急性组、慢性复发组、慢性持续组血清MMP-1、TGF-β、HMGB1、sIL-2R水平均依次降低,IFN-β水平依次升高(P<0.05)。(2)UC患者血清IgA、IgM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UC患者中急性组、慢性复发组、慢性持续组均依次升高(P<0.05)。(3)UC患者双歧杆菌株数、乳杆菌株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肠杆菌株数、肠球菌株数明显高于对照组。UC患者中急性组、慢性复发组、慢性持续组双歧杆菌株数、乳杆菌株数均依次降低,肠杆菌株数、肠球菌株数均依次升高(P<0.05)。(4)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C患者肠杆菌株数、肠球菌株数与血清MMP-1、TGF-β、HMGB1、sIL-2R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IFN-β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IgA、IgM水平及双歧杆菌株数、乳杆菌株数与血清MMP-1、TGF-β、HMGB1、sIL-2R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IFN-β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不同发病状态UC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及肠道菌群不同,且与机体炎症状态具有�
- 高磊张英剑刘晓敏曹蕾王瑞芳薛娟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状态免疫球蛋白肠道菌群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0
- 2016年
-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较治疗前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机体细胞因子表达。
- 高磊薛娟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美沙拉嗪肠溶片细胞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肝功能损害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亚砷酸(ATO)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21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初诊APL患者92例(男50例、女42例),年龄40(12,77)岁,其中ATRA、ATO单独诱导38例(单独诱导组),联合诱导54例(联合诱导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联合诱导组和单独诱导组CR时间分别为27(20,38)d和35(25,5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诱导组和单独诱导组肝功能损害为36例(66.7%)和14例(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诱导组和单独诱导组Ⅲ/Ⅳ度肝功能损害为23例(42.6%)和5例(1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7例获得血液学CR患者继续完成巩固治疗(>2周期),其中23例接受超1周期ATRA联合ATO巩固化疗,3例(13.0%)发生肝功能损害。ATRA联合ATO巩固治疗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低于联合诱导治疗(P<0.05)。52例完成巩固治疗患者继续接受ATRA、ATO序贯维持治疗,其中12例(23.1%)发生肝功能损害,ATRA、ATO序贯维持治疗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低于联合诱导治疗(P<0.05)。随访截止2021年4月。诱导、巩固及维持治疗接受ATO化疗70例,其中Ⅲ/Ⅳ度肝功能损害28例,Ⅲ/Ⅳ度肝功能损害和非Ⅲ/Ⅳ度肝功能损害患者OS率为92.8%(26/28)和95.2%(4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S率为85.7%(24/28)和90.5%(3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与ATO联合诱导方案可有效缩短APL患者达CR时间,同时也增加了肝功能损害风险,不过多数患者为一过性肝功能损害,接受ATRA联合ATO的巩固、维持治疗方案患者较联合诱导期肝功能损害比例显著下降。此外,ATO造成的肝损害并不影响患者预后。
- 王艳秋薛娟陈梦露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肝功能损害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血脂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血脂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12%(3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冠心病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且20 mg/d的疗效优于10 mg/d。
- 薛娟刘书培梁瑾高磊
- 关键词:冠心病微量蛋白尿血脂阿托伐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