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倩

作品数:22 被引量:22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美国福特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7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草原
  • 7篇生态
  • 4篇生态补偿
  • 4篇生态系统
  • 4篇贫困
  • 4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3篇生态保护
  • 3篇保护区
  • 3篇草原保护
  • 2篇原生态保护
  • 2篇社会
  • 2篇社会生态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生物圈保护区
  • 2篇农业
  • 2篇气候变化影响
  • 2篇荒漠
  • 2篇荒漠草原
  • 2篇公地

机构

  • 15篇中国社会科学...
  • 6篇北京大学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21篇张倩
  • 4篇李文军
  • 3篇王晓毅
  • 2篇蒋高明
  • 1篇彭羽
  • 1篇荀丽丽
  • 1篇孙若梅
  • 1篇孟慧新
  • 1篇刘美珍
  • 1篇张劼颖
  • 1篇张浩
  • 1篇范明明
  • 1篇黄甘霖

传媒

  • 3篇学海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国际社会科学...
  • 1篇AMBIO-...
  • 1篇中国土地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生态环境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文化纵横
  • 1篇社会发展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贫困影响评价与资源利用——以草原奖补政策和土地流转为例被引量:9
2016年
文章结合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援助机构的实践,分析了贫困影响评价对改善政策和项目设计的作用,并基于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中国草原奖补政策和土地流转政策对乡村贫困人群的影响。研究发现,贫困影响评价不仅要基于政策文本,更需要基于政策实践,政策实践产生了远比政策文本更复杂的影响。草原奖补政策和土地流转的政策设计都有利于贫困阶层,但是实践的多样性却产生了复杂的影响,草原奖补政策的不完善和土地流转过程中经营风险的转嫁都增加了贫困群体的风险。
王晓毅张倩荀丽丽张浩
关键词:贫困草原保护土地流转
商品化悲剧:生态补偿与草场资源过度利用的逻辑被引量:2
2017年
自2011年起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通过给牧民发放补贴,鼓励牧民减少牲畜,恢复退化草原,但经过五年后一些地方牲畜数量不降反增。本文基于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G苏木的案例调查发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结束了当地坚持多年的社区草原共管机制,外来户不断增加和牧户竞相贷款增畜,管理陷于瘫痪。为何意在保护生态的生态补偿政策反而刺激了草场资源的过度利用,其原因正是生态补偿政策通过商品化草场资源的价值,试图用补贴购买生态服务,扰乱了原有的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内部运作和相互依存关系,产生了不可持续的社会和生态结果,导致商品化悲剧的出现。
张倩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公地悲剧
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社会脆弱性与贫困:国外研究综述被引量:10
2014年
脆弱性概念因其能更完整地说明气候变化最突出的影响,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的热点。目前我国的脆弱性研究多集中在自然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研究相对较少,对于区域或特定群体面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研究更少,而后者恰恰是抓住现状和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根本依据。同时,我国贫困地区与生态环境脆弱地带高度相关,贫困地区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地区,如何减少气候贫困是我国面临的难题。社会脆弱性、敏感性和适应性,已经成为国际上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概念。文章对国外现有文章进行梳理,说明社会脆弱性研究对于气候变化条件下减贫的重要作用,以期促进国内相关研究的发展。
张倩孟慧新
关键词:权利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生计
牧民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脆弱性——以内蒙古荒漠草原的一个嘎查为例被引量:61
2011年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干旱区本身易变的气候条件呈现暖干趋势和更高的不可预测性。面对变化的自然条件,牧民适应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制度是否有利于牧民采取有效的应对和适应策略。本文选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荒漠草原的一个嘎查为例,基于近40年的气象数据以及两次田野调查数据,从社会脆弱性的两个过程——风险暴露和应对能力——出发,分析案例地牧民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脆弱性。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案例地近40年有暖干趋势,协同灾害增多;而草场划分到户和市场机制的引入不仅增加了牧民的风险暴露程度,而且使牧民原有低成本的灾害应对策略失效,牧民不得不依赖高成本的贮备和移动策略。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实施的一系列草场保护项目又给牧民的灾害应对施加了诸多限制,由此导致牧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减弱,脆弱性增加。
张倩
关键词:脆弱性干旱区
生态补偿能否保护草场生态?--基于阿拉善左旗的案例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作为牧区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致富”双赢的重要措施,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是,生态补偿在理论层面存在很多争议,不少学者认为生态补偿的逻辑由于破坏当地人的内在保护机制而不利于生态保护。本文以阿拉善地区为例,研究生态补偿的生态效果和对当地人生态保护行为的激励效果。结果显示以禁牧和生态移民为主要手段的生态补偿并未达到恢复草场生态的理想目标,首先它割裂了牲畜和植被之间的采食关系而不利于长期生态保护;其次将牧民排除在外增加了牧民破坏草场的行为,减弱了当地人对草场的监管和保护能力;最后以农业为主的替代生计也加剧了区域内的水资源危机。因此,草原牧区的生态补偿政策应重视“人-草-畜”这一系统在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不能简单将牧民和牲畜排除在外。
张倩范明明
关键词:生态补偿
红色年代的绿土——从沙石峪的梯田建设看生态治理
2022年
河北遵化的沙石峪因其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而闻名。作为当代中国改造自然的典型,沙石峪人通过艰苦劳动,开辟了梯田,发展了林果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其事迹被作为“红色的叙事”流传,强调其“当代愚公”精神。但是在这样一个话语下,农民对改善生活的现实追求和在对自然进行大规模改造中的生态智慧却经常被忽视。以增加粮食产量和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的沙石峪,必然要尊重农民,尊重自然规律,重视绿色。
王晓毅张倩
关键词:提高农民收入生态治理生态智慧林果业
农户农药施用中的“土壤制约”——以山东省孟村为例被引量:4
2019年
分析影响农户农药施用的相关影响因素对于减少农药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孟村为例,对农户农药施用决策进行调研,研究发现当前农户对农药的大量施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土壤问题,很多棘手病虫害的加剧源于土壤质量的下降。不合理连作、大水漫灌、有机肥施用少等,加剧了土壤中有害病菌的积累,从而导致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施用量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土壤中土传病害加剧,土壤自身成为农户施用农药的对象,为了降低致损性极高的土传病害风险,很多农户不得不过量、多次施用农药。基于此,农业农村部门应会同生态环境部门科学制定相应的土壤改善及农药施用规划,强调“治土”式减药,减轻农户农药施用中的“土壤制约”。
王娜娜张倩孙若梅
关键词:土壤污染农药施用农业环境污染
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的经济激励效果分析被引量:21
2016年
自2011年以来,我国开始在13个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其目的是通过给农牧民发放补贴,鼓励他们减少牲畜以保护草原生态系统。但这一政策实施五年后,一些地区的牲畜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一些农牧民甚至通过增加贷款扩大牲畜数量。很明显,这一结果与该政策的预期目标背道而驰。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一个苏木为例,分析该政策为何没有形成预期的经济激励。研究表明,生态补偿的补贴标准过低使得牧民整体减畜积极性不高;同时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畜产品价格波动、补贴的公平性问题以及政策监管不力,进一步推动牧民减少牲畜出售量,从而导致生态补偿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因此,在现有条件下,保护畜牧业生产者的畜产品价格补贴可能更有助于牲畜数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同时,如何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考虑当地牧民的参与及其组织方式,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张倩
关键词:生态补偿经济激励畜产品价格
贫困陷阱与精英捕获:气候变化影响下内蒙古牧区的贫富分化被引量:13
2014年
应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导致贫困陷阱已为很多案例研究所证实,但这只是气候变化影响财富分配的一个侧面。从更全面的角度看,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重新定义着"赢家"和"输家"以及两者之间的差距,理解这个整体过程是减贫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选择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一个嘎查为例,基于气象和田野调查数据,发现贫困陷阱和精英捕获同时作用导致当地贫富分化越来越显著,一些牧户基于其经济和社会资本获得更多项目支持,抗灾能力增强;而另一些牧户却由于基础设施差和资金缺乏等原因,牲畜越来越少,最终成为无畜户。对比这两类牧户,可以看到单纯依靠项目补贴难以实现减贫目标,提高牧户灾害应对能力才有可能阻止牧户跌入贫困陷阱,缩小牧区的贫富差距。
张倩
Small-scale Co-management for the Sustainable Use of Xilingol Biosphere Reserve,Inner Mongolia被引量:7
2006年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生物圈保护区,由于牧民畜牧业经营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存在负外部性,引起了草原大面积的退化。为了增加保护区畜产品产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虽然承包制通过提高私人经营者的利益成功增加了畜产品产量,但承载力指标的无效执行却引起了草原退化。通过对保护区内所有管理单位包括政府官员和牧户的实地调查,本文试图指出现有管理体制的不足,并介绍2002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恢复草场的“围封转移”政策。我们建议小规模共同管理作为目前可供选择的另一种产权制度,通过改进承载力的实施效果可以提高个人经济利益并恢复草场。
Neeta Bijoor李文军张倩黄甘霖
关键词:生物圈保护区共同管理草原退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