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 作品数:59 被引量:129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 生物合成大分子细胞外基质及其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 杨军杜凤移于美华徐建斌姜楠赵伟张研
- 关键词:融合蛋白内皮细胞干细胞
- 以海藻酸三维支架构建骨髓问充质干细胞源性生物人工肝组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以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为种子细胞,以海藻酸三维支架为载体,研究两者的相容性及其构建生物人工肝组织的可能性。方法将大鼠BMSC接种于海藻酸三维支架上,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分别检测BMSC的黏附、生长与增殖情况,评价两者的相容性;同时以表皮生长因子(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生长因子4(FGF-4)等细胞因子混合液诱导BMSC向肝细胞分化,检测培养液内尿素氮和白蛋白含量,RT-PCR检测培养细胞ALB和AFP基因的表达,糖原染色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糖原合成功能和CK-18的表达。结果大鼠BMSC在海藻酸三维支架上能正常地黏附、生长和增殖;于海藻酸三维支架内加入诱导液作用于BMSC后,培养液内尿素和ALB的含量逐渐上升,RT-PCR检测到培养细胞有AFP和ALB基因的表达,同时被诱导的细胞具有糖原储存的功能并表达CK-18。结论海藻酸三维支架与大鼠BMSC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以EGF、HGF、FGF-4等细胞因子混合液为诱导因子,能在海藻酸三维支架上成功诱导BMSC向肝细胞分化;海藻酸三维支架和BMSC可望成为肝脏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和细胞载体。
- 林继宗汤照峰方和平林楠胡昆鹏杨军项鹏许瑞云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培养技术
- 钙粘素蛋白基质仿生调控细胞外微环境的构建
- 生物材料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细胞外微环境模板,时空可控呈递在体细胞外微环境中相邻细胞、不可溶性细胞外基质和可溶性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仿生调控细胞外微环境构筑,为促进工程化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重构开辟了新思路。近年,利用...
- 杨军张妍许可高超曹磊谢敬辉帅旗志
- 关键词:钙粘素细胞外基质干细胞
- APA生物微胶囊膜物理结构研究
- <正>一、前言人工细胞是指用半透性薄膜固定活体组织或细胞的生物微胶囊。1957年T.M.S.Chang首次提出人工细胞的概念,1980年F.Lim和A.Sun发明了海藻酸—聚赖氨酸—海藻酸(APA)微胶囊,并用于包埋胰岛...
- 孙多先杨军苏晶陈益清赵兰
- 文献传递
- 基于融合蛋白的生物材料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 2015年
- 模似生物体组织的结构与状态、研制细胞与支架材料三维复合体,将有望开发出用于修复受损组织和器官的生物替代品。细胞的正常生物活动需要来自细胞外微环境中的信号分子持续刺激。作为人工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的物理及化学信号能够影响细胞基因及蛋白表达,但远不足以达到体外重建组织器官的长远目标。利用基因与蛋白质工程技术对天然蛋白结构进行融合改造,设计并生物合成具有多重结构与功能的融合蛋白生物材料,可用于改善天然或化学合成生物材料的生物活性。综述了国内外基于融合蛋白的生物材料发展动态,概括了融合蛋白的设计思路与制备技术,重点详述了与细胞生长因子以及细胞粘附因子相关的融合蛋白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
- 张妍许可高超杨军
- 关键词:融合蛋白细胞外基质血管化
- ACA系微囊化细胞粒径的控制被引量:3
- 1999年
- 孙多先苏晶杨军
- 关键词:微囊化微胶囊粒径及其分布环境友好凝聚法
- 重组VE-cad-Fc融合蛋白仿生构建细胞外基质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设计和构建了一种仿生的双功能仿生细胞外基质蛋白.其基本策略是将人血管内皮钙粘素胞外区(VE-cad)和免疫球蛋白(IgG1)Fc段进行基因融合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利用FreeStyle293真核蛋白表达系统制备融合蛋白VE-cad-Fc,利用Western blot鉴定融合蛋白,并观察了该VE-cad-Fc融合蛋白基质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粘附和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功克隆了VE-cad胞外段基因,并与Fc段重组形成VE-cad-Fc融合基因.在转染24h后,利用兔抗人VE钙粘素胞外区抗体验明该融合蛋白的免疫抗原性,其分子质量约为90.3KD,进一步的结果证明VE-cad-Fc融合蛋白是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优化该制备体系最佳表达时间为72h.细胞试验表明,VE-cad-Fc融合蛋白可显著促进HUVECs的粘附和生长.这种工程化的多功能融合蛋白基质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杜风移于美华赵伟毛宏理姜楠徐建斌杨军
- 关键词:融合蛋白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高机能肝细胞培养支架--海藻酸/半乳糖化壳聚糖海绵体的开发
- 2006年
- 重症肝功能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肝移植是其唯一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但供体不足及伦理等问题,使不能及时得到治疗而死亡的患者正在逐年增多,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人们都寄希望于生物型人工肝脏。笔者正在研究开发三维立体肝细胞培养支架材料,探索体外肝组织再构筑技术和方法,实现高效生物型人工肝脏。笔者研究根据半乳糖残基与肝实质细胞表面的脱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利用半乳糖残基化学改性天然高分子多糖壳聚糖,改善壳聚糖的肝实质细胞亲和性,并制成三维多孔海藻酸/半乳糖化壳聚糖海绵体肝细胞培养支架。从培养细胞形态学和肝功能等生化学分析角度考察了用该支架培养肝实质细胞的聚集体形成及肝功能等。
- 杨军赤池敏宏後藤光昭
- 关键词:半乳糖化海绵体海藻酸肝细胞培养
- VEGF融合蛋白基质化改性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
- 杨军张妍祝传顺于美华杜凤移徐建斌
- 关键词:融合蛋白细胞外基质组织工程支架血管化
- 透明质酸-半乳糖化壳聚糖复合支架与牛磺酸联合治疗脑创伤大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索透明质酸-半乳糖化壳聚糖复合支架(HGC)联合牛磺酸(Tau)对脑创伤(TBI)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创伤组(TBI组)、透明质酸-半乳糖化壳聚糖复合支架组(HGC组)、透明质酸-半乳糖化壳聚糖复合支架与牛磺酸联合治疗组(HGC-Tau组),每组10只.TBI、HGC及HGC-Tau组采用液压打击法在大鼠左侧大脑半球制作TBI模型,Sham组仅在相同位置开骨窗,不予打击.HGC组于造模后7d将30μl HGC植入大鼠脑皮质损伤区,HGC-Tau组以同样方法植入相同体积HGC与牛磺酸的混合物.TBI后1、3、7、10、14、21 d进行改良型神经功能评分(mNSS),其中17~21 d进行Morris水迷宫(MWM)实验.TBI后28 d采用实时定量PCR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质(GFAP)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GC-Tau组mNSS评分在TBI后14d及21d显著低于TBI组(P<0.05),HGC组各时间点评分与TBI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GC-Tau组与HGC组相比,评分在TBI后14、21 d显著降低(P<0.05);HGC-Tau组MWM检测目标象限百分比从创伤后18d开始明显大于TBI组(P<0.05),HGC组创伤后21 d目标象限百分比显著大于TBI组(P<0.05),HGC-Tau组仅在18、19 d目标象限百分比明显大于HGC组(P<0.05);HGC组及HGC-Tau组TBI后28 dGFAP mRNA及蛋白表达量与TBI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且较HGC组,HGC-Tau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 单纯使用HGC仅能抑制创伤性脑损伤后胶质细胞增生,对神经功能改善无明显作用.HGC联合Tau治疗可抑制重型脑损伤后胶质细胞增生,改善神经功能,表明生物材料与药物联合治疗脑外伤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温晓昶范维佳张妍苏彦华马占虎王伟蔡英杨军黄慧玲
- 关键词:壳聚糖半乳糖透明质酸牛磺酸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