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剑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篇气化
  • 3篇气化炉
  • 2篇SHELL气...
  • 2篇SHELL气...
  • 1篇熔渣
  • 1篇区熔
  • 1篇流动特征
  • 1篇传热

机构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梁钦锋
  • 3篇许建良
  • 3篇王剑
  • 1篇张建法
  • 1篇龚欣
  • 1篇刘海峰
  • 1篇沈中杰

传媒

  • 3篇化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Shell粉煤气化炉渣口区熔渣流动与传热模型被引量:2
2012年
国内Shell粉煤气化炉在长周期运行中曾多次出现大块熔渣堵塞渣池出口的现象,严重制约着工业化装置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为了探讨大块熔渣形成的原因,以Shell粉煤气化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渣口区熔渣流动与传热模型。该模型可以预测固态渣层厚度、液态渣层厚度和渣层表面温度等。结果表明:气化炉运行时,由于熔渣的沉积,在渣裙表面将形成一定厚度的固态渣层。开车初期,熔渣全部被冷凝成固态渣,当渣层表面温度超过渣的临界温度,液态渣层开始出现,此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固态和液态渣层都继续增厚直至达到稳定状态。离气化炉渣口处越远,渣层厚度和表面温度就越大。气化炉渣口温度和沉积率越低,固态渣层厚度就越大,所需要的特征时间也越长。
王剑梁钦锋许建良刘海峰
关键词:SHELL气化炉传热
气化炉辐射废锅上部空间熔渣的流动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国内气化炉在长周期运行中曾数次出现大块熔渣堵塞渣池出口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工业化装置的经济、安全、稳定运行。为了探讨大渣块形成的原因,文中搭建了气化炉及下部辐射废锅冷模装置,以糖浆作为介质模拟熔渣,对熔渣离开气化炉渣口后,在辐射废锅上部空间的流动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模拟介质黏度和渣口气速对熔渣流动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熔渣离开渣口落入废锅并非自由沉降过程,而是在入口处气流射流作用下发生破裂,由液膜形成液丝。当渣口气速较高时,部分熔渣在回流区气流卷吸作用下开始沉积到废锅壁面。熔渣在废锅壁面上的沉积率随着渣口气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模拟介质黏度的增大而减小。而熔渣沉积区域离渣口的距离随着渣口气速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模拟介质黏度的增大而增大。
王剑梁钦锋沈中杰许建良刘海峰
关键词:气化炉
Shell粉煤气化炉渣池内熔渣流动特性被引量:13
2011年
搭建Shell气化炉及其下部渣池的冷模装置,采用糖浆模拟熔渣,研究熔渣离开渣口后,在渣池上部空间的流动特征。研究发现:模拟熔渣离开渣口落入渣池并非自由沉降过程,而是在气化炉内旋流场作用下发生旋转,并最终由液膜变成液丝。当装置负荷大于75%时,部分模拟熔渣会在旋转气流作用下开始沉积到渣裙壁面。模拟熔渣在渣裙壁面上的沉积率随操作负荷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100%负荷时达到最大值;沉积率随模拟熔渣黏度的降低而升高。实验结果表明,部分熔渣在渣裙壁面的沉积是必然的。这部分沉积的熔渣在渣裙壁面会发生凝固累积,当渣裙壁面熔渣累积比较厚时,易脱落进入渣池,形成大渣块,堵塞渣池出渣口。
张建法梁钦锋王剑许建良刘海峰龚欣
关键词:SHELL气化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