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淑华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建设用地
  • 2篇地质
  • 2篇层次分析
  • 2篇层次分析法
  • 1篇地质环境
  • 1篇地质灾害
  • 1篇地质灾害危险...
  • 1篇地质灾害危险...
  • 1篇多级模糊综合...
  • 1篇遥感
  • 1篇灾害危险性
  • 1篇水资源
  • 1篇水资源可持续...
  • 1篇驱动力
  • 1篇泉州市水资源
  • 1篇中心城
  • 1篇中心城区
  • 1篇资源可持续
  • 1篇资源可持续利...
  • 1篇综合评价

机构

  • 4篇湖南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罗淑华
  • 3篇李朝奎
  • 1篇全斌
  • 1篇白一君
  • 1篇欧阳鸿
  • 1篇谢金宁
  • 1篇雷师
  • 1篇李俊晓
  • 1篇陈果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地理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环泉州湾地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对泉州湾地区建设用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确定了泉州市环泉州湾地区建设用地主要存在的潜在地质灾害为地震、崩塌、滑坡和危岩体。根据层次分析理论,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将泉州湾地区建设用地按危险性程度分为高危险、中危险、低危险、安全四个等级。评价结果:泉州湾大部分地区相对安全,适宜作为建设用地进行工程建设;高危险和中危险区主要位于西部山地丘陵地区,且处于断裂带附近,不适合进行开发建设;东部沿海也存在中危险区域,因此不宜再进行过度的工程建设。
罗淑华李朝奎李俊晓陈果
关键词:地质灾害层次分析法
环泉州湾地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城市的规模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口规模的增长而不断蔓延,城市的建设既有平面的扩张又有立体的开发,由于人类活动的参与,使城市地质环境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由此诱发了各种城市地质灾害和城市环境问题。  环泉州湾地区毗邻台湾海峡...
罗淑华
关键词:建设用地地质环境层次分析法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泉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构建适合泉州市水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泉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平水年内泉州市的自然、经济、社会以及水资源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果]泉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结果处于中等水平,这说明泉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比较良好。[结论]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简单实用,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对泉州市以及类似地区水资源的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李俊晓李朝奎罗淑华陈果
关键词:AHP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快速经济发展下环泉州湾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2013年
为定量化探索环泉州湾地区不同时期城市化格局演变,以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从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扩展强度、时空分布特征、建设用地转移、扩展驱动力等5个方面分析了泉州市中心城区1995—2010年建设用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其建设用地变化的自然和人文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泉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分布于原泉州城区、惠安县和晋江市,并呈现出以泉州湾为中心,沿着晋江、洛阳江为发展轴线,环湾、向湾扩展的空间动态格局;(2)1995—2010年期间泉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扩展速度主要分为1995—2005年的较高速发展阶段和2005—2010年的较低速发展阶段;(3)1995—2010年间新增建设用地的最大来源为耕地,次要来源为园地和林地;(4)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驱动着泉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扩展,地形、人口和经济增长、政策是其主要的驱动力因素。
全斌雷师李朝奎白一君欧阳鸿罗淑华谢金宁
关键词:建设用地驱动力遥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