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方平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剖面
  • 2篇气候演变
  • 2篇下蜀黄土
  • 2篇古气候
  • 2篇古气候演变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第四纪
  • 1篇第四纪晚期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蒸汽
  • 1篇蒸汽管
  • 1篇烧瓶
  • 1篇棕色
  • 1篇洗方
  • 1篇粒度特征
  • 1篇末次间冰期

机构

  • 3篇上海大学

作者

  • 3篇蔡方平
  • 2篇胡雪峰
  • 2篇冯建伟
  • 1篇李洋
  • 1篇周英梅
  • 1篇姜琪
  • 1篇李珊
  • 1篇杜艳
  • 1篇杜艳

传媒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安徽郎溪黄棕色土-红土二元结构土壤剖面的成因与长江流域第四纪晚期古气候演变被引量:16
2012年
安徽宣郎广一带,黄棕色土-红土二元结构地貌十分常见。本文在郎溪选择了一个典型的黄棕色土-红土剖面,进行粒度组成和元素地球化学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剖面上部黄棕色土的粒度组成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宣城、九江黄棕色土和镇江下蜀黄土十分一致,说明研究区域的黄棕色土确实与长江流域广泛分布的下蜀黄土同源。郎溪剖面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较均匀,尤其黄棕色土→埋藏红土(包括均质红土和网纹红土)间呈连续过渡,无沉积间断,表明埋藏红土的物源与黄棕色土和下蜀黄土相似,具典型的风积成因特性。(2)与黄棕色土相比,埋藏红土粒径偏细,风化成土作用显著增强。从埋藏红土逐渐过渡到黄棕色土,反映的可能是长江流域晚更新世初期,末次间冰期结束、末次冰期开始时的一次重大的古气候演变事件,但仍需确凿的年代学证据。
蔡方平胡雪峰杜艳冯建伟
关键词:下蜀黄土红土古气候演变
一种索氏提取器润洗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索氏提取器润洗方法,其实现步骤为:先在组装前索氏提取器的提取管底部放入一个上部带环的钢制空心圆柱体,其尺寸因索氏提取器的规格不同而不同;钢制空心圆柱体在润洗过程中不碰触提取管的内壁;在组装前索氏提取器的圆底...
李洋胡雪峰周英梅冯建伟蔡方平姜琪李珊杜艳
文献传递
安徽郎溪黄棕色土-红土二元结构土壤剖面的性状、成因与长江流域末次间冰期以来古气候演变
蔡方平
关键词:下蜀黄土粒度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古气候演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