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源

作品数:3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污泥
  • 2篇电压梯度
  • 2篇脱水效果
  • 1篇电动
  • 1篇电极法
  • 1篇有机质
  • 1篇有机质含量
  • 1篇脱水
  • 1篇脱水污泥
  • 1篇抗剪
  • 1篇抗剪强度
  • 1篇固结
  • 1篇固结系数
  • 1篇含水率
  • 1篇城市污泥
  • 1篇处置库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市政工程...

作者

  • 3篇陈云敏
  • 3篇詹良通
  • 3篇冯源
  • 2篇罗小勇
  • 1篇柯瀚
  • 1篇林伟岸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城市污泥电渗脱水实验研究被引量:23
2012年
电渗脱水是一种能有效去除污泥中水分以实现减量的处理方法.本文采用自制电渗脱水装置进行了城市污泥的电渗脱水实验.通过监测脱水过程中电渗流量、电压梯度与剩余含水率的变化,考察了电压梯度、电极间距和处理时间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电渗处理过程中脱水效果变化的原因.处理中随着脱水效果由阳极向阴极发展,污泥可划分为已脱水污泥与未脱水污泥,已脱水污泥内电渗停止,电渗与水分的脱除发生在未脱水污泥内,并由未脱水污泥的电压梯度决定.已脱水污泥阻值上升,使未脱水污泥电压梯度逐渐降低,造成了电渗流量与脱水效果的衰减,并使得污泥剩余含水率由阳极至阴极逐渐增加.电渗脱水的整体效果随加载电压的增加而提高,脱水能耗亦随之增加,选取较小的电极间距时电渗脱水能效较高.
冯源詹良通陈云敏
关键词:污泥脱水效果电压梯度
处置库污泥工程特性测试研究被引量:26
2013年
对某填埋场污泥库中取样的污泥进行了岩土工程特性测试,包括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界限含水率、颗粒级配、渗透系数、压缩固结特性及抗剪强度等。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淤泥相比,污泥库中经一段时间降解后污泥有机质含量及含水率较高,平均值分别为45%和520%;污泥在历时2 a的生物降解作用下,污泥含水率、有机质含量沿深度呈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污泥具有极高的压缩性,压缩系数a100-200高达7 MPa-1;污泥的固结表现为非线性大变形特性,其固结系数在10-5~10-6cm2/s,比淤泥低1~2个数量级,固结系数随压力的增加而显著减少;污泥的抗剪强度参数较小,其黏聚力为0,内摩擦角为14.7°。有机质含量高是污泥高含水率、高液塑性指数、高压缩性,低渗透性、低固结系数及低抗剪强度的本质原因。以上成果可为污泥库的固化处置、稳定分析等提供必要的参数。
冯源罗小勇林伟岸詹良通柯瀚陈云敏
关键词:污泥有机质含量含水率固结系数抗剪强度
采用移动电极法提高机械脱水污泥电动脱水能效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一种能移动阳极的电动脱水模型试验装置,对机械脱水污泥开展了固定间距电极和移动电极的电动脱水试验,比较分析了这2种方法的脱水效果及对应的能耗.试验结果表明:固定间距电极法脱水处理过程中,阳极附近已脱水污泥的阻抗增加,消耗的电压和电能上升;而后面未脱水污泥分得的电压下降,导致其脱水效果从阳极至阴极衰减.移动电极法通过移动阳极逐步越过已脱水污泥部分,将电压作用在未脱水的污泥,避免了电能消耗在高阻抗的脱水污泥,显著提高了能效,脱水过程中电渗流量稳定,脱水效果均匀.采用移动电极法进行脱水处理时能耗随加载电压梯度的增加而上升,随试样长度的缩短而降低.当采用8V.cm-1电压梯度的移动电极处理5cm长度的污泥时,污泥含水率可由初始的82.1%降至62.2%,所需要的能耗约为89.8kW.h.m-3.
詹良通罗小勇冯源陈云敏
关键词:污泥电压梯度脱水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