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雪姣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视神经
  • 4篇特发性
  • 3篇血性
  • 3篇炎性
  • 3篇神经病
  • 3篇神经炎
  • 3篇视神经病
  • 3篇视神经病变
  • 3篇视神经炎
  • 3篇缺血
  • 3篇缺血性视神经...
  • 3篇缺血性视神经...
  • 3篇病变
  • 2篇动脉
  • 2篇乳头
  • 2篇视乳头
  • 2篇视乳头水肿
  • 2篇水肿
  • 2篇特发性视神经...
  • 2篇临床表现分析

机构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王欣玲
  • 7篇阎启昌
  • 7篇李雪姣
  • 2篇夏德昭
  • 1篇冯莉

传媒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年份

  • 2篇2014
  • 5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首诊于眼科的特发性颅内压增高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首诊于眼科的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诊于眼科的特发性颅内压增高患者6例12眼的发病诱因、自觉症状、视力、眼底、视野、同视机、头部磁共振平扫(MRI)、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V)、腰椎穿刺脑脊液(CSF)压力和常规生物化学等检查。结果:患者6例12眼的发病诱因分别是感冒、紧张焦虑和口服多西环素,症状是阵发性眼前发黑、双眼复视、头痛眼痛,视力正常或轻度下降,眼底双侧视乳头水肿,同视机结果提示双侧或单侧外直肌麻痹,视野无缺损或生理盲点扩大,MRI和MRV未见明显异常,CSF压力升高在250~300mmH2O之间,常规生物化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对于以眼部视乳头水肿和外直肌麻痹症状首诊于眼科的患者,应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以确诊或除外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的可能。
王欣玲李雪姣阎启昌
关键词:视乳头水肿外直肌麻痹特发性颅内压增高
视神经脊髓炎合并原田病1例
目的:报告视神经脊髓炎合并原田病1例.方法:48岁女性患者,7年前诊断为脊髓脱髓鞘病,颈部MRI:颈髓C1-3异常长T2稍长T1信号.胸部MRI:胸髓T2-9异常长T2等T1信号.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双眼视力突然下降、...
王欣玲李雪姣夏德昭阎启昌
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观察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本科2009年3月~2012年5月37例(41眼)眼肌麻痹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病史、视力、瞳孔、眼底、眼睑、眼球运动、代偿头位、视野、同视机、眼肌超声、颈动脉和球后多普勒超声、眼眶断层扫描(CT)、头部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头部磁共振成像(MRI)及纵隔CT检查以及血液生物化学和免疫学检查。结果 本组眼肌麻痹患者中,既往有糖尿病史者12例、高血压病史者15例、高血脂病史者11例、心脏病病史者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史者4例、甲亢病史者1例。眼球运动受限检查:水平方向受限17例(20眼),垂直方向受限16例(16眼),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受限4例(5眼)。微血管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眼肌麻痹患者具有较高比例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史,同时伴有球后血流速度减低、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特发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具备双眼视盘水肿、眼球水平运动受限和视野生理盲点扩大;颅内垂体肿瘤压迫导致眼肌麻痹伴双眼视神经萎缩;甲状腺相关眼病引起的眼肌麻痹者可发现双侧多条眼肌肥厚。结论 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寻找原发病因,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王欣玲李雪姣阎启昌夏德昭
关键词:眼肌麻痹病因
非动脉炎性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特发性视神经炎视野改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比较非动脉炎性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和特发性视神经炎(ION)患者的视野变化特点,分析其发生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诊治的NAION和ION患者的视野资料,比较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视力、瞳孔直径、视野检测时间、视野缺损特点、视野平均缺损(MD)和模式缺损(PSD)情况。结果ION患者48例67只眼、NAION患者48例54只眼,2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比例、视力、瞳孔直径、视野检测时间、视野MD和PSD等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ION和ION患者的视野表现复杂多样,各具特点,与其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王欣玲李雪姣阎启昌
关键词:特发性视神经炎
麻痹性斜视的临床表现分析
2013年
目的:观察麻痹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08-07/2013-02麻痹性斜视89例97眼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眼科和全身病史、症状、视力、眼底、瞳孔、眼睑、视野、眼球运动、同视机、代偿头位、眼球和眼肌超声、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眼眶CT和头部MRI及血液生化和免疫学检查。结果:本组麻痹性斜视患者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6例,糖尿病史者28例,高血脂病史者19例,心脏病病史者1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史者12例,甲亢病史者3例;自觉症状包括眩晕47例、双眼一过性黑矇36例。眼球运动受限检查:水平方向受限38例45眼,垂直方向受限42例42眼,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受限9例10眼。结论:引起麻痹性斜视最常见的病因是脑血管病,患者具有较高比例的全身疾病背景,对于这样的患者要注意发现和优先治疗危及生命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病变。
王欣玲李雪姣阎启昌
关键词:麻痹性斜视病因
视神经炎和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及视乳头水肿的视野改变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比较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iopathic demyelinating optic neuritis,IDON)、非动脉炎性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和视乳头水肿(papilledema,PE)患者的视野变化特点,分析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03/2012-05期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诊治的IDON,NAION和PE患者的视野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最佳矫正视力(BCVA)、瞳孔大小、完成视野检测的时间、视野缺损的类型、部位、平均缺损(MD)和模式缺损(PSD)情况,SPSS 12.0统计软件包比较三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IDON患者17例20眼,NAION患者21例26眼,PE患者11例22眼。三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比例、BCVA、瞳孔大小、完成视野检测的时间、视野MD和PSD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ON,NAION和PE患者的视野表现复杂多样,但又各有特点,这与三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为视神经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王欣玲李雪姣冯莉阎启昌
关键词: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视乳头水肿
非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特发性视神经炎眼灌注压与眼部血流动力学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比较非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和特发性视神经炎(ION)的眼灌注压与眼部血流动力学,分析其与固视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诊治的NAION和ION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组成、全身疾病;按固视性质分为中心视力和中心外视力,比较眼灌注压和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差异,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结果 NAION患者21例21只眼(中心视力者14只眼、中心外视力者7只眼),ION患者21例21只眼(中心视力者8只眼、中心外视力者13只眼).中心视力眼中,睫状后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速在NAION组明显低于I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9,P=0.00;t=14.25,P=0.00);中心外视力眼中,坐位肱动脉的平均动脉压和眼灌注压NAION组明显高于ION组、睫状后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速NAION组明显低于I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41,P=0.02;t=5.66,P=0.03;t=8.47,P=0.01;t=11.32,P=0.00).不按固视性质分类,仍然将视力都按中心视力统计,睫状后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速NAION组明显低于IO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1,P=0.02;t=9.20,P=0.00).结论 NAION和ION患眼的固视性质有中心视力和中心外视力之分,比较眼灌注压、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也要分别统计.
王欣玲李雪姣阎启昌
关键词:特发性视神经炎眼部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