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光福

作品数:20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学院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裂化
  • 14篇催化裂化
  • 11篇汽油
  • 9篇裂化汽油
  • 9篇催化裂化汽油
  • 8篇烯烃
  • 7篇改质
  • 5篇汽油改质
  • 5篇纳米
  • 5篇催化裂化汽油...
  • 4篇重油
  • 4篇重油催化
  • 4篇重油催化裂化
  • 3篇动力学
  • 3篇降烯烃
  • 3篇分散性
  • 3篇分散性能
  • 3篇复合材料
  • 3篇丙烯
  • 3篇复合材

机构

  • 20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北京三聚环保...

作者

  • 20篇杨光福
  • 15篇高金森
  • 13篇王刚
  • 10篇徐春明
  • 5篇柯扬船
  • 3篇戴鑑
  • 3篇吴永涛
  • 2篇蓝兴英
  • 2篇田广武
  • 2篇魏强
  • 1篇刘维康
  • 1篇郑德煜
  • 1篇申宝剑
  • 1篇孙明卓
  • 1篇吕紫燕
  • 1篇宋言新

传媒

  • 4篇燃料化学学报
  • 3篇高分子材料科...
  • 3篇化学反应工程...
  • 2篇现代化工
  • 2篇石油学报(石...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石化技术与应...
  • 1篇炼油技术与工...
  • 1篇第九届全国化...

年份

  • 1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SiO2在聚酯熔体中的分散性能的研究
本文利用发明的固态化前驱物分散技术制备了PET/SiO2 纳米复合材料。用TEM、FTIR分析研究纳米SiO2 在PET中的分散过程及其形态,并讨论了各种分散条件对SiO2 在PET中分散性的影响。其结果表明,纳米SiO...
杨光福柯扬船
关键词:PET纳米SIO2
文献传递
RFCC沉降器内油浆重组分结焦反应过程的实验模拟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自制的热转化生焦实验装置和热重分析仪,考察了反应条件和油浆的性质对油浆重馏分热转化生焦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浆的n(H)/n(C)、残炭值、结构族组成等性质对其生焦率的影响要远大于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油浆中催化剂含量等反应条件的影响。油浆中重组分馏分沸点的高低不能有效反映其生焦倾向,而重组分中的沥青质和胶质是生焦的主要前驱物,其芳碳率与生焦率有较好的线性对应关系。改变沉降器的操作条件可以缓解沉降器的结焦程度,但防止结焦的根本途径是通过调节主提升管的反应条件,从而减少进入沉降器的油气中的结焦前驱物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
王刚吕紫燕杨光福徐春明高金森
关键词:油浆结焦
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以催化裂化反应机理为基础,针对催化裂化汽油改质过程,把催化裂化汽油和产品按馏程和化学组成集总,建立了催化裂化汽油改质的六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求取了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反应活化能和反应的指前因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原料和反应条件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能较好预测不同条件下的产率分布和汽油组成,有助于降低汽油烯烃质量分数的研究。
杨光福王刚田广武高金森
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油改质烯烃反应动力学模型
PET/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能和结晶成核行为被引量:20
2007年
以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覆纳米S iO2的核-壳结构复合粒子,并利用聚合法和共混法制备PET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颗粒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条件和方法等对复合材料光学和结晶成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良好的纳米颗粒对PET有很强的成核作用,抑制PET球晶生长速度,提高PET总结晶速率和透明度。共混法制备的纳米复合NPET透明度提高,而聚合法制得的NPET透明度降低。NPET熔融结晶行为表明,随着纳米颗粒含量增加,NPET双熔融小峰逐步降低;纳米S iO2含量2%时,NPET的结晶速度最快,结晶半峰宽仅有5.1℃。
杨光福柯扬船刘维康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无机纳米粒子光学性能
催化裂化汽油改质过程中积炭历程及其对烯烃转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微反-色谱联合实验装置和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考察了FCC汽油改质过程中,催化剂活性、FCC汽油窄馏分、反应温度和质量空速对催化剂积炭和烯烃转化的影响。利用连续式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考察了原料预热温度和催化剂温度等油剂混合区的工艺条件对FCC汽油的生焦过程和改质的影响,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焦炭的沉积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并随着催化剂活性、反应物活性和反应温度增加而增加。催化剂温度的降低和原料预热温度的增加,实际上是降低了最初始反应瞬间的反应温度,从而减少了初始热裂化,减弱了最初始阶段的裂化反应的强度,同时也减少了初始焦炭的沉积。在后续的反应中,催化剂活性相对增强,裂化反应的程度加强,从而保持了气相进料改质后汽油的烯烃含量不变,但烯烃的碳数分布发生了变化。
杨光福徐春明高金森
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油烯烃改质积炭动力学
反应温度对汽油催化裂解多产低碳烯烃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自制的多产低碳烯烃催化剂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对催化裂化汽油、焦化汽油和直馏汽油的催化裂解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对催化裂解产物分布和低碳烃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焦化汽油、催化汽油和直馏汽油最佳的催化裂解反应温度分别为580、600℃和680℃,随着反应物活性的降低而显著增加。乙烯的收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呈抛物线增长;烯烃与正构烷烃有协同反应作用,烯烃能够加速正构链烷烃的反应速率;在烯烃存在下,芳烃会生成大量的焦炭;烯烃和链烷烃是生成低碳烯烃的主要来源,是催化裂解的理想组分;最佳催化裂解的反应物为催化汽油或者焦化汽油的轻馏分与直馏汽油的轻馏分的混合物。
吴永涛杨光福王刚徐春明申宝剑高金森
关键词:催化裂解汽油反应温度低碳烯烃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08年
我国成品汽油中90%以上的含硫化合物来自催化裂化汽油,降低成品油中硫含量的关键是降低FCC汽油的硫含量。FCC汽油降硫技术主要有FCC原料加氢预处理脱硫技术、FCC过程直接脱硫技术以及FCC汽油精制脱硫技术。在催化裂化工艺过程中直接脱硫是一个比较经济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发展方向是研制新型的具有降硫性能的中孔(介孔)和高活性的活性组分的催化裂化催化剂或助剂,以达到深度降低重油催化裂化汽油馏分中硫含量的目的。
吴永涛王刚杨光福蓝兴英高金森
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
不同条件下重油催化裂化产物的烃组成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对重油在提升管催化裂化中试装置上反应前后烃组成进行了考察,探讨了在相近转化率时物料反应前后的烃组成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重油中大分子多环芳烃组分和胶质中的链烷基和环烷基有效裂化生成烯烃和环烷烃,并使双环和三环芳烃分子落入到柴油馏分;烯烃和环烷烃进一步发生芳构化和脱氢反应生成烷基苯。优化条件下热裂化的产物C_1和C_2的产率明显降低,催化反应产物C_3和C_4的产率基本不变;重油馏分中大分子多环芳烃组分和胶质中芳环之间的桥链或环烷基链的断裂导致汽油馏分中C_5~C_7小分子产物明显增加,烯烃的芳构化反应使C_7和C_8短支链的芳烃产率增加;柴油馏分中烷基苯和多环环芳烃增加,而环烷烃和环烷基苯含量减少。
王刚杨光福徐春明高金森
关键词:重油催化裂化烃组成
纳米SiO<,2>在聚酯熔体中的分散性能的研究
本文利用发明的固态化前驱物分散技术制备了PET/SiO<,2>纳米复合材料.用TEM、FTIR分析研究纳米SiO<,2>在PET中的分散过程及其形态,并讨论了各种分散条件对SiO<,2>在PET中分散性的影响.其结果表明...
杨光福柯扬船
关键词:纳米材料聚酯熔体二氧化硅分散性能
文献传递
催化裂化汽油改质降烯烃并多产丙烯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在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100万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了催化裂化汽油提升管改质降烯烃并多产丙烯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改质后的汽油烯烃体积分数降低到35.0%以下,且辛烷值保持不变。与没有催化裂化汽油回炼的方案相比,当汽油改质的反应温度为425℃时,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过程的干气和焦炭很少,对整体产品分布影响不大;当汽油改质的反应温度在450℃以上时,总损失增加0.6%~1.3%,对整体产品分布有一定影响。随着汽油改质的反应温度的升高,液化气中丙烯含量大幅增加,质量分数最多增加14.96%,整个装置能耗增加了1.0~15.8kg/t。
魏强杨光福王刚徐春明高金森
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油烯烃改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