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媛

作品数:7 被引量:148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城市
  • 1篇演进
  • 1篇铁路
  • 1篇区位
  • 1篇区位熵
  • 1篇可达性
  • 1篇空间自相关
  • 1篇建设用地
  • 1篇建设用地变化
  • 1篇发送
  • 1篇高速铁路
  • 1篇高铁
  • 1篇边缘区
  • 1篇GIS
  • 1篇城市边缘
  • 1篇城市边缘区
  • 1篇城市流
  • 1篇城市流强度

机构

  • 7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东华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7篇姜博
  • 7篇王媛
  • 3篇马玉媛
  • 3篇张雪松
  • 1篇乔磊
  • 1篇盖晓
  • 1篇赵映慧
  • 1篇李萌
  • 1篇薛睿
  • 1篇刘焱
  • 1篇李晓庆
  • 1篇于晓雷

传媒

  • 3篇经济地理
  • 1篇商业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城市问题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速铁路影响下的城市可达性测度及其空间格局模拟分析——以哈大高铁为例被引量:72
2014年
利用可达性模型并结合GIS反距离加权插值技术综合测度了哈大高铁通车前后沿线城市的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变,研究表明:哈大高铁通车前后,时空压缩效果显著,城市可达性得到大幅提升;可达性改善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位于高铁线路中间的城市提升较大,首末城市提升较小;城市可达性的动态变化加速了东北地区空间格局的演变,空间分化与重构现象日趋复杂,辽中南城市群分化成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吉林中部和哈尔滨都市圈重组成哈长经济区,哈大高铁轴带人口、经济的空间极化将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扩散域突破传统的空间尺度甚至行政区划的范畴,部分城市空间隶属关系模糊。
姜博初楠臣王媛于晓雷赵映慧薛睿
高速铁路对城市与区域空间影响的研究述评与展望被引量:34
2016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高速铁路对城市与区域空间影响的研究不断深化、研究范式不断丰富,呈现多视角、多层次、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体系。高速铁路对城市与区域空间的影响主要遵循这样一个研究脉络:交通可达性的变化—空间效应—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影响—空间组织结构的演变。并在此框架的指引下对国内外已有的高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归纳,简要评析了高铁对城市与区域空间影响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初步划分了国内外高铁对城市与区域空间影响的研究阶段,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未来高铁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当前时代背景下中国高铁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姜博初楠臣王媛马玉媛张雪松
关键词:高速铁路可达性
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驱动因素与空间扩展模式研究被引量:26
2014年
利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个大区21个典型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驱动因素、空间扩展方向、空间扩展模式等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以探索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主导因素为经济因素;空间扩展模式主要表现为外延式、填充式以及外延与填充并重三种类型,其中,以外延式扩展最为显著;文章最后分析了外延式扩展的一些弊端,并建议采取"精明增长"的发展理念予以应对。
姜博王媛魏超盖晓乔磊
沈阳经济区空间联系综合评估研究
2013年
空间联系是城市与区域、区域与区域融合的重要过程,是城市地理学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核心问题。鉴于空间联系研究的复杂性,本文利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区位熵模型和发送到达模型综合评估了沈阳经济区空间联系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沈阳经济区各城市集聚与扩散能力差异较大,沈阳以较高的城市流强度成为区域联系的中枢,鞍山次之,其他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均较低;2000年以来,沈阳城市流强度呈现出明显的持续上升态势,而其他城市则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沈阳经济区空间运输联系近20年总体上呈现出小幅度减弱态势,铁路旅客运输、公路旅客运输、铁路货物运输联系明显增强,仅公路货物运输联系表现为小幅度减弱态势;经济区各地级城市与沈阳的联系最为密切,其中沈(阳)抚(顺)联系居于首位;城际交互作用联系强弱总体上遵循"距离衰减规律"。
姜博王媛李萌
关键词:城市流强度区位熵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功能联系测度被引量:4
2016年
从资金流、交通流和信息流等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区域城市功能联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东北地区地级以上城市要素流和城市功能联系的空间格局特征与演进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总结东北地区城市功能联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功能联系的调控对策和建议。
王媛姜博初楠臣刘焱马玉媛张雪松
东北地区城市功能联系演进的时空格局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选取东北地区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2001—2011年的邮电业务量、客货运输量、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相关指标,建立城市功能联系指标体系,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城市功能联系和GDP相关性检验,从时间和空间视角对东北地区城市功能联系演进格局和空间相关性进行探究。研究表明:2001—2011年东北地区城市信息流、交通流、资金流的流量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组成结构出现复杂的变化,不同等级城市、不同要素流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2001—2011年东北地区城市功能联系先后经历了缓慢增长期,过渡期和快速持续增长期三个发展阶段,空间分布态势经过弱集聚—随机分布—缓慢集聚的变化过程;东北地区城市功能联系总体格局表现为"一廊、四心、四群"的空间特征。
姜博王媛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
基于建设用地变化的城市边缘区提取方法与扩张模式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被引量:12
2016年
利用Landsat TM数据获取2000和2015年哈尔滨市建设用地矢量数据,构建了一种更为简单可行的城市边缘区空间提取模型,界定了城市核心区、内缘区和外缘区的边界,探讨了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变化过程和扩张模式。结果表明:基于建设用地变化构建的城市边缘区提取方法——"滑动切割"模型,通过设定提取阈值,获取城市核心区、内缘区和外缘区的边界是可行的;近15年来,哈尔滨城市边缘区已从二环和四环之间延伸到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外围,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集中化与破碎化并存;根据边缘区建设用地破碎化程度,城市边缘区扩张模式包括"外延式、跳跃式和稳定式"三种,基本形成了"东张西建",多种扩张模式并存的城市扩张格局;在交通设施、政策导向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基本形成了"南工北农"的城市区域空间特征。
王媛姜博初楠臣代路伟李晓庆马玉媛张雪松
关键词:建设用地变化城市边缘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