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军
- 作品数:22 被引量:39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论协商民主的发展与我国政协制度建设被引量:8
- 2007年
- 诞生于西方政治哲学语境中的协商民主,是对选举民主、票决民主的修正,对代议民主、远程民主的超越,主张决策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持续的对话、协商和沟通,以有效化解利益纷争、提升民意质量、达成基本共识并实现政策的合法性。协商民主理论作为晚近兴起的理论,为我国政协制度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进路。基于协商民主的理论视界,应当合理设置界别,完善参政议政程序,推进“透明政协”建设,提升政协委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公共理性。
- 王学军
- 关键词:协商民主人民政协多元性界别设置责任性公共理性
- 政府规模膨胀的原因及对策:一个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被引量:7
- 2002年
- 建国后的政府规模处于不断的膨胀之中,屡次行政机构改革都未脱离“膨胀———精简———再膨胀———再精简”的怪圈循环。运用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官员预算最大化理论、政治活动中的经济人范式理论、宪法经济学理论,来阐释政府机构膨胀和公务员队伍扩张的原由,将对控制政府规模增长有所启示。
- 王学军
- 关键词:政府规模公共选择
- 信访工作理念与模式转变
- 2007年
-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发展不平衡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产生.如何积极应对社会矛盾多发的现实,不断创新信访工作的理念、机制和模式,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已成为当前信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 王学军
- 关键词:信访部门社会矛盾信访人
- 协商民主与我国政协制度建设被引量:4
- 2007年
- 诞生于西方政治哲学语境中的协商民主,是对选举民主、票决民主的修正,对代议民主、远程民主的超越,主张决策过程中官员与公民之间持续的对话、协商和沟通,以有效化解利益纷争、提升民意质量、达致基本共识并实现政策的合法性。协商民主理论作为晚近兴起的理论,为我国政协制度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进路。基于协商民主的理论视界,应当合理设置界别,完善参政议政程序,推进“透明政协”建设,提升政协委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公共理性。
- 王学军
- 关键词:协商民主人民政协多元性界别设置责任性公共理性
- 信访工作理念创新与信访工作模式转变被引量:2
- 2007年
- 目前,全国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环境保护、物业管理、劳资纠纷、库区移民等新的信访问题不断出现;信访诉求出现手段多样化、行为激烈化、组织串联化、利益最大化的倾向,非正常上访现象仍然比较严重;重信重访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其中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合理要求与非法诉求方式相互缠绕,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相互纠结,
- 王学军
- 关键词:信访工作历史遗留问题诉求方式利益最大化环境保护
- 预警、反应与重建:当代中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被引量:68
- 2004年
- 社会转型期是危机的频发期。为有效地防范危机 ,降低危机造成的灾难和损失 ,政府应尽快建立法制化、科学化的危机管理体系 ,把危机处理纳入制度化的框架中。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应该涵盖危机的预警准备、危机的应急反应和危机后的恢复重建等三个系统。
- 王学军
- 关键词:危机管理
- 协商民主与公共决策被引量:41
- 2006年
- 复兴于20世纪80年代的协商民主理论以公民参与和平等协商为基本价值诉求,强调对于公共利益的责任,促进政治话语相互理解,赋予公共政策以合法性。其理论旨归和价值理念,为矫治当代公共决策中的规则混乱、信息不对称、公民参与无序、责任约束机制乏力以及决策执行梗阻等失灵现象,提供了一把“奥卡姆剃刀”。现实政治生活中存在着不同的协商民主实践形式,应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反思,使其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
- 王学军
- 关键词:协商民主民主恳谈社会资本
-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17
- 2006年
- 姜敏香王学军
- 关键词:危机管理体系政府技术支撑体系预警指标体系中国社会社会风险
- 论协商民主与政协制度建设被引量:3
- 2007年
- 诞生于西方政治哲学语境中的协商民主,是对选举民主、票决民主的修正,对代议民主、远程民主的超越,主张决策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持续的对话、协商和沟通,以有效化解利益纷争、提升民意质量、达致基本共识并实现政策的合法性。协商民主理论作为晚近兴起的理论,为我国政协制度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进路。基于协商民主的理论视界,应当合理设置界别,完善参政议政程序,推进"透明政协"建设,提升政协委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公共理性。
- 王学军
- 关键词:协商民主人民政协多元性界别设置责任性公共理性
- 论我国政府问责制之现实困境以及出路被引量:87
- 2005年
- 建构政府问责制的理论支撑,可以从政治学、法学、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等不同层面的考量中得以充分说明。政府问责之目的是规约官员行为,改善公域与私域的关系。由于政府责任界分的模糊、问责主体权力的冲突、政府信息公开的有限、政府绩效评估机制的缺失、公民参与问责的匮乏以及公共行政文化变迁的滞后等因素的存在,政府问责制在实施中面临诸多困境。因此,必须及时进行制度创新,克服政府问责制面临的困境,发挥其预期的功效。
- 王学军
- 关键词:政府问责制政府信息公开政府绩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