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天

作品数:8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州市农业科技招标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耳石
  • 2篇荧光
  • 2篇荧光标记
  • 2篇日轮
  • 2篇食蚊鱼
  • 2篇唐鱼
  • 2篇仔鱼
  • 1篇形态发育
  • 1篇摄食
  • 1篇摄食节律
  • 1篇生活史策略
  • 1篇生命表
  • 1篇水温
  • 1篇死亡率
  • 1篇年龄
  • 1篇确证
  • 1篇罗非鱼
  • 1篇环境因子
  • 1篇活率
  • 1篇高校信息

机构

  • 8篇暨南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8篇赵天
  • 5篇林小涛
  • 4篇陈国柱
  • 3篇姚达章
  • 2篇徐采
  • 1篇沈镇林
  • 1篇孙军
  • 1篇曾煜东
  • 1篇冉丽
  • 1篇许忠能
  • 1篇刘建虎
  • 1篇张凌燕
  • 1篇谢绍均
  • 1篇刘明中
  • 1篇陈湘敏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耳石技术的唐鱼自然种群死亡特征和生活史策略初步研究
种群生态学主要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地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种群(如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一个濒危物种的种群生态学特征有利于阐明其社会行为、生活史进化甚至濒危机制。因此,对受威胁的濒危物种...
赵天
关键词:唐鱼耳石死亡率生命表
叉尾斗鱼仔鱼耳石形态发育与日轮形成特征被引量:6
2010年
对实验室人工繁殖的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仔鱼耳石形态发育与日轮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叉尾斗鱼微耳石和矢耳石在胚胎时已出现。微耳石在仔鱼刚孵化时为圆盘状,随仔鱼发育转变为近椭圆形,孵出后19d转变为中部圆凸两端较尖的菱形;矢耳石在仔鱼刚孵出时为圆盘状,随仔鱼发育转变为椭圆形,孵出后19d转变为一端略尖的桃形;星耳石在仔鱼孵出后第19天才出现,呈中部略凹的椭圆形。叉尾斗鱼仔鱼耳石长径(包括微耳石和矢耳石)与鱼体全长(TL,mm)呈线性相关。仔鱼耳石上第一个轮纹在孵出后第2天形成,其后每日形成1个新轮纹,生长轮数目与仔鱼日龄(D)呈线性相关,且线性方程斜率接近于1。结论认为,叉尾斗鱼仔鱼星耳石出现时间晚,矢耳石形态在后期出现较大变化,而微耳石在胚胎时即形成,形态稳定;日轮可读性较好,故更适合做日轮研究的材料。本研究旨在为叉尾斗鱼自然种群年龄结构调查及其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赵天陈国柱林小涛
关键词:叉尾斗鱼仔鱼耳石形态发育日轮
食蚊鱼对罗非鱼仔鱼捕食一例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报道了在广州地区某一半自然水体中发现的入侵物种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对另一入侵物种罗非鱼(Oreochromis sp)仔鱼捕食现象一例。在一尾体长24.10mm的雌性食蚊鱼消化道中发现3尾罗非鱼仔鱼,其体长分别为6.68 mm、5.85 mm、5.67 mm。
姚达章陈国柱赵天林小涛
关键词:食蚊鱼罗非鱼仔鱼捕食
食蚊鱼摄食特性及其与浮游动物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5
2012年
2008年11月—2009年4月,利用分时段采样法对广州暨南大学明湖内食蚊鱼在秋季(11月)、冬季(12—2月)、春季(3—4月)3个季节的摄食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其与湖内浮游动物群体数量动态、光照和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食蚊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对枝角类和桡足类有较强的选择性;明湖日平均水温与浮游动物日平均丰度在3个季节间有显著差异,而食蚊鱼消化道饱满指数的差异不显著;食蚊鱼消化道饱满指数在这3个季节的变化与浮游动物丰度、水温、光照在这3个季节的变化无明显的相关;无论哪个季节,食蚊鱼在白天时段(10:00—18:00)的消化道饱满指数均高于夜间(22:00—6:00),表现出白天高峰型的摄食节律;光照是影响食蚊鱼昼夜摄食节律的主要因素,而水温、浮游动物丰度的昼夜变化与食蚊鱼的昼夜摄食节律没有显著相关。
姚达章陈国柱林小涛赵天徐采
关键词:食蚊鱼摄食节律浮游动物光照水温
月鳢仔鱼耳石的荧光标记及其日轮确证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茜素络合物对体长(9.99±0.56)mm的月鳢(Channa asiatica)仔鱼耳石进行浸泡标记试验。结果表明,经荧光显微镜检测,80 mg/L、100 mg/L和120 mg/L的溶液浸泡24 h后均可以在月鳢仔鱼的耳石上形成橘红色标记环,星耳石、微耳石和矢耳石的标记率均为100%;其中,以星耳石标记环荧光强度最大,且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可观察到紫红色标记环。经100 mg/L和120 mg/L溶液浸泡后,月鳢仔鱼在其后饲养阶段出现较高的死亡率,显示高浓度茜素络合物溶液对月鳢仔鱼有一定毒性。标记后星耳石上的新增轮纹数(N)和饲养天数(D)密切相关,其线性方程为:N=0.9291D-0.2974(R2=0.9793,n=64,P<0.01),斜率0.9291与1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星耳石上的生长轮即为日轮。研究表明,在追踪月鳢仔鱼迁移行为时,可采用80 mg/L的茜素络合物溶液对其星耳石进行染色标记。
徐采陈国柱林小涛姚达章赵天
关键词:耳石日轮
长江江津江段中华沙鳅耳石及年龄生长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7
2008年
对长江江津段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G櫣nther)的耳石,年龄和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几种年龄鉴定材料中,适宜中华沙鳅的年龄鉴定材料为耳石,能准确反映其年龄状况。体重与体长的回归方程为:W=0.021L2.8409(r=0.9404);该江段中华沙鳅的生长方程为:体长:Lt=12.5000[1-e-0.3851(t+1.1062)];体重:Wt=29.0944[1-e-0.3851(t+1.1062)]2.8409。
赵天刘建虎
关键词:耳石年龄
信息化校园体系架构的研究和实践
沈镇林冉丽尹久民张凌燕李荣君谢绍均巫园芬赵天汤颖颐朱小琼陈湘敏曾煜东刘云贺关志恒赖小吉
信息化校园体系架构采用多机构设计模式,这种模式设计在国际和国内上具有技术先进性,学校和二级学院及所属部门都可以自助创建属于该单位的个性化门户,通过内部的信息管理,使新闻、通知等信息在学校门户和各个二级门户中共享。其统一的...
关键词: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
茜素络合物对唐鱼耳石标记效果以及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被引量:18
2015年
用茜素络合物(ALC)对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进行荧光标记,通过测定唐鱼耳石的标记率、死亡率、SGR和DWG等指标,讨论不同浓度ALC对唐鱼耳石标记效果和对其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探讨应用该标记技术追踪唐鱼野外种群迁移行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温度28~30℃,浓度50 mg·L-1、80 mg·L-1茜素络合物溶液中浸泡24 h,唐鱼仔鱼、稚鱼死亡率为0,其中80 mg·L-1浓度处理组耳石荧光标记环检出率为100%,而在100mg·L-1浓度下,仔、稚鱼死亡率均达到80%;幼鱼在浓度为80、100 mg·L-1条件下无死亡,其中100 mg·L-1浓度处理组耳石标记环检出率为100%,而150 mg·L-1浓度下幼鱼死亡率为44%;成鱼在100、150 mg·L-1浓度下无死亡,且耳石标记率均为100%,而在200mg·L-1浓度下成鱼死亡率达到100%;此外,稚鱼在80 mg·L-1最适浓度下浸泡24 h后继续饲养90 d,标记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均为0,两组体质量、SGR和DWG差异不显著;唐鱼仔稚鱼、幼鱼和成鱼耳石标记的最适茜素络合物浓度分别为80、100和150 mg·L-1。
王正鲲赵天林小涛许忠能孙军刘明中
关键词:唐鱼耳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