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日娜
-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自然灾害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推理模型研究被引量:14
- 2016年
- 灾害的形成、发生与发展过程具有链式规律。灾害链已经成为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草原具有灾种多、灾情重的基本特点,极易遭受灾害链的影响,目前对于草原灾害的灾害链研究并不多见。通过统计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草原灾害的历史资料,识别了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类型,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针对因果型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以贝叶斯网络为建模工具,建立了贝叶斯网络,实现了对因果型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发生过程的推理分析。以实例说明了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贝叶斯网络的运作过程和应用效果。根据贝叶斯网络推理结果,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绘制了锡盟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综合灾害等级区划图。研究结果能为深入了解草原干旱与草原雪灾的演化途径和草原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 哈斯张继权郭恩亮乌日娜马齐云王永芳
- 关键词:灾害链贝叶斯网络
- 内蒙古工业CO2排放现状与特征分析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文中利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的碳排放计算公式和能源碳排放系数缺省值,对内蒙古工业能源消费CO2排放量、CO2强度、平均CO2排放系数和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了估算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工业能源总消费量为24489.86万吨标准煤,对应的工业产值为2622.27亿元,对应的工业行业CO2排放达到14447.96万吨,CO2排放强度为5.51吨CO2/万元,平均CO2排放系数为0.60;主要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炭为主,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1.01%;调整工业行业内部的结构变化和能源结构对整个社会CO2排放量变化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内蒙古应该通过调整行业结构、能源结构和增加清洁能源使用的比例来达到我国提出的CO2减排的目标。
- 乌日娜张继权黄明祥包玉海
- 关键词:CO2排放
- 内蒙古牧区牧草生长季干旱特征及预测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14个气象站的1961-2012年牧草生长季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滑动平均法、最小二乘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研究各气象站点牧草生长季内降水量和SPI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反距离权重法(IDW)分析该区域牧草生长季干旱的空间演变特征,最后结合加权马尔科夫模型对区域未来干旱状态进行预测。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锡林郭勒地区牧草生长季干旱化程度有所升高,牧草生长季总降水量以1.92mm/10a的速度减少,SPI指数以0.06/10a的速度降低,但二连浩特与东乌珠穆沁旗站点的降水量有缓慢增加的趋势;区域干旱整体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牧草生长季干旱状况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加重,尤其是区域东南部最为严重;对区域未来牧草生长季干旱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区域2013-2016年干旱化程度会进一步加深。
- 马齐云张继权王永芳张峰乌日娜
- 关键词:干旱特征干旱预测
- 2003—2012年内蒙古工业行业能源消费CO_2排放研究
- 2016年
- 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颁布的CO_2排放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CO_2排放系数缺省值,计算了内蒙古2003—2012年工业行业能源消费CO_2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内蒙古能源消费总量由2003年的0.532 0亿t(标准煤)增长到2012年的1.410 6亿t(标准煤),平均年增长率为11.44%;由能源消费产生的CO_2排放总量由2003年的1.340 0亿t增长到2012年的5.134 1亿t.在各类能源消费CO_2排放量中2003年煤炭的CO_2排放量最大,占总CO_2排放量的86%,而2012年天然气的CO_2排放量最大,占总CO_2排放量的99%;CO_2排放强度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CO_2排放量与人口、人均GDP和能源强度呈现高度相关性.因此,应该采取控制人口数量、降低能源强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来降低CO_2排放量.
- 乌日娜张继权董振华哈斯
- 关键词:CO2排放能源消费
- 内蒙古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研究
- 本文选取内蒙古为研究区并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及能源消耗数据,采用直接碳排放系数法对内蒙古地区林地、草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及建设用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效应及时空格局进行了计算,并对其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 乌日娜黄明祥张继权包玉海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碳排放
- 文献传递
- 吉林省东部水稻延迟型冷害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利用吉林省东部10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和水稻种植资料,以中国气象局2013年发布的《水稻冷害评估技术规范(QX/T182—2013)》行业标准中东北地区不同热量区域5-9月平均气温之和的距平值为指标,利用空间插值、EOF、小波分析、趋势分析的方法对吉林省东部水稻延迟型冷害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东部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平均发生频率在30%~40%之间,大体上由东向西平均发生频率逐渐降低,1980年代的平均发生频率最高;吉林省东部地区水稻延迟型重度冷害、中度冷害发生的次数多,冷害的强度大,平均强度的空间分布大体上由中间向南向北强度逐渐减弱。特别是1970年代冷害发生的强度最强。通过 EOF 分析,吉林省东部低温特征的空间变率,大体上具有东北—西南向的变化特征,东北部的温度距平变率较低,向西南部逐渐增加,再向西有略微递减的趋势。通过小波分析法对吉林省东部温度距平百分率第一主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进行分析,1969、1976、1980、1993、1995年为典型低温年,1980-1990年温度距平百分率的东北—西南向的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6~7年的周期性,2000年以后周期性不明显。
- 朱萌周沫乌兰王永芳乌日娜马齐云张继权
- 关键词:水稻延迟型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