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宇航

作品数:21 被引量:15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砂体
  • 6篇剩余油
  • 5篇单砂体
  • 5篇井网
  • 5篇分流河道
  • 3篇油藏
  • 3篇油层
  • 3篇密井网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模型
  • 2篇油藏开发
  • 2篇油田
  • 2篇油田开发
  • 2篇剩余油分布
  • 2篇属性数据
  • 2篇数据校正
  • 2篇数模
  • 2篇水驱控制程度
  • 2篇微相
  • 2篇含水

机构

  • 21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21篇何宇航
  • 3篇宋保全
  • 3篇朱伟
  • 2篇唐金荣
  • 2篇阮壮
  • 2篇郝兰英
  • 2篇王加强
  • 2篇王晓峰
  • 2篇王玥
  • 2篇王庆宇
  • 1篇杨庆杰
  • 1篇张玺
  • 1篇于德水
  • 1篇李彦兴
  • 1篇王渝明
  • 1篇黄勇
  • 1篇张春生
  • 1篇白振强
  • 1篇蔡东梅
  • 1篇刘朋坤

传媒

  • 4篇大庆石油地质...
  • 3篇沉积学报
  • 2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2004井间...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5
  • 2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两相流体界面黏性耦合的孔隙网络模型构建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两相流体界面黏性耦合的孔隙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包括:建立岩心的初级孔隙网络模型;构建考虑两相流体界面黏性耦合效应的油相渗透率数学模型,将所述油相渗透率数学模型代替所述初级孔隙网络模型中的渗透率表达式以完...
何宇航龚文波王庆宇刘洋吴佳忆杨光雷文海王志强单高军邵帅
现代缓坡三角洲沉积模式——以鄱阳湖赣江三角洲为例被引量:65
2014年
在我国,缓坡三角洲形成了不少大油田。关于缓坡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前人做了大量研究,但大都针对古代地层。由于古代地层精细对比和沉积环境解释常常因人而异,因此总结出来的沉积模式五花八门,可靠性较低。鉴于此,本文从现代实例入手,选择了鄱阳湖赣江三角洲,采用野外实地测量、探槽、浅钻孔、探地雷达、粒度分析等方法,对其沉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了缓坡三角洲沉积模式。本次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重要认识:1在三角洲平原上发现了两种新的砂体类型,即汊口滩和并口滩,分别位于分流河道分汊处和合并处,这意味着分流河道的分汊、合并部位也是有利的油气聚集部位;2在分流河道砂体中存在连片披覆型、孤立充填型、孤立残留型三种类型的落淤层,并提出了其形成机制;3统计了分流河道的定量参数,提出了分流河道宽度的变化规律,即从上三角洲平原到下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逐渐变窄,分一次分汊其宽度平均降低1/2,而且分汊频率增高,数量变多,弯度降低,沉积物变细变薄,砂体间连通性变差;4三角洲前缘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而是发育河口坝和席状滩;5由于坡度平缓,湖平面小幅度变化会引起湖岸线大规模进退,可导致水下与水上沉积频繁交互,因此缓坡三角洲沉积在地震上不会有叠瓦状或反S形前积反射,而是呈平行或亚平行反射。
金振奎李燕高白水宋宝全何宇航石良李桂仔
关键词:鄱阳湖
浅水湖盆三角洲分流河道单砂体精细识别与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为了提高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描述精度,改善二类油层开发效果,开展了浅水湖盆三角洲分流河道单砂体描述方法研究。通过区域沉积调查和岩心观察分析确定了萨、葡油层沉积环境。按照"垂向分期、侧向划界、模式预测"的思路开展储层描述方法研究,形成了地层细分对比、测井相模式建立、平面微相模式预测三角州相储层精细描述技术流程,实现了浅水湖盆河控三角州分流河道砂体精细解剖,把分流河道砂体划分为复合板状、拼合带状、交织网状、分叉枝状、单一连续型5种分流砂体类型,从一类到五类河道规模依次变窄,砂体发育依次变差。深化了储层非均质特征认识,研究方法实现了在油田其他区块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在水平井部署和完善注采系统方面进行了应用,见到了较好的挖潜效果。
王玥何宇航郭彦如张延玲孙远实王晓峰
关键词:分流河道沉积微相
大庆长垣北部葡萄花上部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被引量:13
2012年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以及沉积学相关理论,依据67口井的岩芯和8000口井的测井资料,将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北部喇萨杏地区的葡萄花油组上部油层(PI油层)划分为1个受湖泛面限定的完整中期基准面旋回,并在其内部划分出10~1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指出了PI油层在南北向上存在厚度以及短期旋回个数的差异。通过平行及垂直物源方向上的密井剖面分析并结合前人认识以及构造背景,认为葡I油层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地层叠覆模式:低可容空间下的主动进积薄层叠覆模式;极低可容空间下的强迫进积过路沉积模式;侵蚀进积的叠合模式。该认知对于指导喇萨杏地区甚至整个长垣地区的高精度地层对比具有指导意义。
阮壮朱筱敏何宇航谭广辉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
大庆杏南油田分流河道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与应用
油田开发的实践、取芯井资料及多学科油藏研究成果均证实,高含水后期剩余油主要存在于厚油层内部,单油层内存在含油饱和度为50-80%的层段,而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则是控制层内剩余油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此搞清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对油田...
郭亚杰何宇航郝兰英
文献传递
反演约束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以大庆长垣陆相油田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针对陆相油田沉积横向变化快、砂体规模小、剩余油分布零散难题,采用地震反演约束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实现砂体空间三维精准表征,指导老油田剩余油挖潜。具体步骤为:首先,建立了河流—三角洲相的3种分流河道砂体、2种非河道砂体平面组合模式的“训练图像”;其次,明确了不同沉积微相的纵波阻抗特征,即纵波阻抗低值反映了河道砂体,高值反映了河间泥,而河间砂的纵波阻抗值介于河道砂体和河间泥之间,并采用波形指示反演方法得到了纵波阻抗数据体;最后,利用训练图像替代变差函数进行模式引导,以纵波阻抗反演数据体控制井间趋势,实现多点地质统计学沉积微相精细建模。结果显示: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与常规建模方法相比)能够清晰地描述河道的几何形态、宽度及砂体接触关系,砂体间连通关系更明确、无效网格更少,河道砂体平均预测精度由79.6%提高至86.1%;基于建模结果,确定了研究区剩余油潜力部位,指导挖潜措施显现较好效果。因此,地震反演约束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能够满足陆相油田储层精细描述及剩余油精准挖潜需求。
黄勇徐立恒杨会东何秋丽何宇航杨庆杰
关键词:多点地质统计学地震反演
高含水开发期河间砂体精细描述及剩余油研究
本文通过对河间砂的深入研究,在密井网条件下,把空间复杂的储集砂体纵向上解剖到单一沉积时间单元,平面上识别出五种微相模式,总结出三种类型成因砂体,真实展现了河间砂的形态、规模、内部结构,提出了不同成因的河间砂岩性、物性具有...
赵红曹洪文何宇航赵霞付志明
关键词: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油田开发
文献传递
大庆油田河流相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发展及应用被引量:17
2011年
大庆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呈现出“高度分散、局部富集”的分布格局,剩余地质储量仍主要分布在河流相储层中。为寻找和挖掘厚油层剩余油,开展了密井网条件下的河流相储层精细描述技术研究,从平面宏观砂体分布到储层内部建筑结构,从二维定性微相模式预测到三维定量夹层建模表征,对储层的认识程度逐步加深。近年来在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表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形成了曲流型河道砂体分层次描述技术,发展了顺直型河道砂体模式组合预测表征技术,搞清了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并且在水平井挖潜、注采系统调整开发实践中见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何宇航宋保全白振强
关键词:密井网河道砂体非均质性剩余油
大庆长垣油田萨葡油层沉积体系与沉积微相精细刻画研究
宋宝权何宇航蔡东梅王志强刘朋坤
辫状河储层单砂体及构型表征技术研究
2017年
通过开展野外现代沉积和露头解剖、室内沉积模拟、密井网区块精细解剖,丰富了辫状河单砂体及内部构型理论模式,完善了定性、定量的地质知识库;创新了相控旋回、等时对比和模式预测等成因单砂体识别方法,纵向油层划分对比由原小层精细到单一成因砂层或厚层内部的结构单元,平面上在复合砂体中精细刻画心滩、辫状河道等单砂体;建立了三种河型剩余油分布模式,大规模实现了单砂体精细表征成果工业化应用,有效指导了以单砂体为对象的厚油层细分开采、控水挖潜、高效水平井等深度挖潜,见到了显著的推广应用效果。
王玥何宇航王元庆王晓峰
关键词:单砂体识别方法剩余油分布模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