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小芊

作品数:69 被引量:46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经济管理
  • 8篇文化科学
  • 7篇天文地球
  • 7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艺术

主题

  • 45篇旅游
  • 12篇温泉
  • 9篇旅游开发
  • 8篇影响因素
  • 8篇景区
  • 7篇生态
  • 6篇旅游资源
  • 5篇地理分布
  • 5篇温泉旅游
  • 5篇温泉资源
  • 5篇旅游地
  • 4篇地质公园
  • 4篇洞穴
  • 4篇游客
  • 3篇休闲
  • 3篇游客感知
  • 3篇生态旅游
  • 3篇网络
  • 3篇文化
  • 3篇乡村

机构

  • 46篇东华理工大学
  • 2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1篇赣南师范大学
  • 4篇江西省社会科...
  • 2篇三峡大学
  • 2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湖北省委
  • 1篇江西省社会科...
  • 1篇河北黄骅中学

作者

  • 68篇何小芊
  • 15篇刘宇
  • 8篇龚胜生
  • 5篇刘宇
  • 3篇张涛
  • 3篇熊国保
  • 3篇王晓伟
  • 3篇周军
  • 3篇吴发明
  • 3篇张艳蓉
  • 2篇朱青
  • 2篇李超男
  • 1篇任唤麟
  • 1篇胡娟
  • 1篇罗梦悦
  • 1篇李娜
  • 1篇戈大专
  • 1篇谢珈

传媒

  • 5篇东华理工大学...
  • 4篇中国岩溶
  • 4篇热带地理
  • 4篇江西科学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地域研究与开...
  • 3篇市场论坛
  • 3篇旅游论坛
  • 2篇国土资源科技...
  • 2篇云南地理环境...
  • 2篇江西青年职业...
  • 1篇北方经贸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 1篇企业经济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

  • 6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6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西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地理分布及其开发被引量:8
2014年
岩溶洞穴是一类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溶洞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对区域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分析江西岩溶洞穴旅游资源地理概况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溶洞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境内具有旅游观赏价值的岩溶洞穴有31处,在地理分布上具有范围广泛、局部集中、多分布在山地与丘陵地区的特点;旅游开发模式可分为独立型、组合型、依托型和逆向型4种类型;做好资源调查与开发论证、采用主题式开发、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加大对溶洞旅游的宣传、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旅游开发的对策。
何小芊刘宇
关键词:岩溶洞穴旅游资源
矿山公园旅游开发价值评价研究——以萍乡安源国家矿山公园为例被引量:10
2017年
对矿山公园进行旅游开发是保护矿业遗迹、促进矿山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式,客观、科学地对矿山公园旅游开发价值进行评价是其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将层次分析与专家问卷调查法相结合,构建了矿山公园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由4个层次、33个评价因子构成,其中矿山公园资源禀赋是决定矿山公园价值大小的主导因素,游憩价值和矿业遗迹是矿山公园资源禀赋的关键因素;旅游开发条件在矿山公园旅游开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政府支持力、可进入性和客源市场条件是影响旅游开发条件中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以萍乡安源国家矿山公园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专家赋分法得出的评价总分为84分;评价结果与实地调查的情况相契合,这验证了本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何小芊吴发明
关键词:旅游开发价值层次分析法矿山公园
基于百度指数的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研究被引量:97
2017年
旅游网络关注度是旅游者需求状况和行为习惯在网络上的直观表现。基于百度指数,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相关系数等统计分析指标,研究我国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温泉旅游在网络上的关注度较高,但总体呈现下降的态势;月变化曲线呈"U"型,周变化曲线呈倒"V"型;"黄金周"期间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先升后降,"五一"假期前2天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五一"高峰比"十一"提前1~2天,春节比"十一"推迟1天。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省际差异明显,差异度呈上升趋势,关注度较高的省份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内部的关注度存在差异,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国内温泉旅游是一种非天然温泉依赖型旅游活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温泉旅游的发展程度,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差异是区域温泉旅游发展程度、人民收入水平和获取旅游信息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何小芊刘宇吴发明
关键词:温泉旅游
抚州市温泉旅游开发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抚州市已探明的天然出露温泉有八处,分布在七个县(区),绝大部分温泉品质较高,但旅游开发程度低。在综合考虑温泉资源品质、所处区位、开发的主题与产品组合的基础上,将抚州市温泉旅游开发分为近郊温泉、远郊温泉和乡村温泉三大类型,每种类型在开发方式、主要功能上存在不同。在开发举措中,可采取保护温泉资源及其周边环境、突出温泉旅游开发特色、推进旅游服务质量建设、加大温泉旅游宣传力度等策略。
何小芊刘宇
关键词:温泉资源温泉旅游
面向本科生的管理学课程体验式教学方法探索被引量:1
2015年
新时代的本科生具有鲜明特点,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不断被推广运用。文在分析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和管理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应采用课堂及班级的自主管理、教学过程的全方位参与、灵活运用探究性学习、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等体验式教学方法。
刘宇何小芊
关键词:本科生管理学体验式教学
旅游洞穴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研究——以中国最美五大旅游洞穴为例被引量:28
2017年
旅游网络关注度是旅游者需求状况和行为习惯在网络上的直观表现。基于百度指数,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定量测算方法,以中国最美五大旅游洞穴为例,对中国旅游洞穴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旅游洞穴在网络上的关注度较高,并呈现上升的态势,月变化曲线呈双"M"形;网络关注度的省际差异明显,关注度较高的区域主要是洞穴所在的省(市)、邻近省(市)以及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旅游洞穴网络关注度的高峰、低谷与国内旅游活动的季节性差异具有耦合性,洞穴的吸引力和吸引范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研究结论为洞穴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应充分重视互联网在景区营销中的作用,将网络关注度作为景区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加强与周边景区(点)的合作。
何小芊张艳蓉刘宇
关键词:旅游洞穴
旅游景区品牌价值货币化评估研究——以秭归县凤凰山景区为例被引量:11
2012年
品牌是旅游景区的重要无形资产,景区品牌价值货币化评估是景区资产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旅游景区品牌价值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旅游者对景区吸引物与服务的认可与信赖。品牌权益是由品牌引起的价值增值,品牌权益与品牌价值成正相关。旅游景区品牌权益的大小取决于旅游者愿意为此品牌支出的溢价大小和旅游者的偏好程度,景区品牌价值量与景区产品的市场销量、品牌持续年限、贴现率有密切关系。通过游客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最大品牌权益法对凤凰山景区品牌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其品牌价值为5.73亿元。
何小芊周军张涛
关键词:品牌价值评估旅游景区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空间可达性及影响因素
2022年
分析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可达性,可为区域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综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长江经济带162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测算空间可达性,运用GWR回归模型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距离可达性和时间可达性优良,90.14%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分布在距离地级行政中心100 km的范围内,平均可达时间为24.23 min;县域可达性呈强集聚格局,以“成都—昆明”线为界,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区域海拔高程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可达性呈负相关,保护地丰度、路网密度与可达性呈正相关;对可达性影响程度最大的是路网密度,其次是保护地丰度、海拔高程,区域人均GDP对可达性没有明显的影响。贵中南、滇东南、湘赣南部及苏北沿海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可达性对海拔高程的敏感度较低,长江上游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可达性对路网密度的敏感度高,“成都—昆明”线以西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可达性对保护地丰度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何小芊刘策
关键词:影响因素长江经济带
文旅融合视角下非遗进景区的发展模式与优化策略
2023年
非遗进景区是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体现,为文旅融合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文章基于文旅融合视角,分析非遗进景区的发展背景,总结政府主导型、旅游景区主导型、非遗传承人主导型、民间社会团体主导型四种非遗进景区的组织形式;通过结合非遗文化资源和旅游景区资源的特征,分析特定空间模式和无限定空间模式两种非遗进景区的发展模式,从政策保障、市场化运作、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宣传营销方面提出促进非遗进景区发展的优化策略。
夏云帆何小芊
中国非遗旅游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的分析
2023年
以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中国非遗旅游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在空间分布上呈集聚型,省域尺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2)非遗旅游项目的空间集聚性与异质性显著,存在2个极高密度区、3个次高密度区和4个小聚集区,整体呈现出西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聚集的空间格局。(3)非遗旅游项目的空间格局受旅游业发展水平影响最大,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虽然较小,但从交互作用来看,在二者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共同作用下会对非遗旅游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中国非遗旅游发展尚处于以资源为基础、政府推动为主的阶段。
何小芊夏云帆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