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康华

作品数:20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6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儒学
  • 4篇文化
  • 3篇政治
  • 3篇儒学传播
  • 3篇主义
  • 2篇大学文化
  • 2篇学术
  • 2篇优秀传统文化
  • 2篇政治参与
  • 2篇人文
  • 2篇社会治理
  • 2篇实证
  • 2篇实证分析
  • 2篇青年
  • 2篇青年参与
  • 2篇青年群体
  • 2篇先秦
  • 2篇礼学
  • 2篇礼制
  • 2篇马克思主义

机构

  • 13篇广州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20篇左康华
  • 1篇钮则圳
  • 1篇朱林锋

传媒

  • 3篇现代哲学
  • 2篇学术研究
  • 2篇东南传播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江淮论坛
  • 1篇观察与思考
  • 1篇中州学刊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社科纵横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广州社会主义...
  • 1篇广东青年职业...
  • 1篇广东开放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8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理论探讨被引量:8
2013年
由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学术研究杂志社和广东儒学研究会共同主办,广州市花都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8月19日在花都区举行。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和宣传文化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对如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左康华朱林锋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学文化儒学研究学术研究文化部门
刘向对儒家乐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016年
刘向提升了乐教在儒家教化体系中的比重,使乐不再是从属于礼的、反映着礼的价值内涵的附属品,也使乐教具有了不低于礼教的、无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刘向提出性情相应,性不独善、情不独恶的人性假设,认为音乐可以感通人情进而善化人性,使儒家的乐教理论建立在了更为可信的哲学根基之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乐教合理性的论证。刘向以阴阳五行思想修正乐理,以黄钟之数为基础,完善声、数、度、量、衡的律历体系,并初步建立起具有相对严谨逻辑性的乐教逻辑,从而促进了儒家乐教思想在汉代的发展。
左康华
关键词:礼学乐论教化
媒介形态理论是“技术决定论”吗?——对媒介技术本质的再思考
2012年
对媒介的定位分歧,是媒介形态理论区别于主流传播理论的根源。媒介形态理论学者将媒介本身定位为比传播内容更重要的、影响着社会或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被诸多学者评价为"技术决定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将媒介定位为"传播载体"的主流传播学虽发掘了众多的假设与模式,却在应对宏观社会问题上捉襟见肘。媒介形态理论逐渐显示出其研究的合理性。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时,媒介形态理论将媒介与内容切割,甚至是将媒介与传播切割的绝对立场开始呈现为一种理论缺陷。媒介究竟是可控的工具,还是不可控的主体?在人类社会越来越由媒介及其相关实践支撑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分析、审视以往学术界对媒介形态理论的批评,而且需要分析、审视媒介形态理论本身,客观评价媒介。
左康华
关键词:媒介主体性
从《论语》看孔子孝道观及其异化被引量:1
2010年
在中国人"孝道观"形成的过程中,《论语》的记载起到了重要作用。孔子第一次将人类的孝行为加以理论概括,并将之具体化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孔子孝道观所直接反映的家庭伦常、敬老尊老的积极因素比较浓郁,含义单纯而朴素,更贴近孝伦理的本质。但在儒家学说随后的发展中,学术思想被政治所豢养,从汉代开始"以孝治天下"、举孝廉制,直至宋代程朱理学的阐发后,政治需要掺杂其中,孝的异化越来越严重,本来正常的情感表达也被扭曲。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愚孝"及"愚忠"思想的出现正是一种文化歧出。因此有必要正本溯源,探究孔子提出的孝的本源性意义,回归孔子所提倡的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同时,对孔子的学说进行有选择地扬弃,这才是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
左康华
关键词:论语孔子孝道
主体变迁与路径优化:群众路线在新形势下的理性展开被引量:3
2015年
群众主体的变化为群众路线的实践带来了新的课题,也为群众工作的展开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群众主体的变化突出表现为群众主体的分层,群众之间利益的分化,以及群众自我认同的混乱等。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心已经延伸到了解群众利益诉求、协调资源分配等更为复杂的社会治理层面,这也为群众路线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完善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搭建制度化的协商对话平台、建构社会群体的包容与认同机制,以进一步和谐党群、干群以及群众之间的关系。
左康华
关键词: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社会群体
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证分析与路径探讨--基于广州青年群体的调查被引量:1
2016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政府体制改革的深入,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体系日趋完善,特别是青年社会组织成为了促进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课题研究认为,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挑战表现为精英决策主导的社会治理现状、青年参与社会治理存在心理障碍、现有社会组织影响力不够、覆盖面不广,以及社会治理结构有待优化。课题提出应当从优化现有资源、发展青年主体、释放空间、推动信息公开,构建公开透明的治理环境着手,提升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同时,课题在研究中特别注意到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创新,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治理既为青年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与环境,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左康华
关键词:青年政治参与社会治理
《列女传》的传播机制及其当代启示被引量:2
2013年
《列女传》文本在体例上贴近史书,在形式上贴近大众,以真实性增强说服力,以故事性增强吸引力,与《列女颂》《列女图》一起,形成了一整套严谨而完善的传播机制。该机制保证刘向所倡导的礼制思想、女性教化思想得到了在当时的传播技术水平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上的传播;促使儒家学说向一整套用于指导日常生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转变,促进了儒学的广泛实现。刘向创立《列女传》传播机制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以更大胆的态度、更开放的心态、更灵活的手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同时大胆探索新的传播方式,研究、适应乃至使用当代的大众媒介,实现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与普及化,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左康华
关键词:列女传礼制思想儒学传播
矛盾融合 承传创新--“中国文化的历史反思和当代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6年
2016年5月21-22日,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学术研究》杂志社承办的“中国文化的历史反思和当代构建”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王晓女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九十高龄的知名学者、中山大学教授李锦全先生,以及来自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儒学在当代中国文化构建中的作用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钮则圳左康华
关键词:创新性发展历史价值大学文化
乡村振兴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被引量:3
2022年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在这一时代使命下,讨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思想精华的“唤醒”和“活化”,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资源,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7月15日,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广东儒学研究会、学术研究杂志社承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学术会议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国内近4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围绕以下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左康华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品格创新性发展勤俭节约
学理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张申府辩证唯物观研究
2012年
作为中国现代哲学家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信徒,张申府创造性地总结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就是实而活,并有意地以中国哲学充实、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能够为更多的中国人所接受和运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学术层面的中国化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张申府主张对各种优秀文化采取以我为主、辩证综合的方法,切实地吸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使得张申府的辩证唯物观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传播效果上,都切实地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张申府先生既能有如此的理论自觉,不但难能可贵,也为我们当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左康华
关键词:张申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辩证唯物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