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蕾
- 作品数:28 被引量:128H指数:4
-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同侧股骨干并股骨颈骨折漏诊1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同侧股骨干并股骨颈骨折属于骨科少见的高能量创伤,占股骨干骨折的1%~9%[1]。由于其独特的致伤机制和诸多合并损伤,虽临床上对其关注度逐渐提高,但漏诊率仍较高,20%~50%的病例会延迟或遗漏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及时识别股骨颈骨折有助于早期固定,降低骨不连和缺血性坏死的风险[2-3]。相反,若在固定股骨干之前遗漏该骨折则可能会导致手术时股骨颈骨折移位加大,且由于初次股骨干骨折内固定物的限制易造成二期对股骨颈的固定难度加大等[4-5]。
- 赵伟光颜继英石彩英王志云郭微李晓蕾刘振武赵建龙刘利杨朝晖
- 关键词:股骨骨折股骨颈骨折漏诊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42例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CVST患者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结结果等。结果:(1)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或误诊。(2)常见症状头痛、呕吐和(或)神经功能障碍。(3)年轻患者及女性多发。结论:CVST病因复杂,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对可疑患者尽早CT、MRI及MRV检查。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关泉峰武玉琴李晓蕾
- 闭合性复位髓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隐性失血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闭合性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82例采用PFNA固定方案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身高、体质量及手术前后红细胞比容,应用Gross方程计算失血总量和隐性失血量。结果围手术期失血总量(489.32±6.41)mL,显性(术中)失血量(78.24±8.98)mL,隐性失血量(412.63±5.27)mL,隐性失血占失血总量的(84.33±1.24)%。结论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远远超过术中出血量。在评估出血量时要充分考虑隐性失血,并注意监测血常规。
- 江丽强岳亚玲李晓蕾颜继英魏萌刘振武刘利赵伟光
- 关键词:隐性失血髓内固定转子间骨折血常规
- 塞来昔布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的异位骨化被引量:2
- 2011年
- 背景:目前吲哚美辛已作为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异位骨化的常用药物,但是该药物常伴有严重不良胃肠道反应,而塞来昔布作为COX-2特异性抑制剂理论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但其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异位骨化的作用目前尚缺乏研究。目的:观察COX-2特异性抑制剂塞来昔布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异位骨化的效果,为伴有胃肠道症状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12/2011-05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50例,年龄55~72(65.40±3.24)岁,左髋19例,右髋31例。随机分为塞来昔布组25例和吲哚美辛组25例,分别给予塞来昔布200mg/d或吲哚美辛75mg/d,连续服用6周。结果与结论:塞来昔布组异位骨化发生率为12.0%,吲哚美辛组异位骨化发生率为16.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塞来昔布组与吲哚美辛组分别为88.0%,76.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塞来昔布组和吲哚美辛组分别为16.0%,3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9)。结果可见塞来昔布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异位骨化是可行的,并且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赵伟光刘利李晓蕾刘振武
- 关键词:塞来昔布吲哚美辛
- 三柱分型固定理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疗效评价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评价在三柱分型固定理论指导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按手术内固定方法是否按照三柱固定理论施行而分为符合组40例和不符合组40例,分别采用Rasmussen影像评分和改良HSS评分评价骨折复位效果、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8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60个月。符合组内术后初期与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符合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Rasmussen评分和末次随访改良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三柱理论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不但可获得即刻牢固稳定性,而且远期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江丽强李晓蕾刘振武刘利赵伟光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骨折固定术
- 丁苯酞对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hs-CRP、HCY及脑血流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vMC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脑血流量影响,探讨其在vMCI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90例vMCI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治疗组(B组)、尼莫地平治疗组(C组)及丁苯酞治疗组(D组)各30例,进行12周的临床观察,并选健康查体的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A组);治疗前、治疗后检测血清hs-CRP、HCY及脑血流量,同时给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结果 B、C、D组治疗前hs-CRP、HCY较A组明显增加(P<0.01),脑血流量明显下降(P<0.01);治疗12周后B组hs-CRP、HCY、脑血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C组hs-CRP、HCY较治疗前下降(P<0.05),D组下降更明显(P<0.01);C组脑血流量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D组改善更明显(P<0.01);A组MMSE评分正常,B、C、D组治疗前均有明显认知障碍;B组治疗后MMSE、H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治疗后评分增加(P<0.05),D组治疗后评分增加更明显(P<0.01)。结论丁苯酞可显著降低血管源性轻度认知损害患者血hs-CRP、HCY水平,提高脑血流量,改善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病情及预后。
- 朱海生栾玉杰白水平李晓蕾
- 关键词: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丁苯酞超敏C反应蛋白脑血流量
- 急性脑出血应用奥拉西坦联合鼠神经因子治疗对炎症因子指标的影响与疗效研究
- 2021年
- 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奥拉西坦联合鼠神经因子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本次选取我院急性脑出血患者入组,共计80例,患者入院时间在2019年9月—2020年7月之间,将抽签分配法作为此次分组方法,共设置2个小组,每小组均分40例患者,将应用奥拉西坦联合鼠神经因子治疗的小组命名联合组、将应用奥拉西坦治疗的小组命名为单一组,评价指标: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IL-8、hs-CRP)、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对比联合组、单一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两组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显著降低,具备炎症因子指标有较强的对比优势(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奥拉西坦联合鼠神经因子治疗可改善机体炎性反应,提升治疗效果。
- 李晓鹏耿伟李建波张倩李晓蕾
-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治疗有效率
- 基于TLR4/NF-κB通路探讨藏红花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通路研究藏红花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FCIR)大鼠的神经元保护作用,探讨藏红花素防治FCIR损伤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藏红花素组、藏红花素+脂多糖组,每组32只。造模前7 d开始,藏红花素组通过腹腔注射藏红花素溶液;藏红花素+脂多糖组通过腹腔注射藏红花素溶液、脂多糖溶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通过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组注射剂量均为5 mL/(kg·d),1次/d,连续干预7 d。采用线栓法复制FCIR大鼠模型。再灌注24 h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采用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法、干湿重法分别计算脑梗死率和脑组织含水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TUNEL染色法观察皮质神经元病理学改变和凋亡状况;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TNF-α、IL-1β、IL-6等炎症因子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p-NF-κB p65、IκBα、p-IκBα、Cle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1)神经功能、脑梗死率及脑含水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脑梗死率、脑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藏红花素组和藏红花素+脂多糖组mNSS评分、脑梗死率、脑含水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藏红花素组比较,藏红花素+脂多糖组mNSS评分、脑梗死率、脑含水量均明显升高(P<0.05)。(2)皮质神经元病理学改变及凋亡状况:假手术组皮质神经元形态正常、结构完整;模型组皮质神经元可见排列紊乱、数量减少、空泡变性、胞浆固缩深染、核膜边界不清、炎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藏红花素组皮质神经元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皮质神经元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藏红花素组和藏红花
- 李晓蕾朱海生麻瑞娟胡科冯丽娜王旭东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藏红花素神经保护神经元凋亡
- 利伐沙班预防脑卒中的短期疗效观察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应用利伐沙班治疗具有中高危风险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且评估为脑卒中中高危风险患者共2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B2组,每组100例。其中A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0.4mL/d,B组患者口服利伐沙班10mg/d。治疗时间4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缺血性卒中及全身动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及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通过不同的评分系统及颈动脉超声及凝血功能检查,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完成4周低分子肝素钙及利伐沙班规律治疗,A组出现缺血性脑卒中12例,发生率为12%;B组出现4例,发生率为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比无显著性改变;并且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差值对比无显著性改变。2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未发生明显异常,但对照组不良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可有效的预防具有中高度风险的患者发生脑卒中风险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率并且具有满意的安全性。
- 李晓蕾朱海生
- 关键词:利伐沙班脑卒中防治低分子肝素钙凝血指标
- 基于JAK2/STAT3通路探讨藏红花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基于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通路探讨藏红花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CIR)损伤的影响。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藏红花素(20 mg/kg)组、藏红花素(20 mg/kg)+香豆霉素(JAK2激活剂,0.1 mg/kg)组,每组24只;采用线栓法复制FCIR大鼠模型。造模前7 d开始,各组分别1次/d腹腔注射(ip)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ip给予生理盐水。再灌注24 h后,通过Longa评分考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状况,TTC染色法计算脑梗死率,HE染色、TUNEL染色法观察皮质神经元病理学改变和凋亡状况,ELISA法检测脑组织TNF-α、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JAK2、p-JAK2、STAT3、p-STAT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aspase-3、Cle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藏红花素组大鼠Longa评分和脑梗死率降低(P<0.05);皮质神经元排列紊乱、数量减少、空泡变性、胞浆固缩深染、核膜边界不清、炎细胞浸润等病变明显改善,凋亡指数降低(P<0.05);TNF-α、IL-1β水平降低(P<0.05),pJAK2/JAK2、p-STAT3/STAT3、Cleved Caspase-3/Caspase-3、Bax/Bcl-2表达比值和HMGB1表达量降低(P<0.05)。香豆霉素明显逆转藏红花素对FCIR大鼠上述各指标的调控作用(P<0.05)。结论藏红花素可抑制FCIR大鼠炎症反应和皮质神经元凋亡,对大鼠FCIR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通路活化有关。
- 麻瑞娟朱海生李晓蕾裴娜娜高晓东赵伟光郭敏
- 关键词:藏红花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