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文

作品数:39 被引量:44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污染
  • 7篇颗粒物
  • 7篇PM
  • 6篇污染物
  • 6篇PM2.5
  • 5篇有机氯
  • 5篇有机氯污染
  • 5篇有机氯污染物
  • 5篇有机污染
  • 5篇有机污染物
  • 5篇持久性有机污...
  • 4篇源解析
  • 4篇污染特征
  • 3篇有机物
  • 3篇气溶胶
  • 3篇臭氧
  • 3篇大气传输
  • 2篇多环芳烃
  • 2篇质谱
  • 2篇溶蚀

机构

  • 38篇中国环境科学...
  • 10篇南开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生...
  • 4篇国家标准物质...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重庆市环境科...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天津城建大学
  • 2篇济南市环境保...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上海市环境保...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39篇杨文
  • 20篇白志鹏
  • 8篇韩斌
  • 7篇耿春梅
  • 7篇赵雪艳
  • 5篇姬亚芹
  • 5篇王歆华
  • 5篇王燕丽
  • 5篇任丽红
  • 5篇张文杰
  • 4篇陈大舟
  • 4篇刘咸德
  • 4篇郑晓燕
  • 4篇殷宝辉
  • 3篇王宗爽
  • 3篇王秀艳
  • 3篇陈建华
  • 3篇刘浪
  • 2篇林伟立
  • 2篇江桂斌

传媒

  • 11篇环境科学研究
  • 4篇南开大学学报...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地球与环境
  • 2篇环境工程技术...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质谱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年份

  • 5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9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气低压模拟舱研制与初步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本文介绍了自主研制大气低压模拟舱基本参数及其性能测试和初步应用结果。舱体尺寸为550~600mm,长600mm,具备自动和手动两种气压控制方式,舱内极限低压可达2.1hPa。测试表明:在抽气时舱内气压变化率平均4.1hPa/s,舱内气压对数与抽气时间在量程范围内基本呈线性变化,压力响应特性曲线随着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放气时舱内气压变化率平均6.6hPa/s,值在100hPa附近达到最大且向气压的高、低两个方向减小。舱内压力响应静态点测试在10s到1min内为2.2%~3.6%,1~10min为3.6±1.8%。漏气率在10min内为0.4Pa/min,实际压力控制偏差在10、20、40min和1h内分别为0.04、0.1、0.19和0.25hPa。应用低压模拟舱对美国SPC-6A型臭氧探空仪在100hPa以下泵效订正系数测量的结果与厂家提供的校准曲线对比显示结果较好,偏差在70hPa以上泵效小于2.5%、35~70hPa小于5%、20~35hPa小于6%、20hPa以下小于5%。低压模拟舱满足气象探空仪器检测的低压环境需求。
田宏民郑向东汤洁林伟立杨文
关键词:漏气率
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7
2014年
大气O3浓度升高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是评估大气O3造成农作物减产及经济损失的基础.分别在北京和广东东莞建立OTC(田间开顶式气室)系统,开展大气O3对大田冬小麦和水稻的影响研究,在整个生长期对作物进行O3熏蒸,计算O3暴露量,获得冬小麦和水稻产量与O3暴露量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东莞水稻临界水平(以AOT40计,AOT40为大于40nL/L的小时平均φ(O3)与40nL/L差值的累计值)为4.95μL/(L·h),而北京冬小麦为2.44μL/(L·h).根据我国已有农作物O3暴露量-产量响应关系计算可知,我国水稻和冬小麦的AOT40分别为4.950~9.506和2.280~3.858μL/(L·h),水稻对O3的敏感性从我国北方到南方呈逐渐增加态势,但冬小麦对O3敏感性并无明显的地域变化规律.在大田环境大气妒(O3)条件下,东莞水稻相对产量损失为2.70%[AOT40=2.68μL,(L·h)],北京冬小麦的相对产量损失为12.85%[AOT40=6.72μL/(L·h)].我国农作物生长环境多样,作物种类繁多,需要继续开展试验研究来建立本地化O3暴露量一产量响应关系,用于合理评估区域农作物产量损失.
耿春梅王宗爽任丽红王燕丽王琼杨文白志鹏
关键词:大气臭氧水稻冬小麦
大气中有机氯污染物的污染特征
为了研究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的排放模式和运移规律,在北京设点采集树叶样品,在四川西部的卧龙自然保护区采集大气样品,对样品中的POPs进行分析测定。 ...
杨文
关键词:有机氯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文献传递
忻州市大气PM_(2.5)的化学组成质量平衡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引量:7
2017年
于2013年9月(非采暖季)、2014年2—3月(采暖季)、2014年5月(风沙季)采集忻州市3个监测点(新城区、开发区和旧城区)的PM_(2.5)样品,分析其中的39种元素、9种水溶性离子及2种碳组分,并对PM_(2.5)的质量浓度进行重构。结果表明,重构后的化学组分分为5类:矿物尘、微量元素、有机物、元素碳和二次粒子,其中矿物尘、二次粒子及有机物是忻州PM_(2.5)的主要组成,分别占到ρ(PM_(2.5))的24.0%~36.2%、19.2%~32.6%和12.9%~25.7%;化学组成质量分数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风沙季矿物尘质量分数高于采暖季和非采暖季,采暖季有机物质量分数高于其他两季,非采暖季二次粒子质量分数略高于其他两季;化学组分的空间变化显示会展中心站点的二次粒子和矿物尘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其他2个站点。应用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进行来源解析,结果显示忻州市PM_(2.5)的主要来源是扬尘(21%~35%)、二次粒子(25%~26%)和机动车尾气(21%~26%)。
赵雪艳王歆华褚彦辛杨文任丽红白志鹏
关键词:PM2.5有机物源解析
重庆主城区大气PM_(10)及PM_(2.5)来源解析被引量:109
2014年
为探讨重庆主城区4个季节大气PM10和PM2.5的主要来源,于2012年2—12月在重庆主城区的工业区、文教区和居住区5个环境监测点同步采集PM10及PM2.5样品,分析了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和元素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采集了重庆主城区土壤尘、建筑水泥尘、扬尘、移动源(包括机动车、施工机械及船舶)、工业源(包括固定燃烧源及工业工艺过程源)、生物质燃烧源及餐饮源等7类污染源,建立了重庆市本地化的污染源成分谱库.利用CMB(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及二重源解析技术分析了PM10及PM2.5的来源.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大气中ρ(PM10)及ρ(PM2.5)的年均值分别为153.2和113.1μg/m3,超过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2倍以上.大气PM10的主要来源为扬尘、二次粒子和移动源(贡献率分别为23.9%、23.5%和23.4%),大气PM2.5主要来源于二次粒子和移动源(贡献率分别为30.1%和27.9%).PM10和PM2.5的主要源类贡献率差别不大,表明研究区域内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应采取多源控制原则.大气PM10来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和秋季主要以扬尘为主、夏季和冬季主要以二次粒子为主.
任丽红周志恩赵雪艳杨文殷宝辉白志鹏姬亚芹
关键词:源解析PM10
大气中痕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年均值的测定被引量:8
2008年
采用以XAD-2树脂为吸附介质的大气被动采样器,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设置6个采样点,进行了为期2年(2005年—2007年)的环境大气样品采集。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方法对HCB,HCHs,DDTs和PCBs测定。结果表明,平行样品的重现性良好,平均相对偏差为9%。POPs检测下限的范围为1.0 pg/m3~5.9 pg/m3。2年的年均值数据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和规律性。以XAD-2树脂为吸附介质的大气被动采样器能够便利地采集进而测定半年或一年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可以经济、有效地获得大气中痕量POPs的年均值。ρ(α-HCH)/ρ(γ-HCH)从成都到卧龙的上升的趋势反映的是传输过程中HCH的降解;而卧龙地区跨年度数据所反映出的ρ(α-HCH)/ρ(γ-HCH)下降趋势,可以归因于林丹的使用。
杨文赵全升陈大舟刘文杰刘咸德郑晓燕戴天有
关键词:有机氯污染物大气环境卧龙自然保护区
重庆主城区春季大气PM_(10)及PM_(2.5)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被引量:30
2014年
于2012年春季采集了重庆主城区和缙云山共6个环境采样点的大气PM10、PM2.5样品,同步采集了燃煤尘、机动车尾气尘、施工机械尾气尘、船舶尾气尘、餐饮油烟尘、生物质燃烧尘及土壤尘等7类污染源,采集到有效受体样品139个、有效源样品233个,使用GC-MS分析样品中18种PAHs的质量浓度(ρ),分析了PM10、PM2.5上载带PAHs的污染特征,并分别运用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及CMB(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法对PM10、PM2.5中的PAHs进行来源解析,所得源解析结果较为一致.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大气PM10、PM2.5中ρ(PAHs)较低,ρ(PAHs)分别为22.03~31.71、19.02~29.92 ng/m^3,其中位于工业区新山村采样点的ρ(PAHs)最高.PM10载带的PAHs有86%~99%集中在PM2.5中,说明PAHs主要富集在PM2.5中.重庆主城区大气PM10、PM2.5载带的PAHs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和燃煤尘的贡献,这2类源对PM10的贡献率分别为25.89%、32.80%;而在PM2.5中,机动车尾气尘的贡献率较高,可达62%左右.
赵雪艳任丽红姬亚芹杨文白志鹏周志恩翟崇治
关键词:多环芳烃源解析
四川西部山区土壤和大气有机氯污染物的区域分布被引量:10
2010年
为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长距离传输和边远山区POPs的区域分布与来源,于2005年10月—2008年4月在四川西部山区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内沿巴朗山迎风坡1个海拔梯度(1242~4475m)采集表层土壤和大气被动采样样品.对色谱-高分辨质谱(GC-HRMS)的数据分析表明,在卧龙山区28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土壤和大气中HCB,HCHs和DDTs具有浓度低、分布均匀的特点,这可归因于大气长距离传输的贡献;在有人居住和活动的地区,也观测到HCHs和DDTs的浓度异常和污染情况.通过对有机氯污染物浓度水平、相对化学组成、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可以区分大气长距离传输和局地污染源排放2种源贡献.大气被动采样技术能够提供边远山区有机氯污染物大气浓度水平和时空分布的信息.结合大气和土壤的现场数据,可以综合观测和表征山区环境有机氯污染物的浓度异常现象.
杨文刘咸德陈大舟刘文杰郑晓燕李炳伟李慧颖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机氯污染物大气传输
2014年北京市PM_(2.5)质量浓度分析及比对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本研究选择污染严重的北京作为研究区域,自2013年12月起至2014年12月,通过设在北五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CRAES)内的定点监测,获得375天有效平行样品(T和Q)。统计结果表明,2014年北京市PM_(2.5)质量浓度从优良水平的6.9μg/m^3到极重污染的422.1μg/m^3,年均浓度值在100μg/m^3左右。T组和Q组线性相关,但T/Q并非定值,冬季最高,R^2=0.974,对应T/Q=1.014,可能由于冬季污染程度较重,滤膜性能差异可忽略。除春季外,其它三季的PM_(2.5)都是T组>Q组,与石英膜的纤维结构不够致密有关。以T组质量浓度数据为准,与国控监测点奥体中心点公报的日均PM_(2.5)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二者基本同步,在春冬季呈现较高的污染浓度,在夏季最低。在严重污染时(PM_(2.5)>250.0μg/m^3),在线监测可能低估PM_(2.5)而T组能更客观地记录实际污染状况。统计2014年全年污染等级分布,4~8月份基本未出现重度污染,而在冬季采暖期10~12月份,优良天数不足50%。综合分析风速、相对湿度对PM_(2.5)质量浓度的影响,证实冬季取暖燃煤和无风、高湿、逆温的静稳天气是霾频发的主要原因。
王燕丽刘浪杨文韩斌白志鹏
关键词:PM2.5质量浓度
燃煤排放PM10的氧化性损伤能力被引量:1
2014年
使用质粒DNA评价法和ICP-MS研究贵州织金地区海陆过渡相的晚二叠世煤及大同地区陆相的侏罗纪煤在实验燃烧炉中燃烧排放PM10对质粒DNA的氧化性损伤能力及其与重金属元素组成的关系。选择2种煤的蜂窝型煤进行燃烧实验,以木炭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对比各种燃料燃烧产生的PM10的DNA损伤实验结果发现:全样和水溶性组分所产生的DNA损伤率相似,说明水溶性组分是造成氧化性损伤的主要来源;海陆过渡相的织金煤燃烧排放PM10的氧化性损伤能力明显比陆相大同煤燃烧产生的PM10的高,2种煤的燃烧排放PM10对DNA损伤能力均比木炭本底的高。对3种PM10中的水溶性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水溶性的As,Cd,Cu,Ge,Hg,Mo,Pb,Sb,Se,V和Zn在海陆过渡相的织金煤燃烧排放的PM10中含量较高,在陆相的大同煤燃烧排放的PM10中较低,在木炭本底燃烧排放的PM10中最低。PM10中较高的水溶性Zn和Pb含量,说明环境大气PM10中的Zn和Pb可能与燃煤排放相关,而Hg元素因为较强的挥发性而在PM10中未得到富集。水溶性的微量元素总量及大部分水溶性的单个微量元素均表现出与颗粒物对DNA损伤率一致的变化规律,说明燃煤产生的PM10与其中的水溶性组分密切相关。
王静邵龙义耿春梅王建英刘君霞杨文胡颖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