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小荣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地热井
  • 2篇示踪试验
  • 1篇地热回灌
  • 1篇地热田
  • 1篇岩溶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示踪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热损失
  • 1篇热田
  • 1篇完井
  • 1篇井段
  • 1篇井身
  • 1篇井身结构
  • 1篇回灌
  • 1篇产水
  • 1篇值模拟

机构

  • 3篇中国石化集团...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市水文地...
  • 2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国土资源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作者

  • 4篇高小荣
  • 2篇庞伟
  • 2篇庞菊梅
  • 2篇刘久荣
  • 2篇王树芳
  • 2篇姚志良
  • 2篇段友智
  • 1篇林沛
  • 1篇李海奎
  • 1篇殷铭
  • 1篇朱明
  • 1篇岳慧

传媒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城市地质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地热井热损失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针对地热井的保温增效问题,根据地热并井身结构特点,建立井筒温度计算模型,并利用A地热井现场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应用该模型对地热井热损失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有效洗井等措施,将局部井段产水转化为全井段产水,可使井口产液温度由61.2℃增加至65.7℃;井口产液温度随着日产量的增加而增高,但增幅逐渐减少;改变井身结构能显著提高井口产液温度,但需要进行系统的井身结构优化;采用保温材料的泵管带泵下深400 m时,井口产液温度达到70.9℃,比常规泵管提高2.7℃。分析结果为地热井保温增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朱明段友智高小荣岳慧庞伟姚志良
关键词:地热井井身结构热损失
水热型地热井局部完井井段生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该文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水热型地热井地质模型,形成了局部井段生产时井筒温度图版,分析了局部存在高渗透层、日产量、套管尺寸对井筒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局部井段生产时井筒温度呈"完井非生产段—完井生产段—非完井段"三段式特点;厚储层中的地热井,满足产量和压力要求时,底部井段完井能获得比全井段完井更高的井口温度;实例井由上部井段生产转为全井段生产时,井口温度能增加12oC;井口温度随日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产量大于2000 m3/d后,增加幅度非常小;若不能维持或及时补充地层压力,推荐7in套管完井,反之则推荐5in套管完井。该研究可用于评价地热井生产效果、优化完井方案和措施,对油田地热能的应用也具有借鉴作用。
庞伟段友智高小荣姚志良
关键词:数值模拟
岩溶热储回灌实验与示踪试验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牛驼镇地热田由于长期大量开采,热储压力大幅下降。为维持热储压力,地热田开始了回灌实验。回灌实验结果表明,热储的回灌能力可以达到180 m3/h,回灌系数可以达到8.72(L/s)/bar。通过示踪试验研究了回灌井与开采井之间的水力联系。示踪试验结果表明,示踪剂的回收率为0.19%,显示0.19%的回灌水被开采井捕获。回灌水的流动方向与地热田内地热水的区域流向一致,为NE-SW向。受水动力场与构造的叠加影响,回灌水的流速最快可以达到100 m/d以上。水平裂隙型介质模型预测结果表明,400m以内的井间距可能会导致开采井温度快速下降;而1500m的井间距是比较安全的。
王树芳刘久荣林沛李海奎殷铭庞菊梅孙彩霞高小荣
关键词:示踪试验
雄县地热田示踪试验的解释及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雄县地热田在2009-2010年地热回灌期间开展了示踪试验。示踪试验过程中没有从生产井和观测井群所取水样中检测到示踪剂,但是基于生产井和回灌井之间流动通道的若干假设,对示踪剂回收的浓度及峰值的出现时间进行了模拟预测,对通道的流体流速进行了估计。并且运用水平裂隙介质模型对由于长期地热采暖尾水回灌可能引起的热储冷却进行了预测,为回灌井和生产井的合理井间距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庞菊梅王树芳孙彩霞高小荣刘久荣
关键词:地热回灌示踪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