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明利

作品数:63 被引量:294H指数:10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连云港市卫生局科研项目连云港市卫生局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2篇卒中
  • 15篇梗死
  • 14篇脑梗
  • 13篇脑梗死
  • 12篇急性
  • 11篇缺血
  • 10篇血压
  • 10篇脑卒中
  • 7篇预后
  • 7篇农村
  • 7篇脑缺血
  • 6篇血性
  • 6篇农村社区
  • 6篇缺血性卒中
  • 6篇急性脑梗死
  • 6篇村社
  • 5篇重复经颅磁刺...
  • 5篇经颅磁刺激
  • 5篇磁刺激
  • 4篇血管

机构

  • 45篇连云港市第一...
  • 18篇徐州医学院
  • 3篇深圳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连云港市第二...
  • 1篇赣榆县疾病预...
  • 1篇建湖县人民医...
  • 1篇东海县疾病预...

作者

  • 63篇何明利
  • 19篇徐丙超
  • 15篇籍牛
  • 12篇孙永安
  • 12篇何效兵
  • 11篇张广慧
  • 7篇蔡增林
  • 7篇陶爱华
  • 7篇周芯羽
  • 6篇刘娜
  • 5篇郭振委
  • 5篇周源
  • 5篇徐英达
  • 5篇王新一
  • 4篇吴方萍
  • 4篇王蓓
  • 4篇李在坡
  • 4篇王广兴
  • 3篇严婷婷
  • 3篇顾正天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4篇中国脑血管病...
  • 3篇神经疾病与精...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青岛医药卫生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第七届中华医...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华夏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17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底动脉梗死溶栓治疗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及在评价预后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及其在评价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监测基底动脉系统梗死溶栓治疗组(溶栓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EP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从而分析和判断BAEP变化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Ⅲ、Ⅴ波的PL及Ⅰ~Ⅲ、Ⅲ~Ⅴ的IPL均明显延长,部分BAEP的Ⅲ、Ⅴ波波形分化差。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EP均有改善,而溶栓组的改善更明显。BAEP分级与疗效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PLⅤ与疗效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另外我们分析表明治疗前缺失Ⅴ波的患者疗效差。结论:BAEP可以作为诊断急性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并且在评价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溶栓治疗的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蔡增林张正春吴方萍张永进周玲王蓓何明利
关键词:诱发电位听觉脑干溶栓治疗
脑梗死1年内复发危险因素的logistic和因子分析
目的 了解脑梗死的患病情况,探讨脑梗死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制定脑梗死再复发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确诊为脑梗死1年内复发患者的60人作为病例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1000份脑梗死人群的资料中抽取出40人1年...
蔡增林张謦芝徐晶张永进王蓓何明利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谷氨酸的释放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谷氨酸释放所致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在局灶性脑缺血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研究稳定性和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谷氨酸升高的时间和谷氨酸释放抑制剂及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的治疗时间窗。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28例脑梗死病人。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检测了病人和对照者的血浆和脑脊液(CSF)谷氨酸浓度,并同时评定了加拿大卒中标准(CSS)积分和脑梗死容积(CTV)。结果病人的平均血浆和CSF谷氨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小于0.01和0.001)。50例进展性卒中患者的平均血浆和CSF谷氨酸浓度均显著高于78例稳定性卒中组。CTV≥10cm3的卒中患者的CSF谷氨酸浓度显著高于CTV<10cm3患者,并且50例进展性卒中患者的CSF谷氨酸浓度与其CTV值显著相关(r=0.303,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急性脑缺血患者预防神经病学进展,谷氨酸拮抗剂的应用有较宽的治疗时间窗。CSF中的谷氨酸含量可作为判断缺血性卒中的进展和谷氨酸释放抑制剂的一个指标。
何明利郑衍平郭光华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谷氨酸脑缺血神经病学
同型半胱氨酸、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卒中被引量:6
2010年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的增生性病变,可导致动脉管壁增厚、僵硬而失去弹性,并引发管腔狭窄或粥样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等。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是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病理学基础。除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年龄等动脉粥样硬化的传统危险因素外,近10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升高同样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
何明利焦艳张磊秦献辉徐希平
关键词:粥样斑块增生性病变血栓形成病理学基础血管平滑肌细胞HOMOCYSTEINE
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病情与预后判断的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索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病情程度和梗死体积之间的关系,阐明其对急性脑梗死病情与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根据NIHSS评分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NIHSS≤8组和NIHSS>8组,并根据梗死体积分为大梗死组(梗死体积≥10cm3)、中梗死组(10cm3>梗死体积>4cm3)和小梗死组(梗死体积≤4cm3),于发病7d、14d及28d进行血浆D-D含量测定,分析D-D水平与病情、梗死体积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各时段血浆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NIHSS>8组各时段D-D含量均高于NIHSS≤8组(均P<0.05),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浆D-D含量与梗死体积、NIHSS积分和NIHSS恢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D-D水平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纤溶系统紊乱程度、判断脑梗死病情和预后的敏感指标。
徐丙超何明利张广慧朱学涛籍牛
关键词:脑梗死D-二聚体NIHSS评分
电刺激嗅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嗅球电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电刺激组、假刺激组,其中脑缺血再灌注组、电刺激组,以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出颈内动脉;电刺激组在右侧嗅球内埋置双极电极,于MCAO再灌注后对嗅球进行电刺激,假刺激组只埋置电极,不进行电刺激;以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假手术组于术后48h、1周,脑缺血再灌注组于缺血再灌注后48h、1周,电刺激组及假刺激组于刺激后48h、1周分别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脑室下区(SVZ)区NSC增殖情况;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电刺激组、假刺激组4组大鼠在电刺激组行电刺激后腹腔注射Brdu 50mg/kg,2次/d,连续2d,4周后处死,分别取脑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各组NSC迁移和分化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组(37.67±1.97)、假刺激组(36.5±2.35)和电刺激组(43.67±1.63)大鼠48h后SVZ区Brdu阳性NSC细胞数较假手术组(15.5±1.52)明显增多(F=57.21,P<0.05),缺血再灌注组(41.17±2.94)、假刺激组(41.83±2.14)和电刺激组(47.67±2.34)1周后Brdu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15.5±1.52)增多(F=73.62,P<0.01),电刺激组在各时间点均较其他组Brdu阳性NSC细胞数增多(P<0.01)。缺血并注射Brdu 4周后缺血侧皮质区电刺激组Brdu阳性NSC细胞数(57.17±2.4)较缺血再灌注组(46.83±2.48)和假刺激组(45.83±2.14)增多(F=161.50,P<0.01);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示电刺激组Brdu阳性NSC细胞中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双阳性细胞比例约为(74.67±3.61)%,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阳性细胞比例约为(38.83±3.36)%,与缺血再灌注组和假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刺激嗅球可能促进脑缺血大鼠SVZ区NSC增殖,并可能促进新生
张广慧吴方荣何明利郭振委秦新月
关键词:电刺激缺血再灌注
糖化血红蛋白与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观察自发性脑出血(sICH)发作前的血糖水平和SICH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88例幕上sICH患者(均为发病24h内入院)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代表脑出血发病前的血糖水平。根据HbAIc值水平(〈6%、6.1%~7%、7.1%~8%及≥8%)将患者分为4组,比较4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肿体积、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等临床资料的差异。同时根据出血量大小(≤25mL或〉25mL)分为小血肿组和大血肿组,根据mRS评分(≤2或〉2)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临床资料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与血肿体积和mR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组患者糖尿病患者数、血肿体积、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院血糖、HbA1c与血肿体积呈正相关关系(r=0.085,p=0.027;r=0.164,P=0.014);年龄、HbA1c与mR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027,P=0.019;r=0.199,P=0.003)。HbA1c同时与血肿体积及mR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164,P=0.014;r=0.199,p=0.003)。结论HbA1c是脑出血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血糖水平相比,HbAlc可以作为一个更好的预测脑出血预后的指标。
张广慧何明利徐艳何效兵孟品刘娜吴方荣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脑出血
中国农村社区强化健康教育对卒中诊疗结果的影响
目的实施农村社区强化卒中健康教育,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在江苏省赣榆县的3个乡镇实施农村社区强化卒中健康教育,并以相邻非实施社区为对照,分析随访一年前后的卒中知晓率、发病3小时内就...
何明利董青籍牛邢厚恂周源秦泗洲张化明熊正根王广兴权先涛
组织化医疗对住院卒中患者病死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组织化医疗对住院卒中患者卒中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建立卒中单元时段(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SU组)与未建立卒中单元时段(2004年3月至2007年2...
何明利
组织化医疗对住院卒中患者卒中病死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 探讨组织化医疗对住院卒中患者卒中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对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建立卒中单元时段(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SU组,2147例)与未建立卒中单元时段(2004年3月至2007年2月)收住的缺血性卒中患者(NSU组,1674例)按年龄分层后进行对照研究,评估其病死率与死亡风险.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各年龄段病死率,并比较和报告相对风险、绝对风险(AR)及95%可信区间(95% CI)、相对风险降、绝对风险降和需治疗数.分类参数采用x2检验,基线值的等级差异比较用Kruskal-Wallis检验.用SAS 9.13软件完成.结果 全组3821例,发病30 d共死亡315例,总体病死率为8.2%.其中,NSU组为175例(10.5%),SU组为140例(6.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8362,P=0.0008).所有年龄组发病30 d的A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 60岁以下AR=0.62,60 ~ 70岁以下AR =0.53,70~80岁以下AR =0.58,80 ~93岁AR =0.57,P>0.05).排除性别、卒中类型、溶栓比率及其合并症等影响病死率的因素后,其结果一样.结论 组织化卒中医疗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卒中管理模式,具有显著降低住院卒中患者病死率和死亡风险的作用.
何明利李爱民周胜利何效兵陈军施辉王蓓陶爱华钮晓勤吴方萍李慧徐丙超刘雨成史良玉周玲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死亡率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