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小琪

作品数:11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贵阳药用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补助地方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植物
  • 4篇药用
  • 3篇药用植物
  • 2篇药用资源
  • 2篇资源普查
  • 2篇居群
  • 1篇地貌
  • 1篇多样性
  • 1篇信息系统
  • 1篇药食
  • 1篇药食两用
  • 1篇院(系)级
  • 1篇掌叶大黄
  • 1篇珍稀
  • 1篇珍稀濒危
  • 1篇植物学
  • 1篇生长环境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因素
  • 1篇中药

机构

  • 9篇贵阳药用植物...
  • 3篇贵阳中医学院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贵州中医药大...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11篇侯小琪
  • 6篇宋培浪
  • 4篇王明川
  • 3篇赵厚涛
  • 2篇魏升华
  • 2篇江维克
  • 2篇于子文
  • 2篇李利霞
  • 1篇周涛
  • 1篇胡成刚
  • 1篇张久磊
  • 1篇王戌梅
  • 1篇肖承鸿
  • 1篇孙庆文
  • 1篇苏明
  • 1篇项世军
  • 1篇周涛
  • 1篇任涛
  • 1篇邹宏毅
  • 1篇景小进

传媒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农技服务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中草药
  • 1篇高校实验室工...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掌叶大黄不同居群主要药用成分的变异及其与生长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掌叶大黄在我国分布广泛,是三种正品大黄的药源植物之一。其根和根状茎干燥后入药称大黄,为《中国药典》所收录。为了研究大黄化学成分的差异,我们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采集了18个野生居群的掌叶大黄,取其根和根状茎及其土壤样品,并采集...
侯小琪
关键词:掌叶大黄居群土壤因素
文献传递
贵州省维管植物新记录7种
2023年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查阅,确定了贵州省维管植物新记录7种,隶属于7科7属,分别为大叶骨碎补(Davallia divaricata Dutch et Tutch.)、木论关木通[Isotrema mulunense(Y.S.Huang et Yan Liu)X.X.Zhu,S.Liao et J.S.Ma]、广西海桐(Pittosporum kwangsiense H.T.Chang et S.Z.Yan)、薄叶景天(Sedum leptophyllum Fr9d.)、盾翅藤(Aspidopterys glabriuscula A.Juss.)、大叶金牛(Polygala latouchei Franch.)、棒凤仙花(Impatiens clavigera J.D.Hook.)。骨碎补属(Davallia Sm.)为贵州省新记录属。凭证标本保存在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标本室(GYBG)。
侯小琪张雨曲张久磊王明川江维克王文银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
贵州兰科植物新分布记录被引量:5
2018年
为探明贵州兰科植物的分布情况,对贵州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珍稀濒危及特有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无叶美冠兰Eulophia zollingeri (Rchb.f.)J.J.Smith、大花无柱兰Amitostigma pinguicula (Rchb.f.et S.Moore)Schltr.、长叶山兰Oreorchis fargesii Finet、广东盆距兰Gastrochilus guangtungensis Z.H.Tsi、芳线柱兰Zeuxine nervosa (Lindl.)Trimen、紫花鹤顶兰Phaius mishmensis (Lindl.et Paxt.)Rchb.f.为贵州兰科植物新分布;对6种兰科植物贵州新分布的形态特征、生长及生境等情况进行记录整理表明,贵州喀斯特地区兰科植物地理区系成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这对掌握和保护喀斯特地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侯小琪王明川于子文项世军宋培浪杨钧屹江维克
关键词:兰科植物
贵州珍稀濒危石松类及蕨类植物调查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结合实地考察、文献资料及专家咨询,根据线性石松类及蕨类植物分类系统,对贵州珍稀濒危石松类及蕨类植物种类、地理分布、应用价值、濒危原因、保护措施、分类变更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开展珍稀濒危石松类及蕨类植物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贵州石松类及蕨类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5亚纲14目37科12亚科108属888种50变种12变型3杂交种。珍稀濒危石松类及蕨类植物15科23属61种,其中已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的8科9属11种,未列入12科17属50种。
李利霞赵厚涛宋培浪韩国营侯小琪于子文
关键词:珍稀濒危蕨类
贵州33个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县(区)药用资源多样性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基于贵州省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数据,进行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分析。通过分析,报道了贵州省乌当区33个普查试点县(区)调查到药用植物资源有265科1 432属5 296种,其中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共35科43属57种,蕨类48科120属453种,裸子植物11科22属61种,被子植物167科1 243属4 721种;与贵州省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该次普查乌当等33个试点县的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数都远超过第三次,总计多1 000余种;从药用植物资源的区域分布、科属构成、生活类型、入药部位等方面来看,贵州省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不仅体现在种类多,还体现在药用植物资源的构成多种多样。结果表明,贵州中药资源丰富,具有支撑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基础,也为贵州省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侯小琪侯小琪宋培浪江维克孙庆文宋培浪周涛魏升华王明川孙庆文
关键词:中药资源普查药用植物多样性
贵州民族地区传统常用野生药食两用植物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结合贵州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资料收集、民间访谈和野外调查工作,收集并记录了贵州少数民族社区传统利用药食两用植物的传统知识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共调查统计了37科72种药食两用植物,其中以菊科(8种)、蔷薇科(7种)、唇形科(6种)最多,根据利用部位分为果类(28种)、叶类(27种),茎类(12种),根类(6种)、全草类(6种)、花类(3种),根据食用价值可以分为果类(23种)、蔬菜类(21种)、调味香料类(12种)、食用色素类(9类)、淀粉及蛋白质类(8种)、其他类(茶饮类、蜜源类、酒曲类等5种)等,并对每一个种的药用功效方面进行了考证。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药食两用植物的利用在民族地区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饮食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其应用前景广阔。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方式转变的今天,防止传统知识急剧流失和环境的破坏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关注。
赵厚涛宋培浪李利霞韩国营侯小琪
关键词:民族地区药食两用资源普查民族植物学
贵州威宁县濒危药用植物金铁锁资源的调查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探明贵州金铁锁野生资源储量,我们对其核心分布区——威宁县,首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方法: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分布点,设置调查线路,以每个金铁锁居群为一个样地,按照"梅花形"取样法,设置2 m×2 m的样方进行植株数量调查,同时对居群生境、海拔、经度、纬度、伴生种、开花植株数量等信息进行记录。结果:据调查结果,县域内野生金铁锁数量已不足3 000株,且人为采挖相当严重,濒危态势相当严峻。结论:我们应当建立一种平衡的保护机制,对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
侯小琪李丹赵厚涛王明川张仁章宋培浪
关键词:金铁锁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药用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技术要点被引量:1
2019年
腊叶标本是从事药用植物分类区系、形态解剖与系统进化研究的重要实物依据,可弥补鉴定过程中图像和标准文字、文献记录的局限性。为药用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提供参考,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贵州普查(试点)工作药用植物标本压制经验,介绍了药用植物腊叶标本的压制、干燥技术。
邹宏毅宋培浪魏升华侯小琪
关键词:腊叶标本药用植物
高校院(系)级IP地址网络化管理研究
2010年
基于网络化的高校系、院级IP地址管理系统是针对现有高校系、院级IP地址管理的实际情况而开发的IP地址信息管理系统,其主要目标是形成以IP信息资源为核心、以IP数据库为主体、所有教职人员共同参与的综合性IP信息管理交互平台,能够为高校系、院网络正常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使日常IP地址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准确、简便、高效。系统运用数据库、网络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功能:一是IP地址的申请功能;二是IP地址审核管理功能。
任涛侯小琪景小进苏明
关键词:IP地址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HPLC的大黄居群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及品质评价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以采自11个省共27个居群的大黄Rhei Radix et Rhizoma药材的根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总蒽醌及5个游离蒽醌成分的含量,为大黄的道地性形成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赛分RP-C_(18)液相色谱柱(Amethyst C_(18)-H,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水(85︰15)溶液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4 nm。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选取的大黄药材均达到了《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总蒽醌及5个游离蒽醌的含量标准,根据蒽醌成分含量差异可将不同居群的大黄划分为2大类,并与大黄传统的道地产区和非道地产区相吻合。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及大黄酸的含量在2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道地产区的含量显著高于非道地产区。结论不同产地的大黄蒽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蒽醌含量可作为评价大黄的道地性指标。
朱红红侯小琪张淼周涛冯力王戌梅
关键词:蒽醌类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