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星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戊唑醇粉尘最小点火能试验研究
- 2017年
- 采用1.2 L哈特曼管爆炸装置分别对粒径小于54μm、74μm、150μm及大于150μm的戊唑醇粉尘进行测试。针对戊唑醇粉尘浓度及粒径范围对其最小点火能的影响,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对其危险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保持粒径小于150μm,环境温度为20℃,喷粉压力为0.7 MPa,在质量浓度100~1 300 g/m^3之间,戊唑醇粉尘的最佳敏感质量浓度ρ_m为983.71 g/m^3,此时的最小点火能为404.74 mJ。保持戊唑醇粉尘质量浓度为900 g/m^3,环境温度为20℃,喷粉压力为0.7 MPa不变,粒径小于54μm、74μm、150μm及大于150μm的戊唑醇粉尘的最小点火能分别为10 mJ、100 mJ、400 mJ和1 000 mJ以上。因此,判定戊唑醇粉尘最小点火能属于M2级,为特别着火敏感性。
- 刘新华朱顺兵巢曼刘亚星朱希增
- 关键词:安全工程戊唑醇粉尘爆炸粉尘浓度最小点火能
- 絮凝剂CPSA制备及煤泥水沉降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为解决高泥化煤泥水难沉降问题,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XRD及XRF对高泥化煤泥水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采用FT-IR和SEM对可溶性淀粉及自制的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CPSA进行表征,通过絮凝剂CPSA和无机凝聚剂聚合硫酸铁PFS对高泥化煤泥水进行了沉降试验。结果表明,煤泥中<5.5μm极细颗粒物含量高达52%,<29μm微细颗粒物含量达到90%以上,是煤泥水成为难处理高泥化煤泥水的主要原因。煤泥水自然沉降影响较大的因素为煤泥水的物质组成和悬浮颗粒的粒度分布。相对于絮凝剂单独使用,絮凝剂CPSA和PFS结合使用能够减少62.5%的药剂用量,煤泥水沉降速度提高2 mm/s。
- 刘亚星吕一波张乃旭
- 关键词:煤泥水絮凝剂接枝共聚沉降特性
- 絮凝药剂CPSA对高泥化煤泥水沉降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利用复合引发剂引发丙烯酰胺单体AM和可溶性淀粉SS接枝共聚合成絮凝剂CPSA,通过SEM和FT-IR表征SS及CPSA的性质,借助XRF、XRD和激光粒度分析仪等研究某选煤厂易泥化煤泥特性,分析絮凝剂CPSA和无机凝聚剂聚合硫酸铁对煤泥水颗粒吸附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所用煤泥中主要含由SiO2、Al2O3等组成的黏土类矿物质,在水中易解离成表面携带大量负电荷的极细颗粒,形成稳定的高泥化煤泥水悬浮体系;絮凝药剂CPSA分子对煤泥水中不同悬浮颗粒的作用方式不同,沉降迅速但形成的沉积层密度较小;聚合硫酸铁能够同时聚沉黏土矿物及煤等物质,沉降缓慢但沉积层较为密实。两者结合使用不仅提高了煤泥水沉降速度,同时也降低了上清液的浊度。该研究为选煤厂煤泥水絮凝沉降提供了参考。
- 吕一波刘亚星张乃旭
- 关键词:絮凝剂沉降特性接枝共聚
- 阳离子型絮凝剂C-SS-g-AM合成及煤泥水沉降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为了解决煤泥水难沉降问题,实验研究阳离子型天然高分子絮凝剂C-SS-G-AM在"一步法"合成中,Ce+4离子浓度、S2O-28与Ce+4的物质的量比、可溶性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的质量比对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通过絮凝沉降实验对比分析絮凝剂用量与煤泥水的絮凝沉降效果,观察研究絮凝剂分子与煤泥水中悬浮颗粒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絮凝沉降及絮体分析实验中,絮凝剂分子先通过静电作用与煤泥水中携带负电的悬浮颗粒吸附,破坏双电层稳定结构,再通过分子链之间的交联,形成网状结构,对煤泥水中大悬浮颗粒进行卷扫捕收作用。药剂投入量过大会导致分子链上官能团之间作用几率增大,影响细颗粒的吸附,并且所得絮体体积过大且压缩层厚度会有所增加。当Ce+4离子浓度为4.5×10-3mol/L、S2O-28与Ce+4的物质的量比为2.5∶1、可溶性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的质量比为1∶2.5时,转化率和接枝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102.10%和289.70%。
- 吕一波张乃旭蒋振东刘亚星
- 关键词: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煤泥水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