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梅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嫩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玉米
  • 2篇棉铃
  • 2篇棉铃虫
  • 2篇抗性
  • 2篇抗性稳定性
  • 2篇大豆
  • 1篇等基因
  • 1篇等基因系
  • 1篇毒素
  • 1篇遗传连锁图
  • 1篇遗传连锁图谱
  • 1篇应用生态
  • 1篇生态
  • 1篇施肥
  • 1篇施肥量
  • 1篇适合度
  • 1篇试验分析
  • 1篇田间
  • 1篇田间试验
  • 1篇最佳施肥

机构

  • 4篇嫩江县农业技...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李艳梅
  • 2篇郭予元
  • 2篇梁革梅
  • 2篇庞景海
  • 1篇邹朗云
  • 1篇林影
  • 1篇赵奎军
  • 1篇张彦
  • 1篇魏纪珍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中国农技推广
  • 1篇大豆科技
  • 1篇新农村(黑龙...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棉铃虫对Bt毒素Cry1Ac抗性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
转基因棉花的大规模种植对控制鳞翅目害虫的为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害虫长期处于转基因作物Bt毒素的高压选择下,害虫对Bt作物的抗性问题将不容忽视。昆虫对Bt的抗性是一种遗传性状,其抗性基因就位于昆虫体内,参与体内各种代谢过程...
李艳梅
关键词:棉铃虫近等基因系抗性机理分子遗传抗性稳定性
文献传递
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2010年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AFLP)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应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具有集成高效性、高信息量、无需知道序列信息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又在酶切、扩增体系、检测和分析方法等方面不断得到改进,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的各个领域。近十年来,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昆虫多样性遗传基础的了解。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利用该技术绘制了有益昆虫以及农艺学上重要害虫的基因连锁图谱,并对控制相关性状的基因进行了标记以及QTL定位等。本文简要介绍了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有益昆虫、重要农业害虫、检疫害虫等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应用前景进行了简单的展望。
李艳梅梁革梅赵奎军郭予元
关键词:AFLP昆虫学研究遗传连锁图谱
棉铃虫对Cry1Ac抗性的稳定性及其对适合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为明确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对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Cry1Ac毒蛋白抗性的稳定性及其适合度变化,利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Cry1Ac抗性品系棉铃虫转到正常饲料饲养后的抗性衰退及再次筛选后抗性的恢复情况,并比较了敏感、抗性和抗性衰退后各品系间的适合度差异。在失去选择压的情况下,高抗品系棉铃虫对Cry1Ac的抗性迅速衰退,经过4代后抗性水平由最初的3626.67倍下降到1436.67倍;到第12代时抗性水平已低于10倍,随后品系保持较稳定的低抗水平;当重新进行抗性再筛选时,其抗性水平可快速恢复,抗性倍数快速回升,5代后恢复到1123.33倍。与敏感品系相比,高抗棉铃虫品系的适合度明显降低,相对适合度仅为0.33,但转到正常饲料连续饲养14代后,棉铃虫适合度明显上升,相对适合度为0.87,主要表现为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等显著提高。
邹朗云李艳梅张彦魏纪珍梁革梅郭予元
关键词:棉铃虫CRY1AC抗性稳定性适合度
嫩江县玉米应用生态菌肥效果分析
2011年
嫩江县平原乡镇90%以上地块连续多年种植大豆,病、虫、草害加重,致使大豆生产成本加大,单产下降,影响农民收入。如果多年连作大豆,十几年后平原乡镇将无法大面积种植大豆,会危及到嫩江县作为全省大豆主产区的地位。
李艳梅庞景海
关键词:连作大豆菌肥生态玉米
浅析嫩江县玉米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2015年
简要介绍了嫩江县近几年不同程度发生的玉米病虫害症状、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方法,以期为提高嫩江县玉米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李艳梅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
嫩江县大豆“3414”试验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3414田间试验旨在获得针对嫩江县大豆生产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优化施肥数量,构建作物施肥模型,提高肥料利用率,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嫩江县中心科研所进行大豆"3414"田间试验,结果初步认定最佳施肥量:尿素75.3公斤/公顷,重钙207.9公斤/公顷,硫酸钾46.8公斤/公顷,与最佳施肥量相对应的产量为1987.6公斤/公顷。
李艳梅康殿科林影庞景海
关键词:大豆最佳施肥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