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萍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翡翠
  • 3篇清代
  • 3篇出土
  • 2篇玉器
  • 2篇粤海关
  • 2篇同位素
  • 2篇同位素制约
  • 2篇锆石
  • 2篇锆石U-PB...
  • 2篇海关
  • 1篇硬玉
  • 1篇硬玉岩
  • 1篇玉料
  • 1篇商周
  • 1篇商周时期
  • 1篇丝绸之路
  • 1篇清代晚期
  • 1篇西汉
  • 1篇贸易口岸
  • 1篇缅甸翡翠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广东省博物馆
  • 1篇广州出入境检...
  • 1篇广东省文物考...

作者

  • 8篇丘志力
  • 8篇杨萍
  • 5篇谷娴子
  • 4篇李榴芬
  • 2篇吴福元
  • 2篇吴沫
  • 1篇梁伟章
  • 1篇龚盛玮
  • 1篇杨树锋
  • 1篇孙金凤
  • 1篇陈炳辉

传媒

  • 4篇宝石和宝石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2008年全...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缅甸翡翠形成时代和成因的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制约被引量:15
2008年
缅甸翡翠(硬玉岩)以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出露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附近的构造位置著称.长期以来,由于研究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加上经常出现局部的军事冲突,该地翡翠成因及其动力学意义的研究仍然较为薄弱.利用激光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配有激光器的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对市场筛选收集到的一块缅甸翡翠玉器中的锆石进行了微量元素组成、U-Pb年龄和Hf同位素的原位测试.该锆石的CL图像显示典型的变质锆石特点,且其内部含有硬玉和绿辉石等矿物包裹体.对其中16颗锆石进行的75次激光原位U-Pb测定获得的年龄为(158±2)Ma.尽管这些锆石的重稀土元素(HREE)明显富集,表现出与其他类型锆石相同的特点,但它没有明显的Eu异常而与其他岩浆锆石有所不同.锆石176Hf/177Hf比值变化范围为0.282976~0.283122,其平均值为(0.283066±7),相对应的εHf(t)为(13.8±0.3)(n=75).上述新的证据显示,缅甸宝石级翡翠主体形成于晚侏罗世,是大洋板块俯冲情形下释放出的流体与地幔楔相互作用的产物,与印度和欧亚板块的陆-陆碰撞无关.
丘志力吴福元杨树锋朱敏孙金凤杨萍
关键词:HF同位素U-PB年龄锆石缅甸翡翠
广东(广州)是我国清代晚期最重要的翡翠贸易口岸
通过对《粤海关志》按季度分类记载的晚清同治-光绪年间(1873—1878年)中国广州海关进口jadestone(翡翠)的贸易数据和过去一些史料数据的比较,讨论了清代我国翡翠玉石贸易通路问题,明确指出广东(广州)是我国清代...
杨萍丘志力谷娴子李榴芬
关键词:清代海上丝绸之路
文献传递
现代微区测试技术在确定宝玉石产地来源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宝玉石产地来源的研究是近几年地质学、宝石学和考古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一方面,不同产地来源的宝玉石可能具有不同的品质特征及经济价值,其研究有助于珠宝首饰价值的判断,为各国海关执法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古代宝玉石产地的确定对了解古代宝玉石的开采与古代科技的发展水平及不同区域的文化交流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微区测试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微量元素、包裹体以及同位素分析等方面探讨总结了微区测试技术在确定宝玉石产地来源研究中的应用。当前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技术方法对确定宝玉石的产地来源均有一定的意义,但宝玉石产地来源的最终确定往往需要依赖更大范围和更深入地对宝石矿床的地球化学进行多技术手段的交叉分析。显然,确定各种不同类型宝玉石产地来源的标型特征及建立相关重要宝石产地的地球化学数据库,是最终解决宝玉石产地来源鉴定问题的关键。
杨萍丘志力陈炳辉李榴芬龚盛玮梁伟章
关键词:宝玉石
西汉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玉器中的石墨包裹体被引量:4
2007年
利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部分玉衣片和玉棺片中的黑色点状固体包裹体。拉曼光谱谱图显示其主要的拉曼散射峰位于1360("D"峰)、1582("O"峰)、2440、2735、3250cm-1附近,与石墨拉曼散射峰的典型峰位一致,显示黑色包裹体为石墨。石墨拉曼光谱中的"D"峰和"O"峰的相关信息可敏感地反映其主岩的形成条件,因此对古玉器玉料中石墨包裹体拉曼光谱的深入研究可以对玉料的产地来源进行限定。
谷娴子丘志力李银德杨萍李榴芬
关键词:出土玉器拉曼光谱西汉
从传世及出土翡翠玉器看我国清代翡翠玉料的使用被引量:3
2008年
根据最新发现的广州海关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玉石的进口记录以及其它翡翠资源开发的资料,通过分析中国主流博物馆清代传世及出土的翡翠玉器、国际著名拍卖公司专场拍卖的清代翡翠玉器以及云南等九省、市出土的清代翡翠玉器,统计分析了中国清代翡翠玉器的来源与材质特征,指出该时期进入中国市场的翡翠玉料数量可能相当巨大,广州是翡翠玉料最重要的进关口岸之一;其中"商品玉"或"白底青种"和"花青种"翡翠是清代翡翠玉器中最主要的类型,中国清代使用的翡翠玉料与现代使用的在总体组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高质量翡翠的比例没有明显增加,显示出高质量翡翠具有明显的投资价值。
丘志力吴沫谷娴子杨萍李榴芬
关键词:翡翠玉器玉料清代
广东横岭山出土玉玦的工艺特征及其用途浅析被引量:1
2008年
广东省博罗县横岭山商周时期的墓地是迄今广东省发现的、最完整、数量最大的先秦时期的墓葬群,为200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对其中M177墓出土的一对做工精美的石英质玉玦的基本特征、工艺及微痕进行了分析,推测当时使用了可以固定旋转轴的钻孔技术、硬度很高的抛光材料或专门的"垫托"工具。根据其红外透射光谱分析指出,岭南加工玉器的先民掌握了玉器上蜡工艺,可能提供了中国目前最早用蜡改善玉器的案例。认为M177墓出土的玉玦及其它墓葬出土的玉玦应该是本地加工的产品,可能是具有财富象征意义的珠宝礼器,而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
丘志力吴沫吴海贵杨萍谷娴子
关键词:商周时期
粤海关“Jadestone进口记录”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首次发现广东省档案馆馆藏的微缩胶片《粤海关志》按季度分类记载了晚清同治-光绪年间(1873—1878年)由中国广州海关进口jadestone的贸易数据。论证了进口记录中的jadestone主要指当时尚有疑义的玉石——翡翠,并根据该记录估算出清末51a间进口中国的翡翠玉料的数量达到6708t。该记录同时给出了海路可能是当时翡翠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通道的证据,说明广州可能是清代最重要的翡翠进关贸易口岸。
谷娴子杨萍丘志力
关键词:清代翡翠
缅甸主体翡翠形成时代和成因: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制约
缅甸北部坎底江上游地区产出的翡翠(硬玉岩)以优良的品质、巨大的经济价值和产出的构造位置著称,其成因和地球动力学意义具有的吸引力。本文采用了锆石U-Pb年龄、微量元素与Hf同位素联合同时测定方法,分析了锆石晶形的完整,与硬...
丘志力吴福元杨树锋朱敏孙金凤杨萍
关键词:翡翠锆石硬玉岩变质成因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