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登莉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冈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手术
  • 2篇小鼠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蛋白
  • 1篇多汗症
  • 1篇胸腔
  • 1篇胸腔镜
  • 1篇研究护士
  • 1篇炎症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临床
  • 1篇药物临床试验
  • 1篇英文
  • 1篇治疗漏斗胸
  • 1篇人神经母细胞...
  • 1篇人神经母细胞...
  • 1篇神经母细胞
  • 1篇神经母细胞瘤

机构

  • 7篇吉林大学
  • 4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冈山大学
  • 1篇吉林省肿瘤医...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作者

  • 8篇王登莉
  • 6篇赵慧
  • 4篇孙国龙
  • 4篇王凯忠
  • 4篇付鑫
  • 2篇田晓巍
  • 2篇周莉
  • 1篇姜文华
  • 1篇谭百宏
  • 1篇李树蕾
  • 1篇程莹
  • 1篇吴江
  • 1篇熊天庆
  • 1篇李艳超
  • 1篇于升

传媒

  • 4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在原发性手汗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25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17~57岁,平均30.7岁。采用胸腔镜T2~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全身麻醉,交感神经链切断选择在第3肋骨表面水平单一位置,同时切断旁路传导纤维。结果:双侧手掌皮肤测温,术前右手掌皮温:(32.0±1.6)℃,术后右手掌皮温(34.5±1.3)℃,(P<0.05);术前左手掌皮温(32.6±1.5)℃,术后左手掌皮温(35.0±1.3)℃,(P<0.05)。无一例术中大出血、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严重术中并发症,无一例中转开胸或死亡。有1例出现霍纳综合征。随访6~29个月,平均16.5个月。有效率为100%。结论: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小、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孙国龙赵慧付鑫王登莉王凯忠
关键词:多汗症交感神经切除术胸腔镜
抗高迁移率族蛋白1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脑出血损伤的治疗
脑出血是脑中风中致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脑出血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至今仍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表明:炎症机制参与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进展过程。HMGB1是一种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一旦从细胞核中释...
王登莉
关键词:炎症脑水肿脑出血高迁移率族蛋白1
文献传递
人类及小鼠某些细胞系培养中苯基杆菌的污染(英文)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对细胞培养体系中出现的杆状污染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并探讨如何清除该污染物。【方法】采用固体培养基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株,通过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用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上清复苏冻存的已经污染的细胞,检测细胞复苏的存活率。【结果】该污染物经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为苯基杆菌。形态学观察表明它有一个二态生命周期:即游动期和附着期。大多数情况下该菌可以与宿主细胞共生,常规抗生素均不能彻底清除该细菌。采用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上清复苏冻存细胞可以明显提高了细胞的存活率。【结论】本实验报导了苯基杆菌的二态生命周期,同时我们发现用细胞上清复苏冻存细胞可以显著提高细胞的存活率。
熊天庆王登莉谭百宏姜文华代高月赵慧李树蕾李艳超
关键词:细胞培养污染物
Heller改良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症50例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探讨Heller改良术在贲门失弛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50例贲门失弛症患者中,男17例,女33例;年龄2~73岁,平均30.7岁。采用Heller改良术治疗。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结果:5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1例食管破裂,康复率为99.60%。未出现胸腔积液。结论:Heller改良术治疗贲门失弛症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小、患者满意度高,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式。
孙国龙赵慧付鑫田晓巍王登莉王凯忠
关键词:贲门失弛症
浅谈研究护士在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作用被引量:12
2011年
药物临床试验是指任何在人体(患者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新药需要经过Ⅰ-Ⅳ期严格的临床试验,并经过必要的审批程序后才能获批进入临床使用,药物临床试验只有客观、准确地评价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才能保证人们用药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程莹邢巨颖王孝欣王登莉
关键词: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护士
小鼠骨髓及脾脏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培养及鉴定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和扩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方法,为免疫耐受研究提供实验材料和奠定基础。方法在无菌条件下提取ICR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以小鼠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协同诱导下培养,光镜下观察DC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CD80、CD86表达水平。结果骨髓细胞体外诱导培养3天后,光镜下显示细胞表面不规则,呈树突状突起,可见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低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结论与脾脏细胞相比,骨髓细胞中不仅富含大量的DC的前体细胞而且诱导成DC时间短。
孙国龙王凯忠周莉付鑫田晓巍王登莉赵慧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骨髓脾脏
不同浓度dbcAMP对SH-SY5Y细胞向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分化潜能的影响
2014年
目的:建立具有分化成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潜能的神经干细胞模型,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提供适宜的研究载体。方法:应用双丁酰环腺苷酸(dbcAMP)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分为0mmol·L-1 dbcAMP组(对照组)和0.3、0.6、1.0及2.0dbcAMP组,观察诱导后各组SH-SY5Y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Imge-Pro Plus 5.0软件测量神经元样细胞神经突起长度,计算神经突起>30μm细胞所占细胞总数的百分率;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检测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标志性蛋白——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的表达,并计算其免疫反应阳性率。结果:形态学观察,对照组SH-SY5Y细胞呈多边形、圆形或梭型,胞膜光滑,边界清晰;各浓度dbcAMP组随着dbcAMP浓度的增加和诱导时间的延长,SH-SY5Y细胞胞体变小、突起变长;1.0mmol·L-1 dbcAMP组细胞互相交织,表现出成熟神经元的表型。SH-SY5Y细胞诱导培养72h后,与对照组(31.4%±4.2%)比较,0.3、0.6、1.0和2.0dbcAMP组神经突起>30μm细胞所占细胞总数的百分率(40.1%±5.7%、47.5%±6.2%、73.1%±3.2%和74.3%±6.1%)明显升高(P<0.05或P<0.01)。SH-SY5Y细胞诱导培养72h后,与对照组(10.2%±2.1%)比较,0.3、0.6、1.0和2.0dbcAMP组GAD65阳性细胞表达率(22.1%±2.4%、46.9%±3.2%、70.7%±3.4%和72.3%±3.7%)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SH-SY5Y细胞具有分化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样细胞的潜能,1.0mmol·L-1是dbcAMP的最佳诱导浓度。
王登莉周莉于升吴江赵慧
关键词: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
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31例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探讨Nuss手术矫正漏斗胸的优越性。方法:实施漏斗胸矫形术共31例。其中10例使用胸腔镜,21例未使用胸腔镜;2例使用固定片,29例使用钢丝固定。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为60~90 m in,术中出血量5~15 m l,术后平均9~12 d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诊2年,30例患者漏斗胸矫形满意,1例术后复发。矫形成功的患者中,有2例钢丝折断。结论:Nuss手术具有切口小而隐蔽、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活动早、无手术瘢痕、矫形效果好等优点,使用胸腔镜可确保术程清晰可示,手术方法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孙国龙赵慧付鑫王登莉王凯忠
关键词:NUSS手术漏斗胸矫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