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军
-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姜黄抗幽门螺杆菌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09年
- 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该菌耐药性不断增加,加上药物不良反应多,患者依从性降低,因此研究新的抗Hp药物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已从天然中药姜黄中提取出了抗Hp活性成分,希望为治疗Hp感染开辟一条新途径。现就姜黄抗Hp感染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蒋丽军刘志峰项守奎
- 关键词:姜黄素幽门螺杆菌
- 姜黄素对应激状态下大鼠胃溃疡的防治作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应激状态下大鼠胃溃疡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溃疡模型组、姜黄素组、奥美拉唑组,每组10只。采用水浸-束缚方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检测各组胃黏膜溃疡指数(UI)、胃液pH值和壁细胞H+,K+-ATP酶活性,观察其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溃疡模型组UI(35.63±3.34)明显升高,胃液pH值(1.35±0.09)明显下降,壁细胞H+,K+-ATP酶活性(9.45±0.34)mmol/(g.h)明显升高(Pa<0.01),镜下可见胃黏膜出血坏死,溃疡形成。与溃疡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UI(15.13±2.42)明显下降,胃液pH值(1.81±0.23)明显上升,壁细胞H+,K+-ATP酶活性(8.13±0.59)mmol/(g.h)明显下降(Pa<0.01),镜下胃黏膜损伤程度较轻,未见溃疡形成。姜黄素组与奥美拉唑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a>0.05)。胃液pH值和壁细胞H+,K+-ATP酶活性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884 P<0.01)。结论姜黄素可有效地减轻大鼠胃溃疡模型的胃黏膜损伤,抑制壁细胞H+,K+-ATP酶活性,减少胃酸分泌,对胃溃疡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 蒋丽军刘志峰李玫郝理华何祖蕙
- 关键词:姜黄素胃溃疡
- 165例5岁以下有反复喘息症状儿童过敏原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在5岁以下反复喘息儿童早期哮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对165例有反复喘息症状5岁以下儿童血清测定总免疫蛋白E(IgE)和12种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特异性IgE,将受检儿童分婴儿组(<3岁)和3~5岁组。对过敏原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65例儿童总IgE阳性率为89.1%,特异性过敏原阳性率为58.8%,吸入组最高为尘螨/粉螨,食入组最高为蛋白/蛋黄,其次为鱼、虾/蟹、肉类。食入过敏原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吸入过敏原随年龄增长有增加趋势。结论血清特异性过敏原阳性是有喘息症状儿童发展为哮喘的高危因素之一,检测5岁以下有反复喘息症状患儿血清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有利于早期识别可能发展为哮喘的儿童,为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 陈晓张融徐金梅李婷婷蒋丽军
- 关键词:总IGE特异性过敏原儿童哮喘
- 姜黄素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溃疡模型组、姜黄素组、奥美拉唑组。采用水浸-束缚(WRS)方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检测各组胃黏膜溃疡指数(UI)、胃液pH值、壁细胞H+,K+-ATP酶活性和mRNA基因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溃疡模型组UI明显升高(P<0.01),胃液pH值明显下降(P<0.01),壁细胞H+,K+-ATP酶活性和mRNA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溃疡模型组相比,姜黄素组UI明显下降(P<0.01),胃液pH值明显上升(P<0.01),壁细胞H+,K+-ATP酶活性和mRNA基因表达明显下降(P<0.01);姜黄素组与奥美拉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可有效抑制胃溃疡模型大鼠胃壁细胞H+,K+-ATP酶活性和mRNA基因表达,减少胃酸分泌,减轻胃黏膜损伤,对胃溃疡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 蒋丽军刘志峰李玫郝理华何祖蕙
- 关键词:姜黄素胃溃疡
- 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人群的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人群的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差异。方法运用超声对2型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的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形成及其回声特点,同时测定相关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低回声或无回声型斑块所占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百分比,低回声或无回声型斑块所占的比例较大,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能与此有关。
- 时林项守奎蒋丽军夏泽
- 关键词: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
- 肝素对紫癜性肾炎预防作用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综合文献评价肝素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预防作用。方法:检索PubMed、SpringLink、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获得肝素对紫癜性肾炎(HSPN)预防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以HSPN发生率为疗效判定指标,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检验异质性,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分析。计数资料采用RR值及其95%CI表示。结果:共检索到14篇文献,其中6篇RCT满足纳入条件进行Meta分析。治疗组肾损害发生率为13.7%(60/437),对照组肾损害发生率为30.0%(123/4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素早期应用有利于减少肾损害发生(RR=0.36,95%CI:0.26,-0.52);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应用肝素治疗可显著减少肾损害的发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本研究分析的试验例数较少,故需要大样本、多中心、设计良好的RCT进一步验证。
- 蒋丽军刘志峰张龙峰
-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肝素
- 完全水解蛋白配方奶对早产儿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完全水解蛋白配方奶(CHPF)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喂养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我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40例分为CHPF组及标准早产儿配方奶组(SPF组),比较两组的体格发育指标、喂养不耐受率、达完全肠道喂养时间、静脉营养使用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结果:与SPF组比较,CHPF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降低(6.25%vs 33.33%),每天体质量增长[(18.06±1.84)g vs(13.58±1.74)g]、每周身长增长[(1.07±0.14)cm vs(0.89±0.18)cm]、每周头围增长[(0.78±0.12)cm vs(0.52±0.09)cm]加快,达全胃肠喂养时间[(16.9±4.4)d vs(21.1±5.0)d]、静脉营养时间[(11.6±2.1)d vs(14.1±2.0)d]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7.4±0.8)d vs(9.3±1.8)d]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HPF能够促进胃排空,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并使其更早达到全胃肠道喂养,从而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CHPF可用于早产儿开奶。
- 蒋丽军刘志峰
- 关键词:体格生长早产儿
- 校正Q-T间期在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 2009年
- 目的探讨校正Q-T间期(QTc)在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wing法对14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并据此分为CAN组及非CAN组,比较两组间QTc的差异,同时分析QTc与CAN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AN组的QTc([429±22)ms]与非CAN组([397±14)ms]相比显著延长,且QTc与CAN病变程度之间呈正相关。结论QTc在诊断糖尿病CAN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朱庆勇项守奎蒋丽军
- 关键词: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 4-苯乙烯磺酸马来酸酐共聚物抑制HIV-1的初步研究
- 2015年
- 目的研究4-苯乙烯磺酸马来酸酐共聚物(PSM)对HIV-1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Luciferase检测不同浓度的PSM对易感细胞GHOST(3)X4/Hi5中HIV-1的抑制作用,观察PSM对北美HIV-1毒株JR-FL、HXB2和中国临床分离株CNE6、CNE30、CNE50和CNE55的抑制作用;利用CCK8试剂盒测定PSM对VK2/E6E7生长的抑制率来观察PSM的体外细胞毒性。通过逆转录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生殖道上皮细胞HEC-1-A的紧密连接蛋白ZO-1、E-cadherin和Occludin的表达,观察PSM对生殖道上皮细胞HEC-1-A表达的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从而间接评价其对局部黏膜完整性的影响。结果PSM对北美HIV-1毒株JR-FL、HXB2以及中国常见临床分离株CNE6、CNE30、CNE50和CNE55的抑制EC50分别为5.78、0.77、1.85、3.15、1.70和2.27μg/mL,具有抗HIV-1感染的活性;PSM对VK2/E6E7细胞具有低毒性;PSM不明显抑制ZO-1的表达且增加了E-cadherin和Occludin的转录水平。结论 PSM可以抑制HIV-1感染,具有作为杀微生物剂的潜能。
- 张龙锋邱敏蒋丽军刘强焦志军吴稚伟
- 关键词:抗病毒HIV-1
- 165例5岁以下反复喘息症状患儿的相关过敏原检测及意义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 探讨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在5岁以下反复喘息症状患儿早期哮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ARLINGTON SCIENTIFIC,INC公司提供的过敏反应体外检测试剂盒,应用酶联免疫法对165例5岁以下反复喘息症状患儿的进行总IgE和12种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将受检患儿分未婴儿组(<3岁)和3~5岁组.对过敏原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65例患儿总IgE阳性率为89.1%,特异性过敏原阳性率为58.8%,吸入过敏原中比例最高为尘螨/粉螨,食入过敏原中比例最高为蛋白/蛋黄,其次为鱼、虾/蟹、肉类.食入过敏原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吸入过敏原随年龄增长有增加趋势.结论 血清特异性过敏原阳性是喘息症状患儿发展为哮喘的高危因素之一,检测5岁以下反复喘息症状患儿血清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有利于早期识别可能发展为哮喘的患儿,为患儿哮喘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 陈晓张融徐金梅李婷婷蒋丽军
- 关键词:总免疫球蛋白E特异性过敏原哮喘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