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亮

作品数:57 被引量:27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1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地幔
  • 15篇地震
  • 10篇测井
  • 9篇上地幔
  • 5篇俯冲
  • 4篇地震观测
  • 4篇地震学
  • 4篇电磁
  • 4篇深部
  • 4篇克拉通
  • 4篇波速
  • 4篇层析成像
  • 3篇地壳
  • 3篇地球动力
  • 3篇地球动力学
  • 3篇地震波
  • 3篇地幔对流
  • 3篇电磁波
  • 3篇震波
  • 3篇生产测井

机构

  • 47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江汉石油学院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自然资源部第...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麦考瑞大学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西澳大利亚大...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作者

  • 57篇赵亮
  • 12篇吴锡令
  • 7篇郑天愉
  • 5篇汪中浩
  • 5篇艾印双
  • 5篇何玉梅
  • 5篇赵亮
  • 5篇王欣欣
  • 4篇朱日祥
  • 4篇许卫卫
  • 3篇丘学林
  • 3篇万博
  • 3篇徐亚
  • 3篇陈凌
  • 2篇王一博
  • 2篇李娟
  • 2篇赵明辉
  • 2篇肖文交
  • 2篇郝天珧
  • 2篇张志刚

传媒

  • 11篇中国科学:地...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岩石学报
  • 2篇测井技术
  • 2篇2016中国...
  • 1篇科学中国人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石油工业计算...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环球科学
  • 1篇地球与行星物...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5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8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特提斯洋东南段动力过程及东南亚环形俯冲体系形成机制被引量:3
2023年
东南亚位于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交汇处,两者复杂的叠加效应使得迄今对该区深部结构、地表岩浆响应及动力过程缺乏清晰的认识.本文基于最新获取的长周期天然地震观测数据和动力学数值模拟,对晚中生代以来新特提斯洋消亡和东南亚环形俯冲体系形成的动力学过程进行重建.地震P波速度结构表明,东南亚深部有新特提斯洋俯冲板片的残留,并停滞于下地幔约1500km的深度.在爪哇至东帝汶俯冲带一侧新特提斯洋残留板片与上地幔的印度-澳大利亚俯冲板片相接,俯冲方向一致;而在苏门答腊俯冲带一侧,新特提斯洋残留板片与印度-澳大利亚俯冲板片断离,俯冲方向存在差异.东南亚环形俯冲体系的形成是晚中生代以来新特提斯洋东南段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北向俯冲以及太平洋西向俯冲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以俯冲消减-地块拼贴为特征,形成东南亚现今大陆岩石圈和弧形的苏门答腊-爪哇俯冲带;后者以俯冲后撤-弧后扩张为特征,形成了东侧菲律宾俯冲带和一系列边缘海盆地.早白垩世以来新特提斯东南段的分支——北澳大利亚洋的扩张使得澳大利亚陆块长期停滞在南半球高纬地区,直到45Ma北澳大利亚洋发生相背俯冲,快速消减,澳大利亚陆块才开始快速向北漂移,其北端与巽他陆块拼贴.
丁巍伟朱日祥万博赵亮牛雄伟赵盼孙宝璐赵阳慧
关键词:深部结构数值模拟
分形油藏电缆地层测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
<正>油层的连通性和非均质性是控制油层流体流动的主要因素。对于具有分形特征的油藏,应用经典数学模型无法描述其复杂的非均质特征。本文提出一种根据Chang-Yortsos分形模型建立的电缆地层测试资料解释方法,求取地层孔隙...
赵亮汪中浩吴锡令
文献传递
华北克拉通上地幔体波结构层析成像NCC2015模型
<正>华北克拉通破坏是近年来国内外地球科学界普遍关注的科学问题。华北克拉通精细的上地幔速度结构是认识华北克拉通演化的重要依据。基于在华北布设的9条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的地震台所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多通道互相关方法提取不同频...
徐小兵赵亮
文献传递
电磁法流动成像测量软场问题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电磁法流动成像测量具有“软场”特性,致他管道中央物场测量灵敏度不高。通过研究分析电磁法成像测量软场形成机理及其特征,提出一种改善测量电磁场探测特性的解决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克服测量过程中软场特性的不利影响,显著提高多相流动截面成像的分辨率。
吴锡令赵亮
关键词:油井测井
非均质油层分形模型与测井描述研究被引量:14
2001年
首先建立了非均质油层分形模型 ,然后应用测井信息计算非均质油层物性参数横向分布的分数维 ,进而应用分形插值理论描述油层物性在横向上的分布。在比较光滑插值与分形插值的优缺点的基础上 ,提出主作用因素分析综合插值法。由于该综合插值法兼顾了油层的连续性和局部突变性 。
赵亮吴锡令
关键词:非均质油层分形学油层物性生产测井油藏描述
华北克拉通上地幔变形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华北克拉通从稳定到破坏的演化过程对有关地球动力学的经典理论提出了挑战,研究其独特的演化历史是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上地幔矿物晶体的各向异性记录了上地幔发生构造变形的信息,研究上地幔地震波各向异性能够揭示现今和构造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构造运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作者在华北克拉通地区所进行的高密度、覆盖广泛的地震波横波分裂观测研究结果。横波分裂的快轴方向与绝对板块运动方向的不一致,以及横波分裂参数快速的空间变化特征表明了华北克拉通的SKS横波分裂主要反映上地幔的变形。观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块体保留了克拉通较弱的各向异性特征,其西端体现了元古代克拉通拼合的变形特征;中新生代华北克拉通破坏事件以不同的机制主导了华北克拉通中部和东部的上地幔变形,在东部地区北西—南东向的拉张应力作用使得快轴方向平行于拉张方向,而在中部则因受到较厚岩石圈的阻挡使得地幔流动改变了方向,因此造成了北东和北北东向的岩石圈拉张。
赵亮郑天愉
关键词:克拉通破坏
油水泡状流动的介电模型
<正>油水泡状流动是油井内流体最常见的流动机构,特别是我国油田大多采用注水开发,油井产量又比较低,生产井段的油和水基本上是呈泡状混合流动。测量水和油的就地体积分数(又称持水率)无论是采用电容法或是波导法,都是基于流体的介...
吴锡令汪中浩赵亮
文献传递
苏拉威西俯冲带结构与俯冲起始机制的三维地震观测被引量:7
2019年
苏拉威西海具有独特的演化过程—位于北婆罗洲及苏禄岛弧下的苏拉威西海板块停止俯冲后,其俯冲板块的另一侧开始向苏拉威西岛俯冲,形成了诸如俯冲转换边缘、对向俯冲系统等独特的地质现象。针对这种同一板块一侧俯冲停止后在板块另一侧发育新俯冲的过程,科学界提出了众多的板块初始俯冲机制模式,如前陆盆地碰撞后发育新俯冲、大陆/岛弧边缘重力失稳后解耦后俯冲、岩石圈浅部小范围的地幔对流活动导致俯冲等14种初始模式。由于难以获得处于俯冲初始阶段俯冲带的深部岩石圈的地震观测资料,造成这些板块活动模式仍止步于推测。苏拉威西海区的天然地震观测资料不仅是研究苏拉威西海俯冲系统岩石圈深部构造及演化的基础,而且也是认识俯冲过程初始机制的关键一环。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所属重点项目“苏拉威西海与古南海对向俯冲系统的三维地震观测与板块活动机制”在苏拉威西海区针对北苏拉威西海俯冲板片结构所开展的三维地震观测研究。该项研究实验以揭示俯冲系统深部结构与板块活动机制为目标,通过多边国际合作,于2019年8月15—25日在苏拉威西海区成功投放了27台国产宽频带海底地震仪(BBOBS),拟采集10个月的天然地震数据。同时计划利用印尼合作方的陆区地震台站数据,与OBS数据一同开展研究区岩石圈三维结构的地震学研究与数值模拟,认识俯冲下插板片的变形形态与特征、上覆地壳增厚程度及与俯冲系统持续作用过程之间的关系,讨论该地区独特俯冲系统的初始机制。
吕川川郝天珧郝天珧赵亮徐亚赵亮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苏拉威西海
滇西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
2021年
云南地处印度板块、欧亚板块-中国大陆碰撞带东缘,地壳运动剧烈,主要受到印度板块NE向挤压与川滇菱形块体SSE滑移的联合作用。在构造上,云南地区可以划分为滇缅泰板块、印支板块、扬子板块、华南板块等4个一级构造单元和腾冲块体、保山块体、兰坪-思茅弧后盆地、盐源-丽江陆缘坳陷、滇中坳陷、康滇古隆起、滇东坳褶等7个二级构造单元。滇西区域构造包含缅泰板块、印支板块、扬子板块3个一级构造单元和腾冲块体、保山块体、兰坪-思茅弧后盆地、盐源-丽江陆缘坳陷、滇中坳陷等5个二级构造单元,深大断裂发育,是云南地震活跃区域之一,对该区域应力场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其地壳动力学特征及强震孕育成因。
林向东林向东赵亮吴朋吴朋武敏捷叶泵赵桂儒孙海霞杨选
关键词:震源机制地震矩张量横波分裂应力场
新西兰弧后塔拉纳基地区地幔楔各向异性
2023年
太平洋板块沿希库兰吉海沟俯冲至新西兰北岛下方300km左右,向南与新西兰南岛发生碰撞,导致北岛发生顺时针旋转。该区域为研究俯冲带地幔楔变形,理解俯冲过程中地幔物质运动及其动力学过程的理想场所。本研究利用近震(深度范围在70~150km)S波分裂计算获得了北岛弧后塔拉纳基地区的地幔楔各向异性特征,结果显示快波方向和延迟时间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变化。深度在120km之上的地震对应的快波优势方向为NE—SW,近似平行于海沟走向,反映了地幔楔中平行于海沟方向的地幔流动引起的橄榄岩晶格优势排列;而120km之下地震主要集中在塔拉纳基地区北部,快波方向为NNE—SSW向,且延迟时间随深度增大而增加。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到100~150km处的俯冲角度急剧变陡至近似直立,引起深部地幔楔强烈变形。因此,推测弧后北部深度>120km地震的NNE—SSW快波方向可能是受到地幔楔中平行于海沟走向的地幔流动,以及俯冲角度变陡而使深部地幔楔强烈变形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弧后北部地幔楔深部的拉张作用更为强烈,是造成各向异性在空间上变化的主要原因。
曹令敏赵亮赵明辉赵明辉袁怀玉
关键词:剪切波分裂地震各向异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