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劲松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4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食管
  • 5篇免疫
  • 5篇癌组织
  • 4篇移动抑制因子
  • 4篇细胞
  • 4篇细胞移动
  • 4篇巨噬细胞
  • 4篇巨噬细胞移动...
  • 3篇食管鳞癌
  • 3篇食管鳞癌组织
  • 3篇组织化学
  • 3篇鳞癌
  • 3篇鳞癌组织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MIF
  • 2篇胃食管
  • 1篇胆道
  • 1篇胆道镜
  • 1篇胆总管

机构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42医...
  • 2篇武警四川总队...
  • 1篇解放军第42...

作者

  • 8篇赵劲松
  • 6篇廖克龙
  • 4篇杨康
  • 2篇郭豫兰
  • 1篇李辉
  • 1篇谭文峰
  • 1篇李军
  • 1篇苏加庆
  • 1篇熊刚
  • 1篇罗超
  • 1篇杨汉勇
  • 1篇钟家国
  • 1篇张伟

传媒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临床营养...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状况的影响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评估丙胺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于术后给予7天全胃肠外营养(TPN),其中研究组按每天0.4g/kg的剂量加用丙胺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天、第6天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T细胞亚群、IgA、IgG、IgM,及术前、术后的体重指数。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IgA、IgG及体重指数在术后第6天分别为(42.8±3.4)g/L、(2.7±2.2)g/L、(10.8±2.2)g/L和(19.1±1.6)kg/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3±2.5)g/L、(2.1±2.7)g/L、(8.0±1.4)g/L和(16.8±1.0)kg/m2(P均<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在常规TPN治疗基础上加用丙胺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可以改善营养和免疫状况。
赵劲松廖克龙杨康张伟熊刚李军谭文峰
关键词:食管癌全胃肠外营养谷氨酰胺体重指数
MIF在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食管鳞癌标本和80例食管癌旁组织中MIF的表达水平。结果MI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增加,并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肿瘤的TNM分期密切相关,MIF在癌旁组织的黏膜生发层细胞中表达也有少量的增加。结论MIF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周期,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食管鳞癌TNM分期有关。
赵劲松廖克龙
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食管鳞癌免疫组织化学
LBEPS术中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BEPS)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中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医院采用LBEPS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7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中采用胆总管一期缝合的41例为观察组,术中采用T管引流的3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LBEPS术中一期缝合较T管引流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避免长期T管引流,手术安全可行。
钟家国赵劲松杨汉勇苏加庆罗超李辉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结石一期缝合T管引流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和80例正常肺组织中MIF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MI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肺组织明显增加(阳性表达率:5%vs.88.7%,P<0.01),并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P=0.019)、肿瘤的TNM分期(P=0.044)密切相关,MIF低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MIF高表达组(46%vs.15%,P<0.01)。结论 MIF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术前诊断、预后分析以及有潜在治疗价值的因子。
赵劲松廖克龙杨康
关键词: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免疫组织化学
P21^(WAF-1)和cyclinD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 研究P21^(WAF-1)和cyclinD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食管鳞癌标本和8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P21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21蛋白和cyclinD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肿瘤的TNM分期密切相关。P21在正常食管黏膜生发层细胞中也有少量的表达。结论 P21与cyclinD1参于调节细胞的生长周期,P21可以作为临床预测食管鳞癌预后的潜在的指标。
赵劲松廖克龙杨康
关键词:P21CYCLIND1食管鳞癌免疫组化
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及对胃电图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效果及对胃电图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GERD 80例,使用埃索美拉唑对其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胃镜下食管黏膜分级及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本组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治疗前为(8.59±4.25)分,治疗1个月后为(5.23±3.12)分,治疗1个月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治疗前胃镜检查食管黏膜分级:A级10例,B级20例,C级35例,D级15例;治疗1个月后胃镜检查食管黏膜分级:A级30例,B级15例,C级15例,D级2例,18例恢复正常。治疗前空腹胃电图慢波频率百分比糜烂性食管炎(EE)患者为53.0%,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性疾病(NERD)患者为55.0%,餐后胃电图慢波频率百分比EE患者为59.0%,NERD患者为59.5%,均低于正常水平65.0%;治疗1个月后空腹胃电图慢波频率百分比EE患者为65.5%,NERD患者为67.0%,餐后胃电图慢波频率百分比EE患者为70.0%,NERD患者为69.5%,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GRED可缓解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及胃镜下食管黏膜分级,改善胃电图检查慢波频率所占比例。
郭豫兰赵劲松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胃食管反流胃电描记术
食管鳞癌组织中MIF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在食管鳞癌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IFmRNA在80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IFmRNA表达率在食管鳞癌中为85%(68/80),而在正常食管组织中为15%(15/80),有显著性差异(P<0.01)。MIF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MIFmRNA的高水平表达说明其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病机制.并将可能为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赵劲松廖克龙
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食管鳞癌
胃食管接合部癌组织中MIF的表达
2012年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胃食管接合部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40例胃食管接合部癌组织中MIF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MIF蛋白在胃食管接合部癌组织中存在异常的高水平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密切相关。结论:MIF可能参与了胃食管接合部癌的发病机制,可以作为早期诊断、预测预后的潜在的指标之一。
郭豫兰赵劲松廖克龙杨康
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