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楚雯
- 作品数:9 被引量:7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台湾泥鳅人工繁殖及早期发育的研究被引量:24
- 2014年
- 为了解台湾泥鳅的早期发育情况,对其进行人工催产,使用解剖镜观察并记录其早期发育的形态特征和发育过程。观察结果:台湾泥鳅的受精卵为半黏性卵,膜径约0.9mm;胚胎发育包括受精期、卯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等7个阶段;在21℃水温条件下,受精卯约26h孵化出仔鱼,初孵仔鱼长约2.1mm。3日龄仔鱼开口,10~15日龄时鳍条逐渐形成,17日龄时出现鳞片进入稚鱼期。结果表明,台湾泥鳅的早期发育与大鳞副泥鳅较为相似,与泥鳅的早期发育略有不同。
- 邱楚雯王韩信陈迪虎刘晓东
- 关键词:早期发育胚胎发育胚后发育仔鱼期
- 盐度变化对糠虾成活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糠虾(Mysis)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Malacostraca)、糠虾目(Mysidacea)。糠虾是鱼类良好的天然饵料,在某些水域是海洋生物链中的重要部分。近几年来,随着大黄鱼、牙鲆、东方!、石斑鱼、海马等名贵鱼类人工养殖的大规模开展,糠虾作为活饵料来源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在育苗期间,它是鱼苗重要的活饵料,对提高苗种的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糠虾的养殖水体盐度的调节,观察其对糠虾成活率的影响。
- 陈迪虎邱楚雯王韩信
- 关键词:成活率糠虾盐度变化节肢动物门软甲亚纲天然饵料
- 台湾泥鳅人工繁育技术初步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为了探讨台湾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 ssp.)的人工繁育技术,为该品种在上海的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分别对1龄和2龄的台湾泥鳅亲本进行人工催产,并在圆形流水孵化系统中进行了受精卵孵化和仔鱼培育试验。催产素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_2)和马来酸地欧酮(DOM),剂量为DOM 0.5 mg+LHRH-A_22μg/尾,共催产台湾泥鳅384尾。结果表明:2龄台湾泥鳅在水温22.3℃的效应时间为17 h,催产率为92.7%,受精率为80.8%,获受精卵36.9万粒,孵化率为67%,繁育水花苗约20万尾;1龄台湾泥鳅在水温22.3℃的效应时间为17~21 h,催产率为67.1%,受精率为70.8%,获受精卵34.7万粒,孵化率为57.7%,繁育水花苗约20万尾。仔鱼在容量300 L的循环水孵化桶中培育30 d后,体长约为3 cm。
- 邱楚雯陈迪虎刘晓东王笠平王韩信
- 关键词:人工繁殖苗种培育
- 循环水系统中养殖蓝鳃太阳鱼试验被引量:2
- 2016年
- 为探索适合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新品种,将初始体质量为(19.2±4.6)g的蓝鳃太阳鱼共4 000尾在循环水系统中开展了养殖试验。试验结果:经140 d的养殖,试验鱼终末体质量为(103.5±31.4)g,增重率439.1%,特定生长率1.2%,成活率达93.3%。结果表明,蓝鳃太阳鱼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长良好,完全适应此种养殖模式,可进行进一步开发利用。
- 骆志强王韩信李燕邱楚雯史建华
- 关键词:循环水系统蓝鳃太阳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
- 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对刺参幼体肠道菌群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3年
- 以初始体质量为(2.74±0.17)g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养殖池进行60 d饲喂实验,研究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制剂和乳酸菌代谢产物对刺参肠道菌群、部分免疫指标及生长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乳酸菌制剂和乳酸菌代谢产物各2 mL/m3(按饲养水体折算),配制2种实验饲料。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饲料中添加乳酸菌与乳酸菌代谢产物均显著降低了刺参肠道弧菌数及大肠杆菌数(P<0.05);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能使刺参肠道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升高,溶菌酶活性有所提升,其中乳酸菌制剂实验组与代谢产物实验组免疫酶活力差异不显著;两实验组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乳酸菌制剂与乳酸菌代谢产物对刺参的肠道菌群平衡、免疫力及生长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 宫魁王宝杰刘梅蒋克勇邱楚雯骆作勇范瑞用王雷
- 关键词:乳酸菌肠道菌群非特异性免疫特定生长率
- 连续降温对大菱鲆成鱼代谢机能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4年
- 为了探寻连续降温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成鱼血清、肝脏及肌肉能量代谢等指标的影响,作者将大菱鲆从正常养殖水温18℃快速、连续降温至1℃,并在18℃、13℃、8℃、5℃、3℃和1℃共计6个温度点取血采样,分别测定血清中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GLU)以及肝脏中的糖原和肌肉中的乳酸等指标。结果发现,随着温度降低,大菱鲆的血清TP浓度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13℃和3℃之间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ALB浓度则呈现升高趋势,在3℃时显著高于1℃(P〈0.05);血清TC浓度呈现升高趋势,且3℃时显著高于18℃(P〈0.05);GLU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8℃、5℃、3℃实验组浓度显著高于其余实验组(P〈0.05);尿素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且8℃时显著高于1℃(P〈0.05);肝糖原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8、5、3℃实验组浓度显著高于其余实验组(P〉0.05);肌肉中乳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5℃时显著高于18℃(P〈0.05);其余指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当温度在18-8℃时,降温对大菱鲆体内代谢影响不大;当温度降到8-3℃时,大菱鲆体内开始出现应激反应;当温度继续降低至1℃时,大菱鲆体内的各种代谢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综合分析各温度下的代谢指标得出结论,3-1℃温度区间与大菱鲆的生态冰温点比较接近,可以在此温度区间附近进一步进行无水保活的探索,在保证大菱鲆无水运输可行性的基础上优化经济成本。
- 纪利芹蒋克勇韩龙江袁坤山邱楚雯王宝杰刘梅王雷温海深
- 关键词:血清生化指标肝糖原
- 泥鳅属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分别从表型、染色体、蛋白质、DNA等4个层面概述了泥鳅属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开展泥鳅属遗传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 邱楚雯王韩信
- 关键词:种质资源
- 中国明对虾血蓝蛋白C末端片段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抗菌活性被引量:2
- 2013年
- 为研究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蓝蛋白C末端(FcHC-C)的抗菌功能,将血蓝蛋白基因FcHC的2个C末端基因片段连接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PIC9K/FcHC-C。该载体经Sal I酶切后,采用PEG法转化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GS115)。转化子经过PCR鉴定后,阳性克隆通过含有G418的YPD平板筛选,获得高拷贝重组子。重组毕赤酵母利用甲醇诱导表达目的基因。经Tricine-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酵母工程菌成功表达了血蓝蛋白C末端片段(rFcHC-C1和rFcHC-C2)。抑菌活性鉴定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蛋白rFcHC-C1和rFcHC-C2作为阴离子抗菌肽具有抗真菌和抗细菌的活性。
- 邱楚雯刘梅王宝杰蒋克勇孙姝娟孟晓林骆作勇王雷
- 关键词:血蓝蛋白抗菌肽
- 仿刺参饲用海泥资源质量评价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试验测定了盐场沉积海泥的有机质含量与主要细菌类群变化等,并与几种已应用于仿刺参育保苗的商品化海泥产品比较,旨在寻找能够客观反映海泥质量的评价指标,为仿刺参饲用海泥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元素分析仪测定海泥总碳、总氮,灼烧法检测有机质,平板计数法计数6类主要细菌类群(异养菌、弧菌、大肠杆菌、乳酸菌、芽孢菌及酵母)的菌落数量。结果表明,目标区域海泥的总碳、总氮与有机质含量与商品化海泥产品相近;经干燥处理后的海泥,其异养菌总量比商品化海泥显著提高,但大肠杆菌菌落无显著差异,弧菌菌落显著降低,乳酸菌、芽孢菌与酵母等有益菌菌落均显著提高。研究表明,盐场沉积物作为仿刺参饲用海泥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但养殖效果有待验证。
- 宫魁王宝杰刘梅蒋克勇孙姝娟邱楚雯孟晓林王雷
- 关键词:仿刺参海泥C/N有机质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