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明超
-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系的建立与生物学特性被引量:4
- 2013年
- 本研究旨在建立牦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采用胶原酶消化法成功地建立了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系(YMEC),通过免疫细胞化学、超微结构观察和RT-PCR法对YMEC细胞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其形态、活力、生长曲线以及核型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YMEC细胞染色体2n=60,群体倍增时间为45~48h,持续培养25代后出现细胞分化;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其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细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污染检测结果为阴性。在激素诱导培养时,检测到了β-酪蛋白mRNA的表达。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保留泌乳功能的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系,为研究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功能提供了理想的工具。
- 郝明超刘犇樊江峰陈鹏张华王明亮高旭东余四九
- 关键词: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细胞系生物学特性
- 甘南牦牛、藏羊三种消化道线虫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技术研究
- 消化道线虫病是影响家畜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寄生虫病,对畜牧业影响巨大。甘南州是甘肃省的主要牧区之一,牦牛和藏羊养殖是该地区人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甘南牦牛和藏羊消化道线...
- 郝明超
- 关键词:甘南牦牛甘南藏羊捻转血矛线虫多重PCR
- 四个牦牛品种MC1R基因部分序列的多态性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为探索4个牦牛品种MC1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信息,选取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高原牦牛、大通牦牛4个品种共408头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牦牛MC1R基因部分序列的基因多态性。结果表明,与GenBank中牛MCIR基因序列(登录号:AF445641.1)比对发现,该扩增片段在3 891 bp处发生C→G的突变,在3 912 bp处发生T→C的突变,共发现CC、DD、EE、CD、CE和DE 6种基因型。4个牦牛品种中CD、CE和DE 3种基因型在青海高原牦牛和大通牦牛中占主要优势,这3种基因型频率总和在青海高原牦牛和大通牦牛群体中分别是0.778和0.781。DD和CD两基因型是甘南牦牛群里中的优势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51和0.328。天祝白牦牛中优势基因型是DD,其基因型频率是0.500。D等位基因是4个地方品种牦牛中的优势等位基因。4个地方品种在该基因座上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青海高原牦牛和大通牦牛两个群体处于高度多态(PIC>0.5),甘南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处于中度多态(0.25
- 高旭东余四九王明亮陈鹏郝明超刘犇王继卿
- 关键词:牦牛MC1R基因PCR-SSCP基因多态性
- 牦牛FSHR基因部分序列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本研究旨在分析牦牛FSHR基因5’端及第一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性,为从遗传角度上解决牦牛产犊间隔过长的问题提供参考。以4个种群的667头牦牛为研究对象,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FSHR基因的多态性,并用最小二乘法分析雌性个体该基因多态性与产犊间隔的关系。结果表明,三个扩增片段共获得牦牛FSHR基因940 bp的序列,由5’端和第一外显子组成,与其它哺乳动物的对应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共发现9处突变位点,其中一处位于开放阅读框内,但属于同义突变。不同种群间的产犊间隔差异显著(P<0.05);FSHR基因不同基因型对产犊间隔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AB、LL、LM、LN及RT基因型均有缩短牦牛产犊间隔的趋势。
- 王明亮高旭东陈鹏郝明超刘犇余四九
- 关键词:牦牛FSHR基因多态性繁殖性状
- 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系的建立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 本研究目的是建立牦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为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牦牛乳腺发育和泌乳生理功能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同时为牦牛体细胞克隆实验提供核供体。实验以泌乳期牦牛乳腺组织为材料,进行了如下研究: (1)选取泌乳期牦牛的乳...
- 郝明超
- 关键词: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系生物学特性
- 文献传递
- 甘南牦牛三种消化道线虫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 2023年
- 为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奥氏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和环纹背带线虫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掌握三种线虫在甘南牦牛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以三种线虫的核糖体ITS序列为靶标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多重PCR检测方法,同时检测986份甘南牦牛粪便样品,对三种线虫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检测到奥氏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环纹背带线虫DNA的最低浓度分别为0.03、0.03、0.02 ng/μL,三种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2.58%、14.30%、11.36%,混合感染率为12.98%。1—4月份3种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显著高于5—8月份和9—12月份(P<0.01),3种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在0~3岁与大于3岁的牦牛之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用于牦牛奥氏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环纹背带线虫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甘南牦牛三种线虫的流行率较高,提示甘南牦牛消化道线虫的防控不能忽视。
- 郝明超潘阳阳李勇生张莉徐庚全余四九
- 关键词:牦牛捻转血矛线虫多重PCR流行病学调查
- 黄牛FSHR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8
- 2012年
- 利用生物基因组学数据库,对黄牛FSHR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预测FSHR基因编码产物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同时构建FSHR同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FSHR基因编码产物为疏水性跨膜蛋白,具有明显的信号肽,其切割位点位于17~18位的氨基酸之间,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与无规则卷曲为主,并主要在质膜中发挥生物学作用,跨膜区域分为跨膜域、胞外域和胞内域3个部分.序列分析表明,FSHR编码产物可能具有离子通道、运载体、受体、信号转导和阳离子通道等功能,在离子跨膜与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黄牛的激素调节有影响.FSHR基因编码产物系统进化树表明,黄牛FSHR与水牛、成都麻羊、绵羊等物种FSHR遗传距离较近,具有高度同源性.
- 王明亮陈鹏郝明超高旭东刘犇余四九
- 关键词:FSHR基因黄牛生物信息学繁殖性状
- 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1年
- 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成功对研究乳腺的生长发育、泌乳机制、乳腺肿瘤和癌变的发生及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体外培养建立的乳腺上皮细胞系可为克隆和转基因动物生产提供良好的核供体;分泌功能的乳腺上皮细胞系的建立为乳腺发育学、乳腺病理学、泌乳生物学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对乳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进行了总结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 郝明超刘犇樊江峰王明亮陈鹏高旭东余四九
- 关键词:乳腺上皮细胞细胞培养细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