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斌

作品数:25 被引量:23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9篇夏季
  • 8篇流层
  • 7篇对流层
  • 6篇亚洲季风
  • 6篇亚洲季风区
  • 6篇水汽
  • 6篇季风
  • 6篇季风区
  • 6篇风区
  • 5篇平流层
  • 4篇地表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3篇源区
  • 3篇水汽输送
  • 3篇台风
  • 3篇通量
  • 3篇土壤
  • 3篇土壤湿度
  • 3篇拉格朗日

机构

  • 23篇中国气象科学...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南京大学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青海省气象科...

作者

  • 25篇陈斌
  • 14篇徐祥德
  • 9篇施晓晖
  • 6篇丁裕国
  • 4篇杨帅
  • 3篇刘晶淼
  • 3篇高守亭
  • 3篇张耀存
  • 3篇卞建春
  • 2篇张胜军
  • 2篇徐洪雄
  • 2篇陈联寿
  • 1篇韩永翔
  • 1篇周秉荣
  • 1篇杨宝钢
  • 1篇朱复成
  • 1篇赵天良
  • 1篇李英
  • 1篇权晨

传媒

  • 4篇高原气象
  • 4篇气象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大气科学
  • 1篇气象科学
  • 1篇物理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核学会计...
  • 1篇国家973计...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3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台风生消过程涡旋能量、水汽输送相互影响的三维物理图像被引量:30
2013年
重点研究"莫拉克"台风发展并登陆台湾,以及"天鹅"台风消亡阶段两者相互作用的问题。通过诊断分析发现"莫拉克"与"天鹅"移动过程存在双台风涡旋互旋、吸引与合并现象。采用双台风中心连线的垂直剖面移动坐标分析法可揭示出双台风涡度、风场三维结构,演变过程中双台风的涡度、动能强度呈反向变化关系,在双台风生消过程中,动能、位涡场分布存在显著"连体"通道特征。并揭示出双台风涡旋各自生、消过程水汽、动能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及其涡旋结构变化的内在关联。对"天鹅"消亡、"莫拉克"引发暴雨过程,采用Flexpart-WRF耦合模式模拟"质点群"轨迹,模拟结果再现了双台风生消阶段"天鹅"台风水汽"粒子群"向"莫拉克"低层气旋式输入通道,且在"莫拉克"涡旋高层反气旋式卷出的三维立体动态图像。通过剔除"天鹅"台风涡旋数值模拟试验进一步印证了"天鹅"台风趋于消弱过程其水汽、动能输送为"莫拉克"台风发展与维持做出了一定贡献。基于以上合成分析、轨迹和数值模拟技术综合分析提出了能揭示"天鹅"消亡、"莫拉克"发展过程能量、水汽输送相互影响的三维物理图像。
徐洪雄徐祥德陈斌陈联寿朱复成
关键词:水汽通道
地形起伏对模式地表长波辐射计算的影响被引量:11
2006年
初步探讨了数值模式中次网格区地形起伏(高度、坡度)对长波辐射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高度的次网格变化对辐射计算结果的影响较小,其相对误差一般<2%,但不同分辨率的地形高度场会产生不同的坡度计算误差,低分辨率地形资料所计算的坡度分布相差不大,但坡度的量级存在较大偏差。地形的分辨率越高,实际计算结果的偏差越小。而高分辨率地形资料计算实例表明,地形坡度引起的区域相对辐射误差可达到10%以上。因此,在数值模式中,网格区地表长波辐射计算结果对地形起伏的敏感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陈斌张耀存丁裕国
关键词:地形起伏长波辐射
亚洲季风区夏季近地层CO向上对流层输送过程的模拟
2011年
基于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源(Emission Database for Global At mospheric Research,EDGAR,3.2版本)的CO地表排放源数据,借助于拉格朗日大气轨迹输送模式FLEXPART,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初步探讨了2006年夏季亚洲季风区CO异常分布形成的原因及深对流向上输送和反气旋控制作用相关的输送过程。比较分析发现,受到地表排放源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数值模拟和卫星资料反演的CO浓度存在一定偏差(体积分数相差可达2×10-8~3×10-8),但其时空变化特征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仅在大尺度风场的驱动下,模式亦可以模拟出上对流层区域CO浓度分布特征,但进一步考虑对流抬升的输送作用后,模拟结果和实际资料更吻合,表明亚洲季风区上对流层区域CO浓度大值区的形成是中小尺度对流抬升和大尺度输送的共同作用,但后者影响程度更大。亚洲季风区夏季上对流层区域的CO主要源于印度半岛北部、非洲中部和中国东北部地区的地表排放。该区域CO异常分布主要和两个输送过程相关:一个是大尺度输送和中小尺度对流抬升在垂直方向的输送,使得对流层下部的高CO浓度大气可以很快地抬升到上对流层,甚至可以达到16km的对流层顶高度附近,然后在哈得来环流以及南亚反气旋的影响下,进一步向低纬热带地区输送;另一个是对流层中低层向东和向极一侧的输送使得印度中南部、阿拉伯半岛甚至非洲中部成为亚洲季风区内CO远距离输送的源区。
陈斌徐祥德施晓晖
关键词:亚洲季风区CO
青藏高原UT/LS夏季CO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及可能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基于2005、2006年夏季大气微波临边探测仪(MLS)探测的青藏高原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T/LS)一氧化碳(CO)和臭氧浓度数据,分析了其浓度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并对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UT/LS是大气痕量成分的异常区,具有对流层特性的一氧化碳和具有平流层特性的臭氧在时间变化呈现出反位相变化特征;UT/LS大气成分的变化存在两个主要季节内振荡(ISO)周期,即10~20天和30~60天,但不同的高度上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UT主要表现为10~20天的季节内振荡,而LS主要表现为30~60天的季节内振荡;这两个振荡周期分别和夏季对流活动以及南亚高压的季节内变化具有同位相特征,说明上述两个因子可能是影响该区域不同高度的大气痕量成分季节内振荡的两个主要动力过程。
陈斌施晓晖徐祥德张胜军
关键词:季节内振荡青藏高原
考虑植被的热惯量法反演土壤湿度的一次试验被引量:21
2004年
应用NOAA/AVHRR通道1、通道2和通道4资料计算表观热惯量和植被指数,并结合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的土壤湿度,分别建立了传统的和考虑植被指数的表观热惯量估算实验区域土壤湿度的方程。
杨宝钢丁裕国刘晶淼陈斌
关键词:植被指数土壤湿度热传导方程线性函数
夏季青藏高原地区近地层水汽进入平流层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青藏高原为亚洲季风区的典型代表区域,研究其水汽进入平流层的过程和机理对认识全球气候和大气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WRF)的模拟输出结果(2006年8月20日至8月26)驱动拉格朗日大气输送模式FLEXPART,通过追踪并解析气块的三维轨迹以及温度、湿度等相关物理量的相关变化特征,初步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地区近地层-对流层-平流层的水汽输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源于高原地区近地层的水汽在进入平流层的过程中受南亚高压影响下的大尺度环流和中小尺度对流的共同影响.首先,在对流抬升作用下,气块在短时间内(24h)可抬升到9~12km的高度,然后在南亚高压闭合环流影响下,相当部分气块在反气旋的东南侧穿越对流层顶进入平流层中,并继续向低纬热带平流层输送,进而参与全球对流层-平流层的水汽循环过程.在对流抬升高度上气块位置位于高原的西北侧,然而气块拉格朗日温度最小值主要分布于高原南侧,两个位置上气块的平均位温差值可达15~35K,这种显著的温度差异将导致气块进入平流层时"脱水".比较而言,夏季青藏高原地区近地层水汽进入平流层的多寡主要和大尺度汽流的垂直输送有关,而深对流的作用相对较弱.
陈斌徐祥德杨帅卞建春
关键词:青藏高原平流层水汽输送
利用卫星大气成分资料分析夏季亚洲季风区平流层-对流层输送特征被引量:6
2011年
首先利用臭氧探空资料验证了Aura-MLS卫星反演臭氧产品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可信度,然后基于2005年和2006年夏季的数据产品确定了亚洲季风区夏季对流层向平流层的输送通道。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T/LS)中,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浓度散点分布大体上呈现出典型的"L"型分布,夏季季节内变化反相关特征表现最明显的高度位于150 hPa附近。从时间变化上看,7月份相关系数最大,说明该月份对流层-平流层物质交换最为强烈。100 hPa高度位于对流层顶高度以上,具有对流层特性的大气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侧、孟加拉湾、印度半岛、阿拉伯海以及阿拉伯半岛等区域上空,说明该区域可能是亚洲季风区夏季对流层向平流层物质输送的一个主要通道。
陈斌施晓晖徐祥德张胜军
关键词:亚洲季风区臭氧一氧化碳
WRF-FLEXPART耦合模式对大气水分循环过程研究
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WRF)和拉格朗日大气输送模式(FLEXPART)的耦合模拟计算,通过追踪并解析气块的三维轨迹以及温度、湿度等相关物理量的相关变化特征,对以下大气水分循环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1)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地区...
徐祥德陈斌
关键词:中尺度气象
土壤湿度的一种统计预报模型初步试验被引量:33
2005年
探讨土壤湿度模拟与预报的可能途径,本文从水量平衡的物理原理出发,利用统计模型建立完全预报方程与简化预报方程,以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循环试验(HUBEX)的外场观测试验区所得淮河史灌河流域土壤水分的加密观测资料及其同期降水、蒸发、径流等水文观测资料(逐日资料)为例,进行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预报精度约为87.3%~88.3%。可见,利用前一日和前两日的降水和土壤湿度可以尝试作为估计未来土壤湿度的预报因子,但这只是一次初步的试验。
陈斌丁裕国刘晶淼
关键词:土壤湿度统计预报
2009年一次华北强桑拿天气过程的动力识别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数值模拟并诊断分析了2009年7月华北的一次桑拿天过程,分析了高温高湿天气的环流特征,温度、湿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位涡分布特征等.分析发现,此次桑拿天事件高层为反气旋性环流的高压控制,水平分布图上,低层相对湿度大.垂直剖面上,中低层为下沉气流和暖湿区,有明显的水汽梯度和垂直温度梯度,有倾斜的位涡分布.既然桑拿天发生在夏季普遍高温的大环境之下,因此靠单纯的温度或湿度来动力识别和诊断桑拿天,有较大难度.本文抓住华北地区桑拿天过程高温、高湿、高位涡的特点,引入一个适合于桑拿天的湿热力位涡参数(MTPV,它表示为▽q·(▽θ×▽Q),这里q是湿度,表示为大气或者云中水汽和所有水凝物的总和,θ是位温,Q是位涡),对桑拿天进行动力诊断分析,并通过实际个例的计算分析作出简化.个例分析发现,此次高温高湿的桑拿天过程伴随MTPV的异常.虽然2009年7月此次华北地区桑拿天过程有较高的温度,较大的湿度和倾斜位涡发展,但是单个变量的范围远大于我们要研究的华北地区桑拿天的爆发范围.而结合这三个变量引入的MTPV及其简化形式,无论从经向还是纬向剖面图来看,MTPV的异常大值区相对集中在北京及其周边的华北地区对流层的低层,并维持.因而,MTPV及其简化形式均能对此次高温高湿的桑拿天进行较好的动力识别.
杨帅高守亭陈斌
关键词:高温高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