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莹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次积层混合云的形成过程和微物理观测被引量:12
- 2012年
- 利用2009年5月8日多普勒雷达资料和飞机穿云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西风槽影响下山西省一次积层混合云的形成过程和微物理结构。结果表明,此次飞机探测到的积层混合云是由对流单体多次并合形成的带状对流云团减弱后形成的,云中嵌有明显的对流泡,最大强度为45~50dBZ,最大垂直尺度在6km左右。CDP(cloud droplet probe,前向散射粒子谱探头)、CIP(cloud ima-ging probe,二维灰度云粒子探头)、PIP(precipitation imaging probe,二维灰度降水粒子探头)测量的平均数浓度变化范围分别是132.4~220.2cm-3、1.54×10-1~6.28×100cm-3、9.09×10-4~7.34×10-3cm-3。二维图像表明,冷层中的固态粒子主要是形状不规则的霰粒子,说明过冷水供应充足;在-7℃左右观测到柱状聚合体和凇附程度不同的冰雪晶粒子,表明柱状冰晶通过凝华形成后,碰并和凇附是其增长为霰粒子的重要机制。不同高度的CDP平均谱(2~50μm)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低层水汽凝结作用较强,2~18μm的云粒子数浓度基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暖层中碰并效率低和冷层中小冰晶浓度随高度增加,24~35μm粒子数浓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CIP平均谱(25~1550μm),除4100m为双峰谱外,其他高度均为单峰谱。PIP平均谱(100~6200μm),4450m高度处的粒子谱宽和数浓度最大,3200~4000μm之间出现大值区域,表明对流单体及周边区域为较大固态降水粒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 刘莹莹牛生杰封秋娟刘端阳陆春松刘霖蔚
- 关键词:积云并合微物理结构
- 东中国海海温对中国东部土壤湿度的影响研究
- 研究表明,海洋和陆地对气候都具有“记忆”作用,海温和土壤湿度都是重要的气候驱动因子。因此,研究海温和土壤湿度的演变特征及两者可能的联系对于气候预测、天气预报、水文循环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再分析数据,着重研究海温和土...
- 刘莹莹
- 关键词:海温土壤湿度东中国海
- 文献传递
- 一种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提取红树林湿地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提取红树林湿地的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研究区域的遥感影像,并进行正射纠正和几何纠正预处理;步骤2:获取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的纹理特征,结合光谱特征形成具有多特征的遥感影像;步骤3:采用...
- 张渊智刘莹莹
- 山西省两种降水云系微物理特征和数值模拟研究
- 本文利用2009年5月8—10日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太原多普勒雷达资料及2009年5月8日和10日飞机获取的DMT资料,分别对山西省一次积层混合云和一次层状云的宏、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中尺度WRF模式对2009...
- 刘莹莹
- 关键词:降水过程积层混合云云物理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