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春玲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桃蚜
  • 2篇拟南芥
  • 2篇系统发育
  • 2篇系统发育分析
  • 2篇发育分析
  • 2篇BUCHNE...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豆蚜
  • 1篇信号
  • 1篇信号传导
  • 1篇性诱
  • 1篇序列测定与分...
  • 1篇蚜虫
  • 1篇叶螨
  • 1篇韧皮部
  • 1篇转基因
  • 1篇转基因小麦
  • 1篇转录
  • 1篇转录调控

机构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张春玲
  • 3篇洪晓月
  • 3篇董汉松
  • 2篇吴玉新
  • 1篇谢霖
  • 1篇徐衡
  • 1篇苗慧
  • 1篇薛晓峰
  • 1篇李小杰
  • 1篇张书萍
  • 1篇王秋霞
  • 1篇田珊
  • 1篇王德福
  • 1篇付茂强
  • 1篇王小冰

传媒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表达Harpin蛋白质Hpa1功能片段的转基因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英文)被引量:2
2014年
来自水稻黄单胞菌的harpin蛋白质Hpa1有促进植物生长、诱导植物抗病性的功能,Hpa1序列10-42氨基酸片段(Hpa110-42)的活性比全长分子高1.3-7.5倍。为研究Hpa110-42在转基因小麦体内表达以后对赤霉病的影响和评价转基因小麦抗病水平与应用潜力,对6个小麦转基因系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Hpa110-42在转基因系T3-T5代呈现稳定表达,用禾谷镰刀菌一个分离物进行接种以后,转基因系发生赤霉病的程度较非转基因小麦显著降低,且转基因系T3-T5代赤霉病降低的趋势一致。另外,转基因系小麦病害减轻的程度,与在非转基因小麦上使用杀菌剂的效果相当,表明Hpa110-42转基因表达对小麦赤霉病有防治作用。
李小杰王小冰王德福田珊董汉松张春玲
关键词:转基因小麦赤霉病病害控制
蚜虫体内共生菌Buchnera trpB基因片段序列的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根据已知蚜虫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法从桃蚜(Myzus persicae(Su lz-er))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Koch)体内扩增出了其内共生菌Buchnera的trpB基因,序列长度约388 bp。通过对桃蚜和豆蚜体内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桃蚜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与已知的麦双尾蚜(D i-uraphis noxia(Kurd j))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相近,而豆蚜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则与已知的豌豆蚜(Acryrthosi-phon pisum(Harris))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相近。这是桃蚜和豆蚜体内的trpB基因序列的首次报道。
吴玉新张春玲洪晓月
关键词:桃蚜豆蚜BUCHNERA系统发育
二斑叶螨体内感染的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被引量:14
2006年
应用Wolbachia的wsp基因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法检测了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12个地理种群(辽宁兴城、河北昌黎、湖南长沙、河南郑州、江苏徐州、甘肃兰州、云南昆明、山东泰安、新疆石河子、宁夏银川、陕西眉县和上海)感染Wolbachia的状况。结果表明,12个地理种群全部感染了Wolbachia。克隆分离得到了它们的wsp基因序列,在GenBank的登录号依此为:AY585714、AY585712、AY785376、AY785375、AY585713、AY785374、AY785371、AY712954、AY712955、AY785372、AY785377和AY785373。对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它们全部与B大组Ori组的Wolbachia株系十分相近或完全相同。总体来看,它们的聚类关系基本上呈平行交叉分布,在不同种群之间没有构成明显的地理分布聚集性。
苗慧洪晓月谢霖薛晓峰张春玲
关键词:二斑叶螨WOLBACHIAWSP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EIN因子在HrpN_(Ea)诱导拟南芥蚜虫抗性机制中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为明确蚜虫对不同拟南芥品系经HrpNEa蛋白诱导后的寄主选择机制,利用刺吸电波技术(EPG)记录了桃蚜在EVP(Empty Vector Preparation)与HrpNEa处理的拟南芥野生型Col-0和乙烯通路突变体ein2-1、ein5-1上的刺吸取食波形,比较了桃蚜在拟南芥不同处理材料上的驱避行为。研究结果显示:EVP与HrpNEa处理拟南芥后,桃蚜在ein2-1上取食时,反映被动取食行为的E波比例和平均周期没有明显差别,而在Col-0和ein5-1上取食时,EVP处理与HrpNEa处理均有明显差别,且驱避数据与EPG结果一致。表明HrpNEa可以通过激活乙烯信号通路重要因子EIN2诱导植物抗虫性。EVP与HrpNEa处理后3种拟南芥材料叶片的胼胝质染色测定结果也支持上述结论。
张书萍张春玲王秋霞董汉松
关键词:拟南芥桃蚜抗性诱导
桃蚜与其内共生菌Buchnera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为进一步明确桃蚜与其内共生菌Buchnera之间系统进化关系,参照前人研究蚜虫系统进化所用的COⅠ/COⅡ、12S/16S rRNA、EF-1 alpha的3对引物,对桃蚜的COⅠ/COⅡ、12S/16S rRNA、EF-1 alpha基因进行了扩增,并构建了桃蚜COⅠ/COⅡ、12S/16S rRNA、EF-1 alph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通过分析发现,桃蚜的COⅠ/COⅡ、12S/16SrRNA基因序列均与已知的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Kurdj))的相应基因序列最近,而桃蚜与麦双尾蚜的EF-1 alpha基因序列则处于相邻的分支。综合我们以前的研究分析桃蚜及其内共生菌Buchnera的系统进化关系,发现桃蚜与其内共生菌是协同进化的。
吴玉新张春玲洪晓月
关键词:桃蚜RRNA基因BUCHNERA
拟南芥韧皮部防卫反应转录调控与小麦抗蚜虫机制被引量:2
2012年
植物在受蚜虫侵袭时,乙烯或茉莉酸信号与MYB转录因子调控韧皮部防卫反应,凝集素类韧皮部蛋白(PP)与葡聚糖合酶(GSL)催化生成的胼胝质堵塞筛管细胞壁和筛孔,妨碍蚜虫刺吸韧皮部。根据笔者在拟南芥上的研究,韧皮部防卫反应由转录因子AtMYB44与乙烯信号调控,AtMYB44直接作用于乙烯信号传导调控因子EIN2,启动EIN2基因表达,EIN2转而调控韧皮部防卫反应和对桃蚜的抗性。与拟南芥相比,普通小麦基因组容量超出120多倍,不同基因家族成员冗余程度很高,功能复杂,多种机制交叉作用,影响抗虫防卫反应。小麦编码MYB、GSL和凝集素及其受体蛋白的73、22和50种基因已有全长序列克隆,哪些基因参与小麦针对蚜虫的韧皮部防卫反应以及它们与乙烯或茉莉酸信号的功能关系等问题,目前还不清楚。通过信号传导抑制剂药理学试验与基因沉默效应,鉴定参与小麦抗蚜作用的乙烯或茉莉酸信号传导因子;使用基因沉默、过表达以及荧光蛋白激光共聚焦检测技术,鉴定受乙烯或茉莉酸调控并对小麦抗蚜有调控功能的MYB、PP和GSL种类;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等试验,研究MYB对PP和GSL基因表达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作用,可以阐释小麦抗蚜防卫反应转录调控与信号传导的关键环节。
张春玲付茂强徐衡董汉松
关键词:转录调控信号传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