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改兰

作品数:57 被引量:521H指数:12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施肥
  • 18篇土壤
  • 16篇褐土
  • 16篇长期施肥
  • 14篇栗褐土
  • 7篇旱地
  • 5篇黄土丘陵
  • 5篇长期定位试验
  • 4篇有机质
  • 4篇玉米
  • 4篇施用
  • 4篇丘陵区
  • 4篇黄土丘陵区
  • 4篇腐殖质
  • 4篇腐殖质组分
  • 4篇干旱
  • 3篇有机碳
  • 3篇施肥条件
  • 3篇石灰性
  • 3篇水分

机构

  • 38篇湖南农业大学
  • 14篇山西省农业科...
  • 13篇山西大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青海大学
  • 2篇筑波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莱阳农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3篇王改兰
  • 26篇段建南
  • 12篇赵旭
  • 11篇杨艳菊
  • 7篇黄学芳
  • 7篇熊静
  • 6篇陈春玉
  • 6篇张亮
  • 6篇张海鹏
  • 5篇张进峰
  • 4篇李拴怀
  • 4篇池宝亮
  • 4篇李旭霖
  • 3篇贾宁凤
  • 2篇杨璐
  • 2篇王翠红
  • 2篇黄明镜
  • 2篇武冬梅
  • 2篇李保国
  • 2篇白金顺

传媒

  • 6篇华北农学报
  • 4篇土壤通报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土壤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湖南农业科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山西农业科学
  • 2篇土壤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蔬菜
  • 1篇山西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0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被引量:1
2017年
人才竞争是当代社会竞争的核心,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各大高校的重要任务。高校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必须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文章从高校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几个建议。
罗兰芳王翠红王改兰廖超林雷鸣
关键词:实践教学
湖南省降水资源农业高效利用途径探讨被引量:5
2009年
结合湖南省的降水、土壤、地域条件及农业生产特点,与我国北方旱地农业相对比,分析探讨了湖南省发展集雨补灌和推行农田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包括降水就地入渗、田间微集水、农艺节水)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适应当地条件的降水资源农业高效利用的途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王改兰段建南
关键词:降水资源集雨补灌
长期施肥对玉米籽粒中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探明栗褐土上长期施肥对玉米籽粒中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在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第25年,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玉米籽粒中N、P、K、Ca、Mg、Fe、Mn、Cu、Zn、B、Mo的含量。结果表明:长期施用不同肥料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玉米籽粒氮、铁、锰、硼的含量,其中,氮的提高幅度为20.5%-48.6%,以处理M1NP、NP、M2N效果更明显。铁的增幅为4.92%-40.5%,随施用肥料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锰的增幅为3.53%-10.2%,硼为0.41%-25.3%,以M1NP处理的效果更明显。磷肥和有机肥及有机无机配施可有效提高玉米籽粒磷和钾含量,磷以M1、M1N处理的效果更明显,较对照增加78.4%,82.4%,钾以M1处理的效果更明显,较对照增加62.1%。有机肥还可有效提高玉米籽粒镁含量,与化肥配施效果更佳,较对照提高幅度为5.52%-20.9%。长期施用氮肥、磷肥和有机肥对玉米籽粒Ca、Zn、Cu、Mo的含量无明显影响。
王朔林王改兰杨艳菊赵旭陈春玉黄学芳
关键词:长期施肥玉米籽粒营养元素
应用于全球变化研究的区域风速模拟被引量:3
2001年
风速的模拟在全球变化的定量化研究中是很重要的。本研究采用蒙特卡洛法模拟一组两参数韦伯分布函数 ,生成逐日平均风速。其中采用了由容易获得的风速统计资料 (月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 )来估计韦伯参数的简便方法。
段建南李旭霖王改兰李保国
关键词:全球变化风速模拟韦伯分布蒙特卡洛法
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对栗褐土无机磷组分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顾益初、蒋柏藩的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栗褐土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均能促进栗褐土中无机磷的积累,有机肥与磷肥配施效果更加明显。Ca-P是栗褐土无机磷的主体,占无机磷总量的80.0%,其次是O-P、Fe-P和Al-P。长期施肥处理的无机磷各组分含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均有所增加,而单施氮肥处理无机磷各组分略有下降。无机磷中Ca2-P、Ca8-P、Ca10-P、Al-P、Fe-P与Olsen-P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 7,0.886 5,0.915 5,0.860 2,0.848 4,均达极显著水平,O-P与Olsen-P的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Ca2-P、Al-P、Fe-P、Ca10-P为Olsen-P的主要磷源。
杨艳菊王改兰王振宙聂冰熊静黄学芳
关键词:长期施肥栗褐土无机磷组分
芽孢杆菌对番茄抗枯萎病防御性酶活性的诱导效应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根部包裹接种法将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SR10)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R22)接种于番茄幼苗根部,研究其对枯萎病原菌早期侵染条件下番茄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芽孢杆菌(+Forl)处理25 d后的枯萎病防治效果分别为41.11%和51.11%;早期防御性酶活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接种2株芽孢杆菌后,番茄幼苗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以及β-1,3葡萄糖酶活性均表现出短时间内显著增强随后缓慢降低,酶活高峰时间普遍出现在96~120 h内,酶活增幅达到11%~265%;与单接病原菌处理(Forl)相比,接种芽孢菌SR10(+Forl)和SR22(+.Forl)后PPO酶活性增加了9%和13%,SOD酶活性增加了38%和27%,PLA酶活性增加了23%和27%,β-1,3葡聚糖酶活性增加了15%和26%,几丁质酶活性增加了39%和44%,而POD酶活性变化不明显。表明介导番茄产生诱导系统性抗性来抵御枯萎病菌的侵染是多粘芽孢杆菌SR10和解淀粉芽孢杆菌SR22的重要生防机制之一。
张亮王改兰
关键词:芽孢杆菌番茄枯萎病抗性防御酶
长期施肥条件下栗褐土磷素积累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2010—2012年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1988—2012年)栗褐土速效磷、水溶性磷和生物有效磷积累量及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讨论了水溶性磷与土壤磷饱和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可显著增加栗褐土速效磷、水溶性磷和生物有效磷的含量且以高量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增加最为显著;P2O5用量为75kg·hm-2、有机肥用量为45000kg·hm-2的处理在2012年时,土壤磷饱和度大于25%,这显著增加了栗褐土磷素流失风险;速效磷、水溶性磷和生物有效磷的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速效磷与水溶性磷之间呈指数关系;磷饱和度与水溶性磷呈极显著指数关系。
杨艳菊王改兰张海鹏赵旭黄学芳
关键词:长期施肥栗褐土水溶性磷生物有效磷
硒与农产品质量被引量:19
2005年
硒是植物—动物—人类食物链中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综述了硒(Se)在改善农产品品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包括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抵抗某些重金属毒害、降低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提高农产品保健价值方面的作用.并强调Se是两性元素,在给植物补Se时要严格控制施硒量和农产品中的硒水平,充分发挥Se在植物—动物—人类链中的积极作用.
王改兰段建南
关键词:农产品保健价值
长期施肥对栗褐土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山西省河曲砖窑沟流域试验区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栗褐土经过20年的不同施肥处理,与不施肥相比,耕层腐殖质均有显著积累,其效果以高量有机肥(MN、MNP)>低量有机肥(M、MN、MNP)>单施化肥(N、NP);不同肥料...
王改兰段建南张亮
关键词:长期施肥腐殖质组分栗褐土
文献传递
长期施肥条件下栗褐土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与磷形态的关系被引量:14
2013年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及碱性磷酸酶与土壤磷素形态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的对照处理相比,长期施肥特别是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速效磷、有机磷总量、中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Ca2-P和Ca8-P含量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Al-P、Fe-P和O-P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各形态磷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直接影响的大小顺序为Ca8-P(-5.706 9)>Fe-P(4.180 5)>Ca2-P(2.760 4)>Ca10-P(0.980 0)>中稳性有机磷(0.892 4)>Al-P(-0.567 5)>O-P(-0.294 4)>活性有机磷(0.268 1)>中活性有机磷(0.210 3)>高稳性有机磷(-0.165 2)。
杨艳菊王改兰张海鹏赵旭熊静黄学芳
关键词:长期定位试验磷形态碱性磷酸酶活性通径分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