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健 作品数:13 被引量:278 H指数:9 供职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经济管理 更多>>
引黄灌区水稻红边特征及SPAD高光谱预测模型 被引量:26 2016年 叶绿素含量是评估水稻长势和产量的重要参数。为了实现快速而准确的叶绿素含量估测,以宁夏引黄灌区宁粳43号水稻为试验对象,通过不同的氮素水平试验,测定了水稻在拔节期、抽穗期和乳熟期的冠层高光谱反射率和叶片绿色度土壤、作物分析仪器开发(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分析了水稻不同时期冠层光谱的红边变化特征,并建立了SPAD的估测模型。结果表明,水稻叶片SPAD值随供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随生育期的变化表现为至抽穗期达到最高,而后逐渐降低。冠层光谱反射率随供氮水平的提高在可见光波段降低,在近红外波段增加。冠层光谱的红边位置、红边幅值和红边面积从拔节期到抽穗期呈现出"红移",至乳熟期呈"蓝移"现象,三个红边参数均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水稻拔节期是以红边面积为变量建立的模型对SPAD预测能力较好,而抽穗期和乳熟期则是以红边位置为参数建立的模型精度较高,与南方稻田叶绿素估算模型有所差异。利用高光谱技术对水稻SPAD值进行定量反演,可为西北地区水稻长势遥感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秦占飞 常庆瑞 申健 于洋 刘佳岐关键词:水稻 SPAD 红边参数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的引黄灌区水稻叶片全氮含量估测 被引量:79 2016年 实时监测水稻氮素状况对于评估水稻长势及精准田间管理意义重大。为确定宁夏引黄灌区水稻叶片全氮含量的最优高光谱估测方法,该文依托不同氮素水平水稻试验,基于成像高光谱数据和无人机高光谱影像,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及遥感参数成图技术,对比分析光谱指数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预测水稻叶片全氮含量的精确度和稳健性。结果表明,以组合波段73-8和522 nm光谱反射率的一阶导数构成的比值光谱指数(ratio spectral index,RSI)构建的线性模型为水稻叶片全氮含量的最优估测模型(检验R^2为0.673,均方根误差为0.329,相对分析误差为2.02);无人机高光谱影像反演的水稻叶片全氮含量分布范围(1.28%-2.56%)与地面实际情况较相符(1.34%-2.49%)。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尺度水稻氮素含量的空间反演及精准农业的高效实施提供科学和技术依据。 秦占飞 常庆瑞 谢宝妮 申健关键词:无人机 水稻 波段选择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牡丹叶片花青素含量预测 被引量:16 2015年 以开花初期不同品种牡丹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叶片花青素含量与反射光谱之间的相关关系,分别建立基于单波长、不同植被指数、相关系数大于0.52的可见光波段的叶片花青素含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牡丹叶片反射光谱与花青素含量的最大相关系数位于544 nm;以544 nm波长反射率及花青素反射指数(ARI)、调整花青素反射指数(MARI)为自变量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用于牡丹叶片花青素含量预测;以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构建的牡丹叶片花青素含量预测模型的建模和验模R2分别为0.873和0.811,RMSE为0.068μmol/g,RPD为2.352,是预测牡丹叶片花青素含量的最优模型。 刘秀英 申健 常庆瑞 严林 高雨茜 谢飞关键词:叶片 花青素 偏最小二乘回归 基于GF-1卫星数据的冬小麦叶片氮含量遥感估算 被引量:18 2016年 以陕西关中地区大田和小区试验下的冬小麦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国产高分辨率卫星GF-1号多光谱数据的冬小麦叶片氮含量估算方法和空间分布格局。基于GF-1号光谱响应函数对地面实测冬小麦冠层高光谱进行重采样,获取GF-1号卫星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模拟反射率,并构建光谱指数,利用与叶片氮含量在0.01水平下显著相关的8类光谱指数,分别建立叶片氮含量的一元线性、一元二次多项式和指数回归模型。通过光谱指数与叶片氮含量的敏感性分析,以及所建模型的综合对比分析,获取适合冬小麦叶片氮含量估算的最佳模型。结果表明:模拟卫星宽波段光谱反射率和卫星实测光谱反射率间的相关系数高于0.95,具有一致性;改进型的敏感性指数综合考虑了模型的稳定性、敏感性和变量的动态范围,敏感性分析表明比值植被指数对叶片氮含量的变化响应能力最强;综合模拟方程决定系数、模型敏感性分析、精度检验和遥感制图的结果,认为基于比值植被指数建立的叶片氮含量估算模型适用性最强,模拟结果与实际空间分布格局最为接近,为基于GF-1卫星数据的区域性小麦氮素营养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李粉玲 常庆瑞 申健 王力关键词:氮 冬小麦 陕西省武功县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7 2011年 基于GIS技术和武功县耕地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以及"测土配方施肥"采样调查分析结果,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陕西省武功县耕地地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分级。结果表明,武功县总耕地面积为32 923.77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3.74%;其中1级地4 869.23hm2,占耕地面积的14.79%;2级地11 969.56hm2,占耕地面积的36.36%;3级地9 338.52hm2,占耕地面积的28.36%;4级地4 700.82hm2,占耕地面积的14.28%;5级地1 725.81hm2,占耕地面积的5.24%;6级地319.82hm2,占耕地面积的0.97%。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各等级耕地提出了利用建议。 马廷刚 常庆瑞 赵业婷 李慧燕 申健关键词:耕地地力 GIS 铜川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2011年 采用铜川市1987年和2002年两期TM遥感影像对该市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分析了铜川市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铜川市植被覆盖率(包括乔木林,灌木林,草地)由1987年的54.52%增加为2002年的64.46%,增加了近10%,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该区获得了显著成效;此外铜川市居民地面积增加了近1倍,主要由耕地转化而来,表明城市扩张占用耕地现象严重。 李慧燕 常庆瑞 马廷刚 申健关键词: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遥感 转移矩阵 基于时序NDVI的关中地区冬小麦种植信息遥感提取 被引量:19 2017年 快速而准确地获取和掌握冬小麦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种植信息对该区域粮食生产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迭代滤波技术重建MODIS NDVI时序序列,结合当地典型地物的NDVI曲线特征和二次差分技术,建立冬小麦像元的识别规则,提取了该地区2014年冬小麦种植信息。结果显示2014年关中地区冬小麦集中分布于渭河两岸的河谷地区以及泾河以东的渭北平原,北部黄土台塬则呈星状散布。总体种植面积8.882×10~5hm^2,与统计资料相比,各地市遥感提取结果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在1.08%~9.02%之间,总体误差为3.70%。抽样验证结果显示分类精度为90.28%。该研究为关中地区制订种植计划和相关政策等提供了客观的数据参考,同时也为西北地区的农作物种植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申健 常庆瑞 李粉玲 王力关键词:冬小麦 遥感提取 MODIS 滤波 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环境状况遥感动态监测——以陕西省富县为例 被引量:65 2015年 基于主成分分析耦合植被指数、湿度指数、地表温度和裸土指数4个遥感评价指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富县1995 2014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确定权重的遥感生态指数能客观定量揭示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富县生态环境现状整体上属于良好级别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丰富;1995-2014年,富县生态环境总体上得到了较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由3.17上升到3.53,牛武镇的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状况最好,全县由西北方向到东南方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幅度逐渐递增,其中,交道镇和南道德乡变化最大;研究期间,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下降地区的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6.7%,生态质量等级提高的面积占富县总面积的42.7%,生态环境等级提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县域中部的高塬和丘陵沟壑地、县东北部的土石低山区、西南的子午岭自然保护区. 李粉玲 常庆瑞 申健 刘京关键词:遥感 植被覆盖度 引黄灌区水稻叶面积指数的高光谱估测模型 被引量:9 2017年 水稻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评价其长势的重要农学参数,高光谱遥感能够实现叶面积指数的快速无损监测。为了寻找反演水稻LAI的最优植被指数,扩展水稻LAI高光谱估测模型的普适性,选取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氮素处理,借助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高光谱植被指数与水稻LAI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通过确立的最优波段组合,构建4种植被指数与水稻LAI的高光谱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水稻LAI在抽穗末期达到最大值,并随氮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水稻冠层原始光谱反射率在400~722nm和1 990~2 090nm波段与LAI达到极显著负相关水平,在近红外区域760~1 315nm与LAI呈极显著正相关。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以比值植被指数RVI(850,750)为变量建立的水稻LAI估测模型最佳,研究结果可为水稻LAI的高光谱估测提供地域参考。 秦占飞 申健 谢宝妮 严林 常庆瑞关键词:水稻 叶面积指数 引黄灌区 近51年松花江流域温度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1958~2008年松花江流域34个气象站的日温度数据,采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突变法和森斜率估计法,定量地分析了松花江流域年平均温度和季节温度的年际变化、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研究结果表明,1958~2008年间松花江流域年平均温度表现为显著的上升趋势,51年来共上升了2℃,上升趋势在1990年发生了显著的突变。在季节变化方面,1958~2008年间松花江流域冬季平均温度上升幅度最大,达到0.06℃/a,夏季平均温度上升的幅度最小,仅为0.03℃/a。松花江流域的年和四季的增温幅度远远高于全国和全球水平。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俞方圆 郑粉莉 李志 申健关键词:松花江流域 平均温度